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春香(江蘇省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泰州分院泰興所,江蘇 泰州 225400)
TSG D0001—2009《壓力管道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工業管道》中要求:對于名義厚度≤30mm的管道,其焊接接頭應采用射線檢測;對于公稱直徑≥500mm的管道,其每一個環向焊接接頭應進行局部無損檢測,公稱直徑<500mm的管道,應按規定的比例對焊接接頭進行射線檢測抽查,且固定焊焊口的比例不低于40%。而《壓力管道安裝安全質量監督檢驗規則》要求檢驗機構的監督檢驗過程中對檢測單位出具的檢測結論的準確性進行審查。即檢驗人員在對工業管道安裝監督檢驗的過程中,應當進行底片審查。底片審查在安裝監督檢驗過程中,屬于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如果這個底片審查不合格,將不得進入下一個檢驗流程如水(耐)壓試驗等。作為一個重要的監檢項目節點,掌握底片審查中應注意的幾個重點,對提高檢驗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在承壓類設備的安裝監督檢驗中,不僅包含對設備的安裝質量進行檢查,還包含對安裝單位的質量體系運轉情況的檢查[1]。在執行監督檢驗的過程中,對施工方案的審查可以大致了解該單位的運轉水平。施工方案應包含無損檢測方面的內容,有的單位直接把詳細的無損檢測方案植入施工方案,有的單位則引用本單位體系文件中關于無損工藝方面的內容。在對工藝直接植入到施工方案中的這類方案進行審查時,經常發現對無損檢測的描述沒有針對性,只是簡單的籠統的描述所用儀器設備、透照方式、膠片類型等,而沒有針對所涉及的工程中,特定結構件的專用檢測工藝。無損檢測工藝應當經過審核、審批,而且其檢測比例應當符合相應規程和設計圖紙的要求,當二者要求比例不一致時候,應以要求嚴格的為準。
承壓類設備執行的是NB/T 47013—2015《承壓設備無損檢測》標準,在NB/T 47013.1—2015中4.1規定:從事承壓設備無損檢測的人員,應按照國家特種設備無損檢測人員考核的相關規定取得相應無損檢測人員資格[2]。近年來,無損檢測證書“掛證”現象較為突出,這使得在檢測現場的檢測人員與檢測單位所出具的報告上的人員經常不一致。因此,在實際安裝監檢過程中,我們應先查看其無損檢測人員證件,再查看其無損檢測報告,報告編制和審核人員是否和現場、體系文件中相對應。
待評底片應是按符合標準的射線檢測工藝透照,并經暗室處理且干燥的底片。底片質量審查中,最為關鍵的是對像質計靈敏度的審查和底片黑度的審查,底片質量反映了檢測單位的檢測工藝、現場檢測和暗室處理的綜合能力。一張質量合格的底片的基本要求是:(1)標記齊全;(2)黑度在規定的范圍之內;(3)像質指數符合要求;(4)無影響評片的偽缺陷。
底片上標記的種類和數量應符合有關標準和工藝規定,標記影像應顯示完整、位置正確。常用標記分為識別標記:如產品編號、焊接接頭編號、部位編號和透照日期。返修后的返修標記和擴大檢測比例的擴大標記;定位標記:如中心定位標記、搭接標記等;上述標記應放置距焊趾不少于5mm。搭接標記的檢查:縱向和橫向焊縫100%透照的底片應檢查搭接標記是否符合要求,以防止漏檢。有效長度、透照次數是否滿足要求。
在實際監檢過程中,像質計靈敏度不達標的情況比較少見,發現問題較多的情況是底片中引用的像質計標準號錯誤,NB/T 47013—2015《承壓設備無損檢測》所引用的像質計標準是JB/T 7902—2015,而在很多檢測單位直接購買的是“NB/T 47013—2015”的像質計標準。再則,像質計指數的查詢,應嚴格按照NB/T 47013.2—2015中表5~表10,根據不同的像質計類型(分為絲型和孔型)、不同的透照方式和像質計的放置位置等來綜合選擇,再則,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表5~表10所依據的是“透照厚度”來選擇應識別的絲號而非“公稱厚度”。
底片黑度不符合要求的情況較為多見,NB/T 47013.2—2015中,對于檢測靈敏度為AB級的,其黑度要求為2.0≤D≤4.5。有的檢測單位由于工期緊,射線檢測的所有工作都在工地上完成,可能連黑度計都未隨工地攜帶,在射線檢測報告上,完全是根據經驗來填寫底片黑度。所以,作為檢驗機構的檢驗人員,底片復評的時候,一定要對每一張底片的黑度進行測量,所用的黑度計應讀數準確,穩定性好,可測量最大黑度不小于4.5,測量值誤差應≤±0.05,黑度計至少每6個月校驗一次,標準密度片應至少每兩年校準一次。除了用X射線透照小徑管或其他截面厚度變化較大的工件外,在底片復評單片觀察過程中,對于底片黑度不足2.0的應要求檢測單位重新檢測,對于底片黑度>4.5的,NB/T 47013.2—2015只要所用觀片燈能夠使最高黑度評定范圍內的亮度>10cd/m2也可以進行評定。
因透照操作或暗室操作不當,或由于膠片,增感屏質量不好,在底片上留下的缺陷影像,如劃痕、折痕、水跡、斑紋、靜電感光、指紋、霉點、藥膜脫落、污染等。上述偽缺陷均會影響評片的正確性,造成漏判和誤判,所以底片上有效評定區域內不允許存在有干擾缺陷影像識別的偽缺陷影像[3]。
檢驗機構的檢驗人員對檢測單位提交的底片進行審查時,一般可以看到其所提交的檢測報告,報告中已對所提交的底片進行了評定,并給出了評定結果。底片評定需要評片人員將射線檢測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實際檢測經驗進行綜合運用,因檢測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導致評定結果經常發現存在錯評或漏評的情況。
(1)主要集中在將根部未融合缺陷評定為未焊透或者根部咬邊。承壓設備安裝監督檢驗一般都要求Ⅱ級以上合格,而質量等級為Ⅱ的焊接接頭是不允許存在有裂紋、未融合以及加墊板單面焊中的未焊透等面積型缺陷的,如果發生這類錯評的話,導致施工單位不進行返修,將給設備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
(2)對缺陷的定量不準確,主要體現在:圓形缺陷的長徑大于壁厚的1/2 時,未評定為Ⅳ級;當底片上存在多處缺陷時,最終評定級別未按最嚴重處評級;圓形缺陷與條形缺陷綜合評級時,選擇區域不是缺陷最嚴重部位;條形缺陷組綜合評級時,由于條形缺陷組的確定不準確導致誤判等。
(3)將缺陷影像當做偽缺陷。在底片洗晾過程中,底片上難免會有諸如刮痕,白點等偽缺陷,此時檢測人員有可能將真正的缺陷當做偽缺陷來評定,而且直接在檢測報告中備注為偽缺陷。
底片漏評主要發生在底片的端部、熱影響區和由于結構原因使底片影像黑度變化較大的部位。焊接接頭的熱影響區是其最脆弱的部位,由于焊接殘余應力的存在,此處極易產生冷裂紋等嚴重危害設備安全的缺陷,然而很多評片人員往往側重對焊縫狀況進行評定而忽視熱影響區的評定。當焊縫表面較深的焊紋、凹坑、咬邊等影像時,如果缺陷的位置和這些影響重疊,則可能造成漏評。
壓力管道安裝質量的控制,對管道的整個使用周期都有重要影響,射線檢測作為保障安裝焊接接頭質量的重要措施,無論是安裝單位的檢測人員,還是檢驗機構的檢驗人員,都應引起足夠的重視。監檢人員應對施工單位的施工方案、人員資質、底片質量、評定結果進行細致的審查,這樣才能保證安裝質量,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