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宇
摘要: 普惠金融符合當代經濟發展需求,是一項惠及貧困地區以及中小企業的重要舉措。我國東北地區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較慢,普惠金融的發展對其有重大意義。本文著重介紹了東北地區普惠金融發展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以及在哪些方面還需要加強和改進。比如金融產品單一、部分區域發展不協調等。可以通過完善相關體系、促進科技創新等方式來推動普惠金融發展。
關鍵詞: 普惠金融? 科技? 區域發展
普惠金融的發展是一項重要且漫長的事業,它不僅關系到全國的經濟發展狀況,更是涉及到全國人民的生活幸福,所以我國自十八大之后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促進普惠金融發展。在二十國峰會上,普惠金融作為重要議題之一深受重視。東北在建國初期是我國重工業基地,在當時時代背景下全國實施計劃經濟,后來實施市場經濟,其中東北地區的轉變最晚,導致其經濟發展速度明顯滯后于其他地區。為了更好地發展東北地區的經濟,金融作為經濟的核心,發展普惠金融變得及其重要。只有發揮好普惠金融各方面的優勢,才能切實提高東北地區的經濟增長率。
一、東北地區普惠金融的發展現狀
(一)普惠金融區域發展不協調
在一些銀行等傳統金融領域,普惠金融的發展要明顯好很多。而保險業和證券業的發展則相對比較滯后,比如東三省的保險度是3.1%,比全國低了0.5%;保險密度是1472.3元/人,比全國低了152.5元/人。
(二)普惠金融效果不明顯
不管是銀行的“三農”信貸業務,還是證券交易所等機構的中小企業融資業務,普惠金融業務發展存在明顯的缺陷,比如覆蓋面不夠、總體規模小等。并且中小企業融資困難,資金流動性差,很難產生較樂觀的公司業績,造成惡性循環。
(三)金融產品單一,金融產品的創新是各個金融機構都面臨的問題
我國目前金融創新理念不足,導致各個金融機構業務不成熟,甚至爭搶傳統優質的客戶。銀行的不良貸款較多,小微金融業務難以發展。
(四)普惠金融沒有清晰的規劃
目前大多數金融機構沒有明確的長遠規劃,金融業務有很大的隨機性。由于普惠金融業務種類繁多,規模非常龐大,而很多部門之間缺乏交流,經常單打獨斗,增加了金融業務的普及難度。
二、普惠金融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金融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金融的發展狀態反映了經濟運行的發展趨勢和狀態。從我國的基本國情來看,金融的反映功能非常明顯。根據調查,我國每次出現重大經濟危機時,總是首先表現出不良貸款增多、資金短缺、流動性差等。因此,通過金融現象可以反映出經濟發展趨勢。同時金融對經濟起導向作用。例如,通過研究金融政策的重大調整和變化、資金的結構和流向變化,可以引導經濟活動以及經濟行為。另外,金融具有調控作用,一方面可以利用經濟或行政手段,調控貨幣供應量,實現全社會供求均衡;另一方面通過調節信貸結構,維持經濟協調發展。
三、影響東北地區普惠金融發展的主要原因
(一)普惠體系不完善
金融在我國經濟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金融體系提高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為國企、小微企業、金融創新等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是企業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但是由于有各種因素影響,東北地區的金融發展始終沒有為經濟增長提供足夠的支持。在全國經濟加快發展的態勢下,東北經濟處于非常滯后的地位,體系架構不清晰,沒有完整的發展規劃和具體的金融策略,融資的渠道與工具缺乏,使得金融機構的發展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滿足。
(二)金融技術落后,金融產品單一
調查結果顯示,東北地區的互聯網使用占60%,其中移動支付使用者更是少數。很多人擔心移動支付的安全問題,網絡消費規模小、金額少。除此之外,人們本能的不信任和懷疑互聯網消費,也說明了金融知識的普及有待加強。
雖然近年來網絡使用率已經有所提高,但是有效的應用并不多,尤其是在電子商務、農業生產方面,一方面是因為金融體系不夠完善,另一方面,也是大家普遍對新技術不放心等思想負擔。
(三)東北地區產業結構單一
東北地區的產業結構主要以重工業為主,例如化工石油,制造裝備、船只等,而且此類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較弱,沒有較好的盈利能力,大多數產業處于滯后位置,使得經濟增長極為緩慢。小微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0%左右,是普惠金融發展的主體,但是東北地區的投資更多的是以國有企業和政府為主,所以東北地區在這方面占劣勢,使得普惠金融難有起色。
(四)政府和國有企業占用大部分金融資源
東北地區的國有經濟占主導地位,所以大部分的金融資源都被國企和政府占用。在所有信貸資源中,有70%左右都投資給了大中企業,而小型企業和民營經濟的融資成本較高,分別是6.7%、7.1%,有些企業貸款利率還要上浮30%-50%左右,他們的成本包括貸款利率、審計費、評估費等,融資更難。由于中小企業這類主體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所以普惠金融的發展受到很大制約。
(五)缺乏清晰的頂層設計和長遠規劃
目前,一些從事普惠金融業務的服務機構,缺乏清晰的長遠規劃目標,業務隨機性較大,沒有可持續培育服務過程,統一有效協同不夠。由于普惠金融業務涉及領域較廣,業務屬性較復雜,需要多種金融機構發揮多種金融形式的作用,跨界整合,協同服務;而各類融資服務缺乏溝通交流,各自為政,單打獨斗,給普惠金融業務市場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另外,開展普惠金融網點少,不少小微企業管理落后、財務不清、經營狀況不佳,普遍存在風險和融資成本較高,收益與風險嚴重不匹配等問題,使融資難問題更為突出。
四、發展普惠金融的措施
(一)完善相關制度體系和法律法規
加快制訂相關法律法規和健全社會保障機制,完善普惠金融的監管體系和信用體系。充分做到將有限的資金有效利用到各個中小企業當中去。逐步實現提高金融效率、降低融資難度、減少風險等目標,使金融充分發揮導向作用,營造出適合普惠金融發展的最佳環境。
(二)發揮大型商業銀行的重要作用
我國東北地區的金融機構大多以銀行等傳統機構為主,大型商業銀行占主體地位。這種傳統金融機構有資金優勢,配置完善,而且技術成熟,網點眾多。所以要在東北地區更好地發展普惠金融,就要充分發揮大型商業銀行的優勢,提高它們的核心競爭力,讓大銀行在金融活動中起引導和帶領作用。鼓勵并帶領其他金融機構開展業務,并成立相關事業部,將政策與盈利有機結合。
(三)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和網絡技術推動金融發展
就總體形勢來看,金融科技在金融機構發展中有突出的優勢,能在風險、運營、盈利等方面實現科技創新,只有解決了傳統金融模式中的一些缺點和不足,將普惠金融服務覆蓋到傳統金融機構難以觸及的地方,才能讓更多的人享受到金融服務。例如建立互助社籌集資金,加快金融產品創新,讓中小企業都能夠有適宜的金融產品,或者建立綜合服務體系,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手機銀行、第三方支付等工具,為人們提供快捷、優質的金融服務。另外,金融科技的發展同時也降低了金融成本,能有效控制金融風險,在縮小城鄉差距方面有著顯著作用。
(四)提高金融服務的有效性和精準性
普惠金融涉及范圍廣,實施難度非常大,應該有針對性地做好檢驗分析,最大程度惠及人民群眾。由于金融資源是稀缺的,并且具有風險性、流動性、收益性等基本特性,在分配時有的金融機構對融資過度自信,導致債務疊加,杠桿率過高,所以這就要求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要實事求是,充分考慮自身條件,精準實行金融服務。
參考文獻:
[1]丁毅.農村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方式創新與風險控制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9.
作者單位:吉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