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姣姣
(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 校企合作處,天津 300350)
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日漸增多,單一的企業接納高校學生實踐、實訓的數量有限,原有的校外實訓實踐基地已不能滿足學生實訓實踐的需求。
應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培養學生實操、動手能力,校外實訓實踐基地的建立正好滿足高校這一需求,進一步夯實“勞”的教育。應用型本科院校不同于普通本科,它是以應用型為辦學定位,而不是以科研為辦學定位的本科院校。根據教育部、天津市委市政府等文件精神,十分重視學生動手能力、實踐操作、創新思維等能力的養成。所以,校外實訓實踐基地的建立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今后的發展尤為重要。
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日漸增多,單一的企業接納高校學生實踐、實訓的數量有限,原有的校外實訓實踐基地不能滿足應用型本科院校大批本科生實訓實踐的需求。同時,應用型本科生對校外實訓實踐的要求不僅僅是單純的實操演練,更需要有系統化的教學設計、符合本科生實踐要求的軟硬件設施、成熟的研發實踐體系、經驗豐富的雙師型導師,這些都需要建立一個系統化的產業集群,保質保量地完成本科生企業實踐的需求。
目前,高校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實訓基地仍然以學校與企業單獨對接模式為主。此模式只能滿足高校單一專業的部分學生實踐的要求,不能滿足應用型本科院校大規模本科學生企業實踐的需求,而且對于高校一些特殊專業找對應的實習企業十分困難,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不高,所以,傳統的校外實訓基地不能完全適應應用型本科生企業實訓實踐需求,需要探索新的實踐模式。
高校與產業園區合作共建綜合性校外實訓基地,由產業集聚地的產業園區主導,既可滿足高校本科專業人才培養、學生實訓實踐、學術研究、師資培訓的要求,又可滿足高校大規模本科生實訓實踐的需求,也便于高校形成長效運行管理保障機制。建設綜合性校外實訓基地,可提高高校教師與學生實操能力,搭建產教學研用合作平臺,切實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科研水平,真正做到培養企業需要的一線高級藍領。
高校與產業園區合作共建的綜合性校外實訓基地的運行模式,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完善的實訓實踐的場所,還能培養一批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基地實訓實踐教學指導教師,通過加強教師與企業的產學研深度合作,提高學校服務行業、企業的能力,最終形成長效運行管理保障機制。
應用型本科院校與產業園區合作共建綜合性校外實訓基地,有利于學校與企業共建符合教學規律、有利于人才培養、能促進企業發展的校外實訓實踐基地。把校外實訓實踐基地建成為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實習基地和專業素質培養的實踐基地,為培養素質高、能力強的創新型應用人才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和實踐環境。
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積極與當地比較大型的產業園對接,熟悉產業園的企業種類、數量、運營模式、生產情況。雙方就合作模式、合作內容等展開深度交流,在此基礎上,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就學生培訓、師資培養、科研合作等達成合作意向,并以此綜合性校外實訓實踐基地為平臺,為學生及教師提供實習實踐機會,同時教師將科研成果應用于企業實踐中,幫助企業攻克技術難題。例如,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與京津科技谷產業園有限公司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在產教融合實踐的路徑上與模式上實現突破,探索學校與產業園區共建綜合性校外實訓實踐基地的新模式,實現產教融合、資源共享,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效果。
在已經簽訂的高校與園區戰略合作協議的基礎上,由學校領導與園區領導進行頂層設計,由學校與園區共同遴選相關專家、教授,共同研討、起草高校與園區合作體制機制。在學生實習、教師下企業實踐、師徒制、產教融合、教師培訓等方面深化合作,拓寬合作領域,打造高校與園區合作的新模式。
聘請園區企業代表擔任校級、院級校企合作委員會委員,通過引企業專家入校,進一步提升學校各院系內涵建設能力和步伐,從而構建形成“產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化合作”良好工作機制,吸納行業企業全方位參與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
綜合性校外實訓實踐基地的建立,需要配備一支既有實踐經驗又有理論經驗的教師隊伍,依托產業園建立的綜合性校外實訓實踐基地,依托園區內不同領域的企業,選拔出企業內技術一流的一線工程師,同時選拔出高校具有豐富理論及實踐經驗的教師,共同組成雙導師型的教師隊伍。安排應用型本科院校不同專業的學生赴園區進行實訓、頂崗實習,既可以實現不同專業學生下企業實踐的統一管理,又可以為企業創造價值。例如,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與京津科技谷產業園有限公司召開對接會,雙方就雙導師教師隊伍培養、學生實習實踐進行深入討論交流。
聘請園區企業專家作為學校的客座教授,為大一學生講授專業認識概論,結合前沿專業技術領域,在課堂上為學生講授更貼近實際工作的理論內容,參與專業建設、實驗實訓室建設、師資團隊培養、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等工作。
高校的職能之一是為社會服務,為地方經濟服務,高校要與企業深度對接,進一步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建立實習資源庫。圍繞企業的需求,學校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開發、專業建設。與企業深度座談交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共同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修改,優化課程,使學校培養出的人才滿足社會需求,同時也讓學生能盡快適應企業,為企業、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
為了避免利用傳統手段統計數據不及時、信息共享不充分、管理流程不高效等問題,以學校為基礎,搭建校企合作信息化服務管理平臺,通過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提升管理服務效率和水平,從而實現學校與園區企業信息數據共通、共享,為學生就業、科學研究、實訓基地建設、教師資源庫建設、課程改革提供便利。學校與企業共建校企合作的最終目的是要將科研、教學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通過學校與企業搭建平臺,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雙贏,培養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
探索學校與產業園區共建綜合性校外實訓基地的運行管理模式,可優化教學資源,搭建信息化平臺,統籌園區企業資源,結合企業實際,為各專業學生下企業實訓實踐以及專業教師下企業實踐訓練提供支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