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抗擊疫情,內防反彈、外防輸入,這是全國人民當前面臨的一項刻不容緩的頭等大事;而復工復產則是實現國民經濟持續發展、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首要任務。在這緊要關頭、關鍵時刻,中國建筑裝飾行業的企業領導和廣大員工,一定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一手抓抗擊疫情,一手抓復工復產,打好兩手抓的“組合拳”。
就抗疫而言,目前,我國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但隨著境外疫情加劇蔓延、輸入人員日漸增多,“內防反彈、外防輸入”的壓力依然巨大。我們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千萬不得麻痹松懈,要講政治、顧大局,清醒認識繼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牢記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宗旨,迅速行動、主動作為,盡最大努力,采取更加嚴謹、科學、精準、有效的措施,有力有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復工復產是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的重要舉措,直接關系經濟社會大局的穩定。“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只有大局穩定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才能得到根本保障,我們的社會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最近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強調加大“六穩”工作力度的同時,首次提出了“六保”,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從“六穩”到“六保”,釋放出一系列清晰而有力的信號,具有深刻內涵。它要求我們:面對疫情對經濟建設造成的前所未有的沖擊,要有高瞻遠矚的謀劃和精準有力的部署,務求增強兜住民生底線的思維,穩住經濟基本盤,穩中求進、危中尋機,推動高質量發展不動搖。
發展才是硬道理。對于企業而言,生產經營是企業發展的根基,沒有了生產經營,企業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前,中裝行業復工復產正在有序推進,但是有些企業、有些項目從復工復產到復工達產,中間顯然還有不少“梗阻”需要破解。比如,用工短缺、物流緊張、資金不足以及上下游產業鏈復工不同步等問題,確實影響著企業的實際復產效率。這其中拋開客觀因素,必須看到與有的企業不主動作為、不靈活施策,抱著“死框框”搞“一刀切”,是影響復工達產的重要因素。有的為了“豁免責任”,以防疫為由拖慢復工復產,以求絕對不出問題;有的執行“僵化刻板”,面對企業需求只講“無能為力”,不去“想方設法”。
復工復產,關鍵是達產達效。面對當前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全國加速推進復工復產的時間窗口,我們更要抓住機遇、抓好落實。一方面要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優化完善疫情防控舉措,千方百計創造有利于復工復產的條件,不失時機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從這個意義上說,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需要我們拿出責任擔當之勇、科學防控之智,施展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唯有如此,才能化危為機,繼續推動經濟建設高質量發展,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