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嘉豪 池州學院地理與規劃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本科在讀
城市文化建筑綜合體的基本含義是利用公共空間,實現不同屬性文化功能的融合,并且在同一個城市實體中進行集約化管理。在實現不同功能互相促進與融合的基礎上,形成互補的關系。文化建筑綜合體屬于文化中心的重要體現方式,也屬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能形成互動性、共享性較強的空間,達到傳承城市文化的效用,傳播歷史文化與記憶。
從咨詢與實際規劃的角度進行分析,文化建筑綜合體主要是面向文化區域實行綜合性發展,這也代表了結合特定的土地資源與文化資源,實現綜合土地開發。通過建設文化消費區、文化園區、創意園區等方式,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創設良好的場地。其屬于收集文化產業功能的空間,綜合體建筑在區域發展過程中需要承擔完善區域體系的職責,成為文化體驗的目的地、優化土地的利用方式。對于城市的土地利用來說,需要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指導文化綜合建筑場地功能的有效實施,以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為基礎,分析大眾與區域之間的關系,建設符合商業發展的管理體系,滿足經濟發展需求。
在此基礎上,真正進入城市居民的實際生活中,不斷創新設計文化綜合體建筑[1]。在做好園林綠化、產品規劃工作的同時,設計休閑區域,達到良好的建設效果。在城市文化建筑綜合體的發展過程中,核心理念是了解建設整體情況,明確市場基本核心導向。以更加抽象的業務模型及土地使用方式,將建筑誰的理念表達出來。對于城市文化建筑綜合體來說,主要是為了將藝術創作的主體反映出來,并結合文化氛圍,建立特定的假日生活方式。總之,現階段各個城市處于飛速發展轉型階段,結合旅游計劃與城市發展目標,不斷優化利用土地價值,創新文化商業模式,實現文化綜合建筑產品的設計與創新,加快城市發展速度。
建筑師本人屬于直接溝通者,而間接溝通者包括文化部門管理層、所有者、經理層,其能直接對建筑活動提出明確的規定,并且做好交流活動的有效管控。建筑師主要是建筑物建設的重要溝通人員,需要對建筑、城市等各個專業起到領導的作用。與一般的溝通者相比,其需要負責的工作職責更加特殊[2]。由于城市文化建筑綜合體的傳播結構較為復雜,需要專業的設計人員。
對于直接接收者來說,基本特點是進入文化建筑綜合體,并以更加直觀或間接的方式,對文化建筑綜合體進行觀察。與其他的接收者相比,其獲取的信息主要是沒有經過處理的信息。對于員工和所有者來說,其屬于城市文化建筑綜合體的文化接受者,為了獲取更多相關的信息內容,并進入建筑物中進行觀察與體驗。
由于公眾的開放性較強,文化園區的開放性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交流范圍。與其他類型建筑不同,城市文化建筑綜合體的交流范圍更加廣闊。其屬于城市公共文化的中心,文化建筑綜合體有大量信息,能體現出精神文明與人類物質;傳遞的信息內容相對豐富,能滿足多種類型的媒介信息需求。
2.4.1 生活方式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傳播內容也產生了一定的變化。人類對于建筑物使用來說,都表示生活方式與生產方式會受到建筑功能的影響與限制。在建筑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原有的功能僅僅是躲避風吹雨打,而現在建筑類型的功能越來越多。其代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生活方式愈發復雜,與人們的價值體系也有直接的關系。對于房屋來說也是一樣的,在時代不斷發展中愈發完善。對于文化建筑綜合體設計來說,利用其建筑特點,以合理的思想方式進行傳播。在精神消費不斷增加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更加關注文化建筑綜合體的休閑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休閑區的面積。
2.4.2 表達思想和感受
文化建筑綜合體能為大眾提供庇護場所,還能發出相應的邀請。除了功能特殊之外,文化建筑綜合體的外觀一般都能體現人們思想體系的變化,主要表現為美術館、圖書館等多種形式,在不斷增加文化功能體的同時豐富交流手段,使得文化建筑類型愈發豐富。建筑真正進入大眾視野后,不管大眾怎么評價,傳統的價值觀都在不斷變化,形成了全新的價值體系。建設城市文化建筑綜合體時,能凸顯人們的思想與感受,將建筑物的細節與人們的情緒相融合。
城市文化建筑綜合體的核心是建筑空間設計、裝飾空間設計等,以此凸顯全新的文化色彩與發展趨勢。在不斷優化與配置生產要素的同時,以高效、節約為基本價值導向,實現空間與功能的集約化設計,做好空間組織工作,將文化建筑綜合體的效用發揮出來,為城市的和諧發展與進步奠定穩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