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巖(內蒙古自治區石油化工監督檢驗研究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010010)
所謂石油化工原料檢測主要在于對各種化工原材料成分的有效分析,在判定其質量時可以結合經檢測所得到的數據。然而,在實際檢測石油化工原材料的過程中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極易造成各種數據問題,如檢測人員操作水平有高有低、檢測儀器存在問題、檢測環境不佳等。與此同時,在石油化工原材料的檢驗過程中,部分檢驗工作人員不能嚴格的監控質量問題,對于檢驗過程態度敷衍了事、缺乏嚴謹性,不能認真、負責的填寫檢測數據,從而直接影響到檢測結果[1]。
我國大多數石油化工企業不重視原料的質量檢驗檢測管理工作,對于這項工作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甚至不能將產品分析檢驗結構所具有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從而不利于科學、有效的開展石油化工原料質量檢驗檢測工作。而相關質量檢驗機構旨在分析、判斷企業產品的基礎上,采用現代化技術科學、準確的評價產品質量。相比較于一般產品,石油化工產品具有不耐高溫與易燃易爆等特點,因此需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與規范來認真的分析、檢驗石油化工原料與產品。
質量分析檢驗機構如果不能在石油化工企業中將自身職能充分發揮出來,則不利于科學、合理的開展原料質量的檢驗檢測工作。同時,相關實驗室不能嚴格按照原料的質量檢驗檢測制度;在分析過程中不能認真安裝相關硬件設備,存在操作不到位的情況[2]。
我國分析檢驗管理盡管獲得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相比較于發達國家存在的差距較大,經驗不科學,不利于科學、合理的進行管理;同時,工作人員出現操作失誤的可能性較大,流程也缺乏規定性。
關于化工原料的檢驗檢測離不開各項指標保持恒定的實驗環境,且要求比較特殊,實際檢驗檢測時需要檢測各項環境指標是否達標,不符需要馬上調整,防止對檢測質量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科技的發展,為各類實驗檢測設備技術水平的提高創造了良好條件,為此化工儀器設備也需要及時更新換代,但是在一些企業中為節省成本而不重視設備更新,由此會造成檢驗數據失真的情況。
檢驗檢測過程中會出現大量數據,而這項工作主要在于對這些數據的科學取樣,然后進行實驗驗證。然而,許多企業并不重視重視這一步,甚至將其忽略,由此導致化工原料質量不能得到充分的掌握。
原料質量問題的出現與源頭采購有關,為進行有效的控制就需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采購管理政策與措施。在采購原料時必須經過質量認證,由于在石油化工原料市場中存在多種原料流通,因此原料價格之間會存在較大差異。然而,價格低廉的原料中所含有的化工成分較高,若直接投入使用會影響產品的整體質量。因此,在采購原料時一定要經過質量認證與檢查,做好抽樣調查工作,及時處理不合格原料,通過控制采購源頭來監控原料質量。
外界環境極易干擾檢驗檢測,而很難保證結果的準確性、真實性,因此在具體實踐過程中需要強化管理實驗室環境條件,整潔、有序的擺放配置物品,在良好環境的營造過程中嚴格按照溫濕度等要求,保證室內空氣塵埃含量、電磁干擾等各項指標都符合標準。質量檢驗檢測作業在開展之前,需認真監測與檢查環境實施條件,一旦發現不達標的情況,需馬上采取有效的修正措施,以此可保證結果的準確性、真實性[3]。
實際在開展原料質量的檢驗檢測時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時,需控制不同的影響因素與方法,為此一定要進行嚴格把控,選擇恰當的方法,檢測工作人員在具體工作開展過程中可以根據相關標準并結合以往經驗,選擇合理、科學的方法,高效的評估運料質量,如經典標準計算法、不確定度計算法、標準物計算法。這些方法在原料質量的檢驗檢測中極具可靠性,與原料類型相符。
原料取樣、數據處理中的各項操作,在某種程度上都會影響到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為此必須進行嚴格的把控。一方面,強化隨機性把控,即在原料采樣環節嚴格按照隨機性原則,嚴格把控,在取樣作業之前將完整的取樣程序設計下來,充分保證這項操作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把控代表性,在原料取樣作業開展過程中需根據原料特點與種類,結合不同類型的器具與方法,充分確保結果的精確性。此外,確保樣品的原始性,樣品原本的特性在原料取樣環節應該保持不變,精細化處理所采集到的樣品,防止其他因素產生不利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在取樣操作過程中需全面分析原料質量、特點,并選擇恰當的儀器設備。原料樣品取樣工作完成后,需認真保管并做好詳細的記錄,及時儲存相關數據。在處理采樣數據與生成檢測報告的最后環節,為獲得準確、合理的檢測數據,就需要及時驗證所獲得的檢驗結果。在質量檢驗檢測全過程做好嚴格監督與監控工作,將不規范、不正確等情況及時扼殺,防止對檢測結果產生不利影響[4]。
在原料檢驗檢測過程中,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深受檢測人員專業素質、技術能力的影響。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在正式上崗前有必要接受正規培訓考核,考核只有考核結果合格才能持證上崗。同時,企業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制度,通過不斷的檢查考核來致力于工作人員專業素養的顯著提高;制定科學、合理的培訓計劃,確保標準化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過程中有機結合理論與實踐,要求工作人員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檢測原理方法等)與實際操作能力;待結束培訓后及時頒發資格證書,并考核工作人員所具備的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另外,檢測人員需掌握一定綜合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判斷能力能夠及時發現數據中存在的錯誤,充分確保檢測質量;通過職業道德培訓工作的開展,促進檢測人員自身道德素質與工作責任感的顯著增強,確保他們在實際工作中也能夠嚴格恪守職業操守,對質量檢測工作進行嚴格監控,對于不達標的化工原料能夠及時上報。
一方面,強化監控原料質量。結合工作實際情況,重視監控原油質量,做好分析控制工作,如進口液化氣等,只有原料質量達標,產品質量才能獲得充足的保障。為致力于原料質量檢驗檢測水平的不斷提高,需要強化質量信息管理,通過LIMS系統的引入積極有效的控制測試數據信息,為其準確性、及時性提供充足的保障,且經過該系統各級管理、操作人員也能夠及時看到數據,并向工藝操作崗位及時反饋,進而能夠有效的把控工藝。另一方面,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的積極建設。在這項工作開展過程中,為更加高效的開展工作并保證工作質量,引入新技術、新設備等刻不容緩,為此企業需要加大投入力度,積極的建設石化產品檢驗測試中心[5]。
當下,我國尚未制定健全的石油化工原料檢驗檢測的行業標準,管理缺乏規范性,再加上存在多種檢測方法,即便如此受多種因素的干擾較小。基于此,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檢測人員有必要結合不同影響檢測結果的因素制定針對性的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檢測數據誤差的出現;致力于工作的改進,充分保證測試數據的準確性,促進我國石油化工原料質量檢驗與檢測水平的穩步提高,充分保證石油化工產品的生產質量,為我國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