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
近期,上海的演出市場比較紅火。尤其是喜劇登場,接二連三。疫情期間,劇場停擺,憋了很久的情緒,需要宣泄的出口。在各種生活笑料的加油添醋調味包裝整齊后,臺上臺下歡聲笑語共情共振,跟著最熟悉的陌生人釋放自己,按下快進鍵解壓自己。
大世界共舞臺,藝壇不老松李九松紀念演出。因生長在曲藝世家而三歲被抱上舞臺,從藝70多年的李九松,師從文彬彬,低調溫和而從不刻意刷存在感。年少時小三毛出道,年長了老娘舅爆紅。臺上95歲的嫩娘深情追憶,老搭檔娓娓道來。生活中收容七條殘疾的流浪狗,排練演出時最早到最晚走,哪怕是“扁擔戲”挑頭尾沒怨言(中間沒有戲)。他曾問王汝剛:我走了,你會哭嗎?臺上臺下頓時淚光瑩瑩。他一輩子兢兢業業以幽默風趣示人,疫情防控期間,我們只能以帶淚的笑送行。德藝雙馨老娘舅的衣缽,一定有傳承;天上人間,至味是清歡。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們都需要面對甜酸苦辣的生活。因此,喜劇是剛需。
大劇院中劇場,上演滑稽戲《哎呦,爸爸!》。主演錢程、小翁雙杰,編劇梁定東。一位老齡鰥夫期待一雙兒女常回家看看,買東西、發紅包、裝病使盡渾身解數。在老鄰居支招協助下,假扮豬吃老虎的已故雙胞胎兄弟,用家財吸引視線。當社區家庭醫生送來了老人的體檢復查報告揭開了謎底:阿爾茲海默癥患者,為身后事預作安排。厚養薄葬,是多么痛的領悟啊。欲哭無淚,笑中帶淚。在銀發洶涌的老齡化浪潮撲面而來的當下,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狀況如何?兒女們自身壓力山大,子欲養而親不待又將怎樣?歲月悠長,百事孝為先在日常的點點滴滴中能怎么體現呢?為人子女,為人父母者走出劇場,忍不住反思。
文化廣場,笑果文化專場,《李誕和他的朋友們》脫口秀大會,一票難求。“上知乎獲得知識,用抖音塑造形象,在微博上表達外交關系”。“看著前任結婚,婚紗照上一臉幸福得不留情面,心里的小人就叫殺人啦”……發酵后的笑果滿場飛,年輕人明顯接茬冒泡。而長寧文化藝術中心和上戲實驗劇場也有開心麻花的一部部喜劇登場,《牢友記》、《競選州長》、《賊想得到你》、《了不起的爹地》,票房幾乎都是爆棚。
去年,非常火爆的滑稽戲《石庫門笑聲》也是一票難求。藝術家的生活積累,來自里弄企業學校機關街道。沉得下去,浮得上來。衣食住行購,皆有可能入戲。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看似家長里短的笑侃,浸潤著大智若愚的細膩提升。
巨鹿路作家書店二樓,影視四季沙龍。喜劇、短劇、情景劇,編劇、導演、演員,學者、媒體人……聚集一堂。主持人是劇作家王麗萍,娓娓道來,一一介紹。楊立新從“我愛我家”開言:喜劇是寫出來的,喜劇演員是有功力的。群賢畢至、金句疊出。喜歡這樣的探討和研究氛圍,亦諧亦莊是大智慧。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們都需要面對甜酸苦辣的生活。因此,喜劇是剛需。作為時代、人性、生活的觀察者和演繹者,藝術家們如何為大眾提供優質作品?如何鍛造經典永流傳?滿室歡聲笑語,如初冬暖陽投射在窗外金黃的片片銀杏上。期待腦力激蕩的余波,會泛起更多的漣漪,給藝術家們更多創作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