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姝

摘要: 在市場經濟改革背景下,我國地區間的經濟發展水平有著較大的差距,且現有的金融結構難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需加強我國金融結構調整,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改造。無論是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還是新型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金融結構優化的支持,分析中國地區金融結構轉變與產業升級之間的關系,為地區選擇適合的金融結構與經濟發展模式,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關鍵詞: 金融結構? ?產業結構? 升級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市場經濟改革不斷深入,傳統的產業結構也發生較大的變化,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升級改造為技術含量高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在產業升級改造的過程中,我國的金融結構未能與之同步地進行調整,影響著地區的經濟發展。要想實現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加強金融結構的轉變。梳理地區金融結構與產業結構升級之間的關系,找到合適地區自身經濟發展的金融結構。
一、模型的構建與變量的選擇
本文的模型構建主要以“最優金融結構與發展”(Asli,2011)為基礎進行模型的設計。即:
其中,CYJG在上述模型中所表示的含義為產業結構,表示為在某地區的經濟發展中,對第二、三產業變化的程度進行反映,即第三產業與第二產業的比值,在此模型中,其為自變量;JRH在上述模型中所表示的含義為金融結構,解釋為:是該地區的金融結構占該地區的GDP總值的比值;KZBL在上述模型中所表示的含義為影響產業結構發展的因素,在此模型中,其為控制變量;KZBL包含受教育程度(JYCD)、開放程度(WZ)、銀行信貸水平(XDSP)等,JYCD解釋為:其主要反映該地區的教育水平與經濟之間的關系,可以用該地區高校在校學生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所表示;WZ解釋為:其反映該地區的開放程度,并且利用外部資金/該地區的GDP所表示;XDSP解釋為:該地區銀行部門所提供的信貸,利用其占GDP的百分比所表示。
二、數據處理與實證分析
(一)全國省份數據處理
本文2005-2018年期間不同金融結構對產業結構的影響,選取2018年在GDP上排名前八和排名后8的地區進行分析。
CYJG統計性描述依次是均值(1.1758)、中位數(1.1909)、最大值(2.0154)、最小值(0.2821)、標準差(0.3362)、峰度(-0.3663)、偏度(3.084)、樣本容量(420)、樣本數(30);WZ統計性描述依次是0.0321、0.0242、0.1616、1. 43E-05、0.0264、1.5975、6.1503、420、30;JRH統計性描述依次是1.0508、0.9786、2.6195、0.0899、0.4231、1.2781、5.7559、420、30;JYCD統計性描述依次是9.3296、9.0451、14.1382、6.7514、1.4452、1.3832、4.7565、420、30;XDSP統計性描述依次是0.9638、0.8395、3.54232、0.4953、0.4565、2.8308、12.4153、420、30。
由上述數據可以知道,中國地區產業結構最小值為0.2821,最大值為2.0154,差距較大,這說明我國不同地區的第三產業和第二產業發展不均衡,我國東部地區為經濟發達地區,其產業多以第三產業為主,我國西部為欠發達地區,其產業多以第二產業為主。同時產業結構和金融結構均值和中位數相接近,這說明第三產業結構所占比重較高,金額融化程度加高,促進了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開放程度為顯著控制變量,回歸結果為:C系數為-0.0849,P值為0.0992,在10%水平上具有相關性;WZ系數為3.5598,P值為0.0001,在1%水平上具有相關性;WZ^2系數為-2.8874,P值為0.0012,在1%水平上具有相關性;JRH系數為3.2235,P值為0.0007,在1%水平上具有相關性;JRH^2系數為-0.2187,P值為0.0044,在1%水平上具有相關性;JYCD系數為6.5681,P值為0.0086,在1%水平上具有相關性;XDSP系數為0.0508,P值為0.2994,無相關性。
由此可以知道,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出不同的規律,地區與地區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結合地區實際情況,科學的選擇金融結構,金融機構要與地區經濟發展相匹配,若是兩者之間的匹配程度不高,則會制約該地區的經濟發展。
(二)GDP排名前八的省份面板數據分析
通過查閱資料,我國GDP排名前八的省份是我國經濟發達的地區,在2018年,經濟發達地區依次是廣東省>江蘇省>山東省>浙江省>河南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為了驗證金融結構對于產業結構影響的線性關系,加入金融結構的平方項,而加入控制變量的平方項,在眾多控制變量中,開放程度的二次冪項較為顯著,因此對其進行回歸分析,回歸結果為:C系數為1.067,P值為0.00140,在1%水平上具有相關性;WZ系數為-0.3471,P值為0.0008,在1%水平上具有相關性;WZ^2系數為-0.6453,P值為0.0797,在10%水平上具有相關性;JRH系數為0.4877,P值為0.0009,在1%水平上具有相關性;JRH^2系數為-0.4769,P值為0.0070,在1%水平上具有相關性;JYCD系數為6.9959,P值為0.0090,在1%水平上具有相關性;XDSP系數為0.773,P值為0.2141,無相關性。
與全國數據回歸結果相比較,GDP排名前八的省份的金融結構一次冪較小,說明排名前8名省份的金融結構對產業結構影響較小,即排名前8名省份的金融化程度較高,在產業結構升級時,不需過多的調整地區金融結構。
(三)GDP排名后八的省份面板數據分析
通過查閱資料,我國GDP排名后八的省份是我國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在2018年,經濟欠發達地區依次是山西省>吉林省>貴州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海南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省>青海省。為了驗證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金融結構與產業結構之間的線性關系,加入金融結構的平方項,而加入控制變量的平方項,在眾多控制變量中,開放程度的二次冪項較為顯著,因此對其進行回歸分析,回歸結果為:C系數為0.5459,P值為0.0469,在5%水平上具有相關性;WZ系數為3.0852,P值為0.078,在10%水平上具有相關性;WZ^2系數為-3.4834,P值為0.0869,在10%水平上具有相關性;JRH系數為3.1241,P值為0.0568,在10%水平上具有相關性;JRH^2系數為-0.078,P值為0.5986,無相關性;JYCD系數為6.3561,P值為0.0123,在1%水平上具有相關性;XDSP系數為1.2743,P值為0.0879,在10%水平上具有相關性。
由上表可以知道,GDP排名后八的省份的金融結構一次冪系數為正數,而排名后八省份的二次冪系數為負,由此可以說明金融結構對于該8個省份的產業結構升級有著重要的影響,即該8個省份在升級產業結構過程中,要注重金融結構的調整,實現金融結構與產業結構的匹配,促進該8個省份的經濟快速增長。
三、結束語
在我國經濟發展的初期,金融結構對于產業結構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隨著經濟不斷發展,金融結構對于經濟發展的影響逐漸地減弱。因此,我國不同階段的經濟發展,都需要有與之相匹配的金融結構,若是某一時期的金融結構與經濟發展不相匹配,則會起到反作用力,制約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為GDP總量較大的地區,該部分地區的金融化程度較高,在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金融結構的影響較小。我國經濟欠發達為GDP總量較小的地區,該部分地區的金融化程度較低,在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金融結構的影響較大。所以針對不同地區,依據GDP總量情況,采取不同的金融結構調整方法,促進該地區的產業結構升級,進而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唐成偉.中國區域金融結構與產業結構升級的門檻效應[J].區域金融研究,2017(1):27-32.
[2]黃浩靨.我國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升級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7(13):38.
[3]吳愛東,劉東閣.中國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升級的關系——基于耦合協調度模型[J].南方金融,2017(3):28-36.
[4]徐云松,齊蘭.區域金融化、地方政府行為與產業結構升級——基于中國四大經濟區域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貴州財經大學學報,2017(6):19-31.
作者單位:貴州陽光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