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海(湖北 宜昌 443000)
化工企業的發展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極大,但同時又是風險隱患多,易于發生事故的工業領域,需要隨時預防和處置突發事故。我國重視救援方案的完善工作,但是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還存在著各種問題,這就需要我國進一步的對這些應急救援方案進行研究和完善。所以,要重視應急工作的完善以及研究。
化工企業發生的安全事故大多出現在一些中小型化工企業,2017年所發生的化工事故中,中小化工企業占了81.7%,我國化工企業數量大約是9.6萬家,其中具有危險性質的大約有30萬家,這30萬家中小化工企業在80%以上。
在我國發展早期就有大批化工企業興起,當時我國在化工方面的規章制度、配套法律法規、安全標準尚不完善,加上國內制造業水平、員工素質、經濟水平等諸多因素影響,所以,部分企業在規劃設計、建設及投入生產后出現了要求標準低的現象,甚至當時的部分化工企業未進行正規設計、未明確安全邊界,導致本質安全不足,這些都是化工企業出現事故的因素。所以,我國的化工企業發展沒有一個厚實的安全基礎來支撐。
眾所周知,化工企業的生產過程中會存在有一些固有的安全風險,如一些易燃易爆品會產生一些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化工產品、工藝反應的風險等,如果化工企業的工作人員沒有一定的技術和安全意識,在工作時就會無所適從、無法防控。加之作業環境等因素影響,很多人不愿意從事化工方面的工作,導致了目前我國的化工方面的專業人才缺乏、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這些都是化工企業所面臨的人才方面的問題。
為防控風險,政府監管部門加強了指導監督和執法力度,但同時也讓一些企業產生了依賴性,部分企業負責人沒有認清自己的職責,對安全工作疏忽大意,存在著“說起來重要、忙時不要”等現象。
成功的研判風險可以極大的避免事故的發生。就目前來看,因企業對員工的培訓不重視、走過場,員工素質參差不齊,風險意識不足,不能及時發現風險就更談不上防控風險。同時員工訓練不足,應急技能欠缺,預案管理不完善,都降低了企業在面對風險發生時的控制能力。
企業的生產追求利益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現在很多人口中都有一句“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但在實際中,部分企業在安全生產上至少有兩塊投入不足:一是企業安全生產費用,特別是在經濟效益較差的企業中尤為突出,很多企業在效益不好時,壓縮對員工培訓、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完善應急裝備等費用,這樣勢必就加大了事故的發生率。二是對安全生產人力資源上投入不足。這分兩個方面:人數投入不足,無專職安全管理人員、身兼數職,安全管理作為其附帶工作之一,勢必降低了其工作效率;專業人員投入不足,欠缺安全管理水平或專業技能,影響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筆者接觸到不少生產型企業,很多企業的安全管理從基礎臺賬、過程管控等日常工作就開始是“復制”“黏貼”,沒有深入學習、領會安全管理法律法規、標準的意義,不認真梳理安全管理過程,更談不上建立自身的安全管理體系,所有的工作都處于一種“應急”狀態,日常工作沉迷于“領導關注、外部影響”等形式內容而拆東補西、疲于奔命,安全管理人員一句口頭禪“又忙又累壓力大啊”就是類似現狀的寫照,沒有體系的安全管理必將影響應急管理能力的效率。
安全管理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意識、職責、訓練的基礎上,提升應急管理能力,事故發生時,可以極大的挽回企業的經濟損失,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同時,加強應急管理能力也是我國對企業的基本要求,符合政府對企業的發展要求。
在安全管理實踐中,往往可以發現存在著一種“安全關鍵人”,他們包括主要負責人、安全監管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班組長和崗位骨干等,抓好了一帶一大片,使安全管理事半功倍,抓不好也是一帶一大片,但往往會使風險不可控、安全管理顧此失彼。
化工企業的主要負責人要認識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履行好法定職責,確保涉及應急管理中人、財、物的有效投入,持續提高裝置的本質安全水平,穩定好“安全關鍵人”,真正把“安全是最大的效益”落實在日常工作中。
安全管理部門的人員要履好職責,就必須加強學習,領會好應急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建好管理體系并有效推進。
各專業部門和人員要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按照“管技術必須管安全、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把好關,履好職,控制好源頭,為安全管理出謀劃策、齊心協力管控風險。班組長和崗位骨干做好崗位事,帶動崗位員工加強訓練,提高風險研判能力和初期處置技能,把好“事前管控”第一關。
完善的管理體系需要企業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兩者積極配合,一個健全的體系中應有專人專責,有極強的管理制度,要確保應急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要快并且有效,這就需要重視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工作,應急管理中要做到各部門積極配合,各部門之間默契的協調,對突發情況的處理才能快速有效。
一是建立日常應急管理體系。目前可以按照安全標準化規范的要求,切實落實落地,做好PDCA循環,分解標準化工作職責,真正做到安全目標人人明白工作內容、管控要求,避開“兩張皮”,形成“形神兼備”的安全標準化管理體系。
二是建立應急救援體系。專業的應急救援是處置突發事故的最好方案,依據我國法律法規,企業應組建專業的或兼職的應急救援隊伍,以備應急之需,保障員工安全作業。
政府監管部門可以加大應急資源協調。一是日常應急管理能力指導、協調,比如開展一對一的專家指導、對口幫扶,逐步改變目前的隱患排查模式,形成隱患排查、指導整改、培訓教育、提升能力的“授漁”模式;二是應急處置能力協調,對轄區的應急救援隊伍的日常訓練、物質管理等進行摸排,心中有數,建立良好的應急物資共享機制,在突發事件時,有效調集應急資源和隊伍,可部分解決事故處置的快速有效進行。對應急工作進行有效的指揮,對解決突發事件極其有利。
我國應急管理部出臺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指出,化工企業應找專家對企業的安全預案進行審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來判斷預案是否具有科學性,在事故發生時預案是不是能起到有效的作用,評審后要有書面的評審紀要,等等。
應急管理不僅僅要做好預案,關鍵是在編制預案前要搞好風險辨識評估及應急資源調查工作,以保證預案與實際貼合,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同時加強預案的培訓、演練,提高員工的現場處置能力
根據以上的分析以及建議可以看出,目前我國的化工企業的安全方面需要加強,應急體系還需要完善,化工企業可以吸取一些好的建議和方案,來完善企業安全方面的管理體系,一套完整的安全體系,可以降低化工事故的發生率,對化工企業的工作人員,以及企業本身有著很大的保障,企業能夠安全的,井然有序的進行與一套完善的安全體系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