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4月17日,時任中國共產(chǎn)黨寧夏工委書記的崔景岳同共產(chǎn)黨員馬文良、孟長有一起,被國民黨反動派活埋于當時銀川城隍廟北的城墻下。新中國成立后,當?shù)卦谌沂繝奚嘏d建一所小學。1991年,中共銀川市委、市政府為紀念三烈士英勇就義50周年,特意建造了紀念碑,并將這所小學命名為“銀川市興慶區(qū)景岳小學”。2013年,銀川市委和興慶區(qū)委又在校園內(nèi)辟出空地建了一所圖文并茂的紀念館和一座大型雕塑,將這所小學建成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從2013年開始,景岳小學在自治區(qū)和興慶區(qū)關工委的幫助下,充分利用這塊紅色基因之地開展了一系列愛黨愛國的主題教育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明確理念,完善機制。歷屆校領導班子都非常重視這一寶貴的紅色遺產(chǎn),并依托紅色資源優(yōu)勢,引導每一個學生從小樹立愛黨情、報國志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理念。在銀川市關工委和自治區(qū)黨史研究室及黨史專家的幫助指導下,學校關工委組織五老到有關地方走訪搜集三烈士留下的遺物。不斷充實完善資料,科學布展紀念館,增強展示內(nèi)容的吸引力。正式展出前,學校培訓宣講員隊伍,讓學生身著當年的八路軍服裝給參觀者講解。

身穿八路軍服裝的小講解員給參觀者講解
編寫讀本,舉辦活動。學校關工委組織青年教師編寫了《三烈士故事》《少年英雄》《中華名人》等校本教材。每周,每個年級用半個小時,由老師講讀或?qū)W生自學的方式,進行學習。從三年級開始,每學期開學第一堂課就是瞻仰三烈士遺容,參觀紀念館。每學年都舉辦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教育活動。比如2016年4月17日,三烈士英勇就義75周年的時候,全校開展了學生德育評比表彰大會,自治區(qū)黨史專家作報告,學生自編自演“崔景岳一封家書”大型舞臺情景劇等活動。2017年清明節(jié),學校組織高年級學生到自治區(qū)烈士陵園或中山公園烈士紀念亭,接受“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紅色教育。2018年舉辦“做有根有魂的中國人”主題隊會。此外,學校先后投入7萬元,建立了紅色文化主題墻,校內(nèi)圍墻全部用彩畫展示小英雄的故事,營造出濃濃的紅色基因教育氛圍。
專家講課,志愿服務。景岳小學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同時,每學期都有計劃地邀請校外知名專家給高年級學生講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黨的光輝歷程。每學期,學校都邀請市關工委副主任馬翔雪到學校,給孩子們作“中華名人故事”“中華愛國將領”“紅軍長征故事”“抗日戰(zhàn)爭故事”“做有根有魂的中國人”等報告。由于馬老黨史功底厚實,又經(jīng)常深入青少年中調(diào)查研究,寫出的講稿圖文并茂,非常貼近青少年需求。他的宣講內(nèi)容總能打動青少年,使他們的心靈受到觸動、激勵和啟迪。從2016年開始,景岳小學關工委組織黨員與社區(qū)共同開展“四點半課堂”,每周兩天義務為放學后無人看管的孩子輔導作業(yè),課后補習或教練書法,為更多家長分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