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玉樓(無棣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山東 無棣 251900)
教育改革下,校企合作成為化工教學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路徑。通過開展校企合作,化工類專業能夠有效彌補自身在實踐教學條件方面存在的不足,推動現階段化工教學中存在的過分偏重理論教學而未能給予實踐教學應有關注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促進化工類專業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與專業核心能力得到發展,與此同時為學生提供了解化工行業前沿發展、了解化工類專業相關工作崗位具體工作內容與工作要求的機會,推動學生快速完成角色心理轉變,助推學生順利實現個人價值。為此,化工教學實踐之中,教師應正視現階段所存在的各方面問題,深化對于化工教學重要價值與意義的認識,采取科學措施構建高效化工教學校企合作模式,力求切實改善化工教學整體質量。
化工類專業的主要教學內容是化學加工工藝應用和化工設計相關的化學理論、工程理論及化學實驗技能、化學單元操作技能等理論與實踐內容,主要人才培養目標則是培養兼具深厚專業理論知識功底與較強綜合實踐應用能力的復合型化工人才[1]。然而,現階段大部分學校在化工教學實踐之中,都存在過分偏重理論教學的傾向,對于化工實踐教學,則未能給予應有重視,不僅沒有構建完善年的實踐教學體系,而且也未能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化工實踐機會,這是制約化工教學水平提高的一項主要因素。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化工實踐教學對于教學器材、實驗環境以及教師的綜合素養等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校自身難以充分滿足這些要求。
與此同時,化工類專業教師在教學理念上較為陳舊落后,仍然沿襲機械固化的單向灌輸式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在化工學習中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提不起化工學習興趣與實踐熱情,因而教師難以有效地組織化工教學。
此外,現階段化工教學往往將教學內容局限于既定的化工教材,卻未能根據化工領域與化工行業的實踐發展需求,對教學內容加以有機拓展和補充,因而難以有效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實踐素養實現提升。
通過開展校企合作,化工專業能夠以市場為導向,緊跟化工行業的發展步伐,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和拓展,讓學生能夠掌握前沿化工理論和最新化工實踐技能[2]。與此同時,校企合作能夠切實促進化工教學提高實踐教學比例,結合化工類專業的具體工作崗位,優化設計化工教學方案,推動化工教學與就業市場之間形成有幾家貴,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化工教學體系,幫助學生形成完備的化工知識體系和良好的化工實踐應用能力。
校企合作下,學校承擔化工理論授課職能,而化工實踐教學則由學校與企業共同展開,學校可以利用企業所擁有的實驗器材和實驗環境,組織學生開展化工 實踐,推動學生在實踐之中深化對于化工理論知識的理解,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化工實踐應用能力。與此同時,校企合作能夠推動化工類專業轉變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之中引入“雙導師制”等創新性教學方法,進一步促進化工教學質量得到改善[3]。
校企合作模式還能夠切實提高化工類專業學生畢業設計的可行性,讓學生的畢業設計方案能夠真正得到實踐檢驗,讓學生在開展畢業設計實踐的過程中,了解更為豐富的化工實踐案例、感受真實的化工實踐體驗,以此確保畢業設計方案真正符合化工實踐要求。與此同時,化工類專業可以推動企業實施學生的優秀畢業設計,進一步增強學生參與畢業設計的積極性與主體性[4]。
校企合作背景下,學校與企業首先應重視通過合作構建化工教學管理模式,重視建設校外化工實踐基地,應用這一基地開展化工實踐教學和實踐教學管理工作,從而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化工實踐機會。在構建化工教學校企合作管理模式的過程之中,學校應重視與合作企業展開交流,建設聯合會議制度,重視通過開展會議,明確校企合作的具體內容與實踐方向,對校外化工實踐的具體內容和實踐要求加以規定,重視記錄學生在化工實踐之中的表現,以此對化工實踐教學方案加以系統完善,進一步完善化工實踐教學體系與教學模式。與此同時,學校應重視加強對于學生校外化工實踐狀況的監督與指導,定期總結校企合作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不斷促進校企合作化工實踐教學質量得到改善[5]。
校企合作下,由于化工專業學生的培養主體拓展為學校與企業雙方,因此化工類專業應相應轉變學生學習情況考核模式,轉變過去以終結性考試作為檢驗和評估化工類專業學生學習情況唯一方式的做法,重視拓展化工教學考核工作的范圍和內容,使得學生能夠獲得更為多元全面的評價[6]。首先,化工教學應完善理論教學考核方式,將終結性理論考試轉變為過程性理論考試,重視在學生化工學習的各個階段展開理論考核,以此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避免學生采取“臨時抱佛腳”的應付做法,切實推動學生構建起完善的化工理論知識體系;其次,學校應重視與化工企業一同設計化工實踐考核方式,調動企業參與對于學生校外化工實踐與實習情況的評價之中,根據學生的真實實習情況與實踐表現,給予學生評價,進一步幫助學生發現實踐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推動學生不斷完善化工實踐學習習慣與學習行為;最后,學校應重視與企業一同對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工作適應能力和職業素養發展狀況進行評定,以此為學生的個人職業發展提供科學參考與指導,推動學生在畢業后順利走上化工專業相關工作崗位。
缺乏完備的實驗條件和實驗資源,是學校難以有效開展化工實踐教學的重要原因[7]。為此,校企合作下,學校應重視構建化工教學資源共享模式,推薦合作企業共享化工教學資源,尤其應重視推動合作企業提供化工實驗環境與實驗器材,從而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化工實踐機會,使得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深化對于化工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此同時,學校應重視推動合作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參與機會,讓學生通過參與實習,進一步明確化工專業相關工作崗位的具體實踐工作內容和工作要求,結合所了解的內容,對自身行為加以規范,從而促進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與職業素養得到全方位發展,推動學生完成角色心理轉變,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和職業素養。
校企合作下,高校應重視將校外化工實踐基地培養為學生主要的實習基地,進一步深化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與合作企業共同打造對口培養模式[8]。首先,學校化工類專業教師前往企業展開實地調研考察,與企業自身員工進行深度交流,以此了解化工行業的前沿發展以及真實的實踐案例,在此基礎上開發設計化工教學校本教材與校本課程,以此進一步銜接化工類專業與合作企業之間的關聯;其次,化工類專業應重視建設“雙導師制”,即由學校導師與企業導師共同對學生進行指導、共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與考核,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為具體全面的針對性建議。與此同時,可以在“雙導師制”的基礎上開展化工實踐設計競賽,由雙導師制共同指導學生小組進行化工設計,以競賽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化工學習主體能動性,進一步增強化工教學的實效性;最后,學校應推動企業與優秀畢業生和優秀實習生直接簽訂勞動合同,進一步增強人才培養的對口性,推動學生順利走上化工相關工作崗位,促進學生個人就業價值得到實現。
從化工專業教學的特征出發,在化工教學的實踐中,應正視現階段化工教學中所存在的教學模式機械固化、過分偏重化工理論教學而未能給予實踐教學應有重視等一系列問題。重視加強對于校企合作方式的重視力度,深入認識在化工教學之中開展校企合作對于增強化工教學的實踐氛圍,改善化工教學的整體質量以及提高學生畢業設計可行性等各個方面所具備的重要意義。
本文主要分析現階段化工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闡述校企合作實踐對于化工教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探討校企合作下構建創新性化工教學模式的實踐構建路徑。作者旨在著力在實踐之中構建化工教學管理、考核、資源共享和人才對口培養模式,最大化實現校企合作在改善化工教學整體質量、提高化工人才培養水平等方面所具備的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