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忠怡為孩子們宣講雷鋒事跡
“我覺得雷鋒就是有價值的人,他無私奉獻,心中裝著人民,我就像他那樣學習,盡可能地像他那樣做事。”講臺上穿著掛滿軍功章綠軍裝的講演者,正是全國模范軍休干部、全國優秀輔導員、遼寧省五老志愿者標兵、遼寧好人、丹東市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的獲得者,李忠怡。
40多年來,李忠怡先后照顧50多個貧困家庭,30多位孤殘老人,供21名貧困學生讀大學、上中專、念技校,各種幫扶資金達45.2萬元。李忠怡和老伴的工資并不多,為幫助貧困孩子們上學,李忠怡和他妻子王淑華省吃儉用,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李忠怡的棉帽子一戴就是9年,都露了帽邊,可每年給困難學生成百上千地送,全家人從不吝惜。幾乎每個年三十兒晚上,李忠怡和愛人都會用自行車馱著紙殼箱,將包了一下午的餃子和準備好的年貨挨個往需要幫助的貧困戶家里送。一圈走下來,零點的鐘聲早已響過,轟鳴的鞭炮也已化作灰燼。幾十年過去了,老兩口依然堅持這樣做。李忠怡和妻子助人為樂,感動了許多人一起加入學雷鋒隊伍,組成了一支“老兵愛心團隊”。
2007年,市委有關部門吸收李忠怡為一名理論宣傳志愿者。12年間,他的身影遍及遼海地區黨政機關、部隊學校、田間地頭、工廠車間、小區庭院,宣講雷鋒精神、家風家教、十九大精神、新時代遼寧精神。他先后作宣講報告900多場,聽眾達24萬多人,他成為名副其實的“雷鋒爺爺”。
李忠怡將講演看作是黨交給他的一項政治任務,他作報告全程脫稿。為了方便背誦,他將稿件制成手掌大小的卡片,利用每天清晨兩個半小時的遛彎時間來背誦。“對于聽眾們來說,脫稿和照本宣科所帶來的感觸和共鳴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宣講人本身都不能認真對待,那么聽眾的感動從何而來?聽眾群體不同,演講詞也有所不同。”從每個字的發音到肢體語言的運用,他都精心設計,成百上千次地練習。李忠怡在心梗恢復期、在血糖居高不下的時刻,仍不停歇地奔波在逐夢路上。
隨著李忠怡獲得的榮譽越來越多,有關部門專門辟出兩間房子,作為“李忠怡榮譽室”,擺滿了他幾十年來所獲得的200多個證書、獎杯、獎牌。如今,李忠怡榮譽室已被命名為“軍休勵志育人基地”
面對榮譽,李忠怡表示,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他依舊停不下來,還得繼續向先進看齊,感恩前行。盡量發揮余熱,把身邊的人和事都處理得溫暖一些,和諧一些,一如既往,讓自己的人生在關心下一代事業中更具價值!做一名好黨員!做一名像樣的軍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