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琴 徐燕銘 施英瑩 羅小依 季賽柳 劉雙寶 蘇憲法
(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有限公司,上海200245)
隨著電路設計軟件的快速發展,早期手工繪圖方式已逐漸被自動化設計軟件所替代。早期電路設計圖比較直觀,設計圖樣可以直接反應出導線的去向、規格、根數等信息,便于讀圖,但是由于該圖是由設計人員手工繪制,出圖效率較低,且容易出錯。
現在由于通過電路設計軟件直接輸出,用于生產的圖樣為接點表模式,如表1所示,該種圖樣,每一行體現了接點關系、線路功能、線路電壓電流等信息,但是對于電纜網生產,導線下料的去向、規格、數量沒有直接反應出來,需要另外耗費時間統計。為了能快速、準確地統計出導線下料信息,特對復雜航天器電纜網的導線下料統計方法展開研究。

表1 設計接點表樣表
為了將電纜網產品按照設計要求完成,導線下料統計信息至少應該包含初始、去向、導線規格、導線數量、設計長度、下料長度信息,其他信息根據需要進行添加,統計信息完成樣式如表2所示。

表2 導線下料統計信息
初始和去向表示兩端連接器的代號,導線規格與數量是指該兩端連接器之間用到的導線規格與數量,設計長度是指設計文件規定的兩端連接器之間導線的長度,下料長度是指為達到設計要求長度而需要下料的長度。
為了統計表2的所有信息,需要分成導線數量統計和導線下料長度統計兩部分完成。針對導線數量統計,先后開展了VB 宏編程統計方法研究、數據透視統計方法研究。
Excel 宏語言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VBA)是windows 環境下開發應用軟件的一種通用程序設計語言,利用宏編程可將重復復雜的操作一鍵完成[1~3]。通過VBA 編程,實現接點表導線數量一鍵完成。其中統計導線根數的VB 程序如下所示。
Sub 查找()
Dim i as integer,j as integer
Arr1=sheets(“接點表”).Range(“A1:R”&sheets(“接點表”).Cells(Rows.Count,”A”).End(x1 up).Row)
Arr2=sheets(“查 找”).Range(“A1:R”&Sheets(“查找”).Cells(Rows.Count,”A”).End(x1 up).Row)
For i=1 To Ubound(arr2)
For j=1 To Ubound(arr1)
If arr2(i,1)=arr1(j,1)
and arr2(i,2)=arr1(j,2)
and arr2(i,3)=arr1(j,3)
Then arr2(i,4)=arr1(j,4)
Goto 5000
End if
Next
Arr2(i,4)=”5000”;
End sub
該方法優點是效率高、質量高;缺點是需要在每臺電腦上按照以上代碼編寫宏程序;應用時,需要熟練進行宏操作,具有一定的程序運用基礎,不易推廣應用。
數據透視統計法。其實質是從數據源生成的動態總結報告[4~6]。其數據源可以是工作表,也可以是外部數據文件,例如Access 數據庫、 SQL Sever 數據庫、純文本文件。
數據透視方法格局類似三維空間的立體效應,如圖1所示,操作界面如圖2所示,可操作界面有“報表篩選”、“行標簽”、“列標簽”、“數值”四個區域。

圖1 數據透視統計工作原理示意圖

圖2 數據透視統計工作界面圖
通過將“初始”、“去向”和“導線規格”設置為“行標簽”,同時將“導線規格”設置為“數值”,如圖3所示,設置在“數值”框內的數據可以進行運算,運算類型有:求和、計數、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乘積、數值計數等方式,選擇“計數”方式,如圖4所示,通過該設置方式,可自動生成如表3所示的具有“初始”、“去向”、“導線規格”、“導線數量”等下料所需要的關鍵信息。

圖3 數據透視統計數據添加操作

圖4 數據透視統計值字段運算

表3 數據透視自動生成導線根數信息
該方法的優點是快速準確、操作簡便,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
a.輸入文件必須規范,內容嚴格按照標題存放,在使用數據透視統計方法之前,必須檢查文件的規范性。
b.對于值字段的運算要注意,系統有一個默認運算,在沒有人為選擇任何運算時,也會輸出結果,所以必須檢查數據透視方法統計出的結果。
c.在統計下料信息時,對于雙絞線或多絞線,統計出的數量需要除以絞線的倍數,例如,三絞線出現了六次,所以需要將統計的結果除以三,該功能可以通過在數據透視表中插入函數實現。例如,對于雙絞線,導線根數=數量/2,對于三絞線,導線根數=數量/3。
數據透視統計方法,快速準確,操作簡便,適用于下料數量統計。
導線長度包括設計長度和下料長度兩個部分,設計長度由設計文件明確給定,下料長度需要通過計算得出,用于計算導線下料長度的公式為:
L下=aL各+L連
式中:L下——導線計算下料長度;a——絞線系數;L各——圖紙規定尺寸;L連——電連接器的伸進量及修剪量;a取值如下:電纜長度≤3m,aL各按(L各+150mm)計算,電纜長度>3m,a取1.05;L連根據連接器大小,電纜兩端一般取300mm。

圖5 函數自動計算下料長度過程
根據以上公式,將公式的計算方法以函數的方式輸入表格,函數如下: G2=IF(F2 >3000,1.05*F2+300,F2+450),對下料表中的數據進行取整計算,使用函數:H2=ROUNDUP(G2,-2)。
如圖5所示,自動計算下料長度結果如圖5中G列所示,使用取整函數后,下料長度如圖5中H 列所示,下料長度2950 變為3000,5025 變為5000,便于人工下料。
本文闡述了在自動化設計模式下,生產大型復雜航天器電纜網時,導線下料統計困難的問題,研究了導線下料統計方法。導線下料統計分為導線數量統計和導線長度統計兩個方面。
為實現導線數量自動統計,先后研究了宏編程自動統計法、數據透視自動統計法,分析了兩種導線數量自動統計方法的優缺點。宏編程方法的優點是效率高、質量高,缺點是操作復雜、不易推廣;數據透視統計方法的優點是操作簡單、效率高、質量高,適用于復雜航天器電纜網導線下料統計。
導線長度統計同時運用If 函數和roundup 函數,實現下料長度自動生成。
通過數據透視自動統計導線數量,同時結合函數自動計算導線長度,實現了導線下料信息的自動統計,極大提高了大型復雜航天器電纜網導線下料統計的質量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