馮 威
(沈陽師范大學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在人類日常活動當中,語言作為一種重要的交際工具,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幼兒時期是人類發展語言能力的關鍵階段,需要給予孩子良好的語言教育。目前,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科學發展幼兒語言能力已經成為幼兒教育領域的熱門話題,所以,教師要善于利用多樣的手段、方法,把握好幼兒生活的各個階段,對幼兒進行科學、系統的語言訓練和培養,開發幼兒潛在的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并非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是需要在后天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的,因此,在幼兒階段為孩子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具有重大影響。教師在開展語言教學活動時,可以先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的語言環境,在這個所營造的環境當中可以供幼兒暢所欲言,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全部表達出來,讓幼兒在課堂中占據真實的主體地位,所有的教學活動為他們開展。其次,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能夠幫助幼兒積累語言詞匯,這一階段的孩子年齡低,生活經驗小,營造真實且豐富的語言環境能夠幫助他們豐富自身思想情感。同時,教師在為幼兒營造真實語言教學環境時需要注意所舉的例子要符合幼兒實際,有利于加深幼兒對于語境和思想感情的進一步理解。
幼兒階段的幼兒年齡層次低,沒有太多豐富的經歷,能夠對他們產生較大影響的就是他們每天在生活中所積累的知識以及經驗,教師在培養語言能力時不要忽視生活方面的積累,以此提高教學效率。首先,圍繞語言內容進行超前或者后續的積累。超前的具體含義是指在課前豐富相關活動內容,讓幼兒掌握課堂中的相關內容,方便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后續的本質是一種知識的潛移,在活動后的模仿和編創活動就是依據這一特點來的,這是一種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相結合的有效學習,有利于兩種知識相互遷移、相互影響,加深幼兒記憶,以此達到發展幼兒語言的目的。其次,在其他活動中生活經驗和情緒經驗的積累。幼兒教師應該做到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自如地讓幼兒從各個方面使用經驗。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一定的加工改造,用畫畫、舞蹈等利于接受的方式進行活動,如此一來幼兒的生活經驗慢慢積累,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豐富和具體,為兒童增加了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感受,同時能夠將此有效地運用到作品學習當中來。
由于每個幼兒的家庭環境、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著一定差異,所以其語言發展水平同樣存在著差異性,語言教育在面向全體幼兒的同時也需要關注個體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保障每一個孩子都能有所提升。教師不能放棄輔助幼兒學習語言的任何機會,同時也需要為幼兒提供適合于個人發展的幫助。在學習過程中,保證每一個孩子的問題能被解答,每一個幼兒能夠享有發言的權力,每個人能夠將內心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的空間,以此來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在長時間的日常實踐當中提升自身的語言能力,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心,并擁有與他人交往的良好性格,從而提高幼兒語言水平。
為進一步引導幼兒豐富自身詞匯,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到社會中多多接觸社會,讓幼兒多聽,培育其傾聽能力,這是幼兒發展語言能力的決定性條件。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聽的機會,并鼓勵他們在聽完之后勇敢說出所聽到的內容,這也達到了讓幼兒多說的目的。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部設置“故事角”這樣有趣的地方,引發幼兒表達的欲望。同時也要讓孩子多練、重復練,在錯誤的地方教師要使用正確的方法及時糾正,讓幼兒在學習到生活技能的同時得到相應的語言發展,通過各方面的有效結合,視和聽的內容都通過說和練所反映出來,這四部分相互交融,共同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快速發展。
總而言之,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充滿耐心的指導,同時需要對幼兒的認知水平有清晰的認識,為其營造豐富且真實的語言環境,為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以及為幼兒帶來良好的發展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