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國彬(四川中藍國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四川 瀘州 646207)
化工企業是生產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化工企業的生產活動常涉及一些危險化學品的生產。為了確保企業生產工作的安全性,需要對當前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作出分析,研究有效的改進對策。
危險化學品是指具有易燃性、毒性、腐蝕性等危險特性的化學物品,具有對人體、設施及環境的危害性。目前我國對于危險化學品的分類依據主要按照《危險化學品目錄(2019版)》,以危險性較大的81 種類型的化學物品為確定原則,具體包括爆炸品、易燃氣體、易燃液體、有毒氣體等種類[1]。危險化學品的生產過程中生產工藝較為復雜,在進行危險化學品生產時,安全管理工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安全管理工作中,政府部門應充分發揮監督作用,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企業應充分落實主體責任,制定詳細的管理規定,在危險化學品生產的不同環節開展監督管理工作。通過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全面預防生產事故,使化工企業實現穩定發展。
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對安全管理工作重視程度不足、對于主體責任的落實不到位是一項常見問題。企業普遍將工作重點放在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提高方面,對于安全管理相對缺乏重視,對安全管理重要性缺乏深刻認識。比如一線生產人員由于對安全管理缺乏重視,生產過程中存在違規作業和違反紀律的行為,如未按規定佩戴防護用品、有限空間作業時未進行通風檢測、開展特殊作業前不經過審批等。管理人員也沒有對其嚴格追究責任,很多情況下只進行口頭教育。
安全管理制度對于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指導作用。目前我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相關制度處于不斷完善階段,并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如《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實施辦法》、《化學品生產單位特殊作業安全規范》等。企業需要根據上述法律法規完善內部管理制度。目前企業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制度的管理范圍較小,協調性相對較差。企業安全生產監督工作也有待進一步加強,企業在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上應參考《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GB/T33000-2016,設立完善的管理機構,對管理職能進行落實。監督工作內容應包括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備驗收與檢修、安全防護用品質量及使用、職業危害檢測評價、以及職業衛生檔案和健康監護檔案的建立等方面。
目前一些企業在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技術和設備方面也存在一定問題,沒有采用符合安全管理要求的生產設備與工藝技術。主要問題表現為對危險化學品鑒定和檢驗技術和安全作業技術掌握不到位、生產設備設施本質安全性存在問題兩方面。例如某企業在生產工作中,對于丙烯球罐沒有按照GB17681中的規定,對易燃易爆儲罐設置兩種不同類別的液位檢測儀表,而只應用一種液位檢測儀表。同時,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也常存在沒有根據要求安裝可燃和有毒氣體報警儀、壓力表到期未檢定、生產車間通風不良、工藝流程不正規等設備和工藝層面的管理問題。
根據安監總局40號令第二十條的要求,危險化學品單位應依法制定重大危險源事故應急預案,建立應急救援組織、應急救援工作人員防護設備和應急救援器材。第二十一條規定了危險化學品單位應制定重大危險源事故應急預案演練計劃,專項應急預案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現場處置方案每半年至少進行一次。目前一些企業在應急預案的制定上缺乏針對性與可行性,應急救援隊伍及設備不符合實際需求。同時沒有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或應急演練結束后缺少相應的總結與評價,難以保證演練效果。此種情況下如果發生事故,企業員工無法及時有效地進行應急處理,導致錯過事故的最佳控制時間,造成事故的危害程度與損失擴大。
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需要樹立對安全管理工作的正確認識,通過有效措施提升企業員工的安全管理意識,轉變“重生產輕安全”的錯誤認識。其中需要加強對于安全管理的宣傳,從而在企業內部形成重視安全生產的文化氛圍。企業自身應不斷加強安全生產文化的建設,提升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意識。可以具體采用增設年度安全生產獎、開展安全技術創新比賽和安全技能比賽、開展召開安全生產工作會議等方式,使員工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會安全”。
企業還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運用廣播、報刊、網絡和宣傳欄等方式宣傳關于安全生產的內容,結合安全技能比賽等,進一步豐富宣傳工作形式。對從業人員要積極開展針對性的安全技能及實際操作培訓,將理論知識有效聯系實際。加強考核規范化程度,員工要在通過考核之后才能進行實際生產操作,提升員工專業素質與安全意識。
企業要對安全管理制度作出完善,為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據。企業員工及管理人員要充分明確自身權利及職責,對安全標準作出進一步完善,促進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體系的逐步健全。制定相關制度時要綜合考慮企業的具體情況,確保標準的制定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更有利于實現有效管理。其中應制定和完善關于風險評估、安全布局、防護距離和工藝控制等方面的制度。同時還要對管理部門職能加以明確,生產企業應對員工的權利與職責進行明確劃分,使員工能夠全面了解自身工作內容。相關部門也應進一步劃分監管職能,完善監管工作,有效解決職責不明確的問題,合理劃分監管界限。在監管制度上可以采用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聯席會議制度,比如某地區在2018年3月建立了該項制度,能夠起到提高安全監管工作效率的作用。
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在生產當中需要對安全管理技術手段及相應設備作出完善。第一是本質安全與工程設計,在工藝變化較大以及開展新項目時,應做好本質安全設計工作,并積極采用先進的設計標準,促進工藝系統安全水平的提升[2]。第二是需要積極研究新型技術方法與工藝,減少危險化學品生產過程的危害性,同時需要進行科學評估。第三是在危險化學品的生產過程中,操作人員需要采取有效的隔離與防護措施,確保操作人員不與化學物質進行直接接觸,從而避免危險性與生產事故。對此要為操作人員合理配備防護用品進行隔離防護。第四是要選擇專業人員對生產設備進行定期檢查,確保其能夠正常運行,及時預防和處理常見設備故障[3]。
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需要制定有效的應急救援措施,提高自身應急管理水平。第一要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危險化學品的應急救援工作相對于一般的消防救援具有更強的專業性,企業應建立符合自身實際生產情況的救援隊伍,配備專業設備,與政府部門簽訂協議,獲得政府補貼,提高應急救援水平。第二要以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為基本原則合理制定應急預案,確保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加強與政府部門應急預案的銜接以提升實施效果。第三要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工作,并高度重視演練的記錄評估,對演練過程及其中的問題作出深入分析,客觀評價演練結果。
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在開展安全管理工作時應對其中存在的問題作出深入分析,探討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促進企業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