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紅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向好,基建領域取得了蓬勃的發展。建筑施工單位在享受著新時代帶來的各種機遇,同時也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與更嚴格的行業要求。對此,為了促進建筑行業的發展,需要從建筑工程質量監督上下足功夫,不斷深化建筑行業隊伍建設,創新管理機制。本文擬以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的創新管理措施為出發點,在分析現有問題的基礎上,給出了四點具體策略,希望能夠激發同行學者的思考。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家在基建領域及房地產領域內的投資越來越多,這些極大地刺激了我國建筑產業的發展,建筑項目的質量和質量控制水平也得到了極大提高。
但是,由于建筑工程技術相對復雜,同時包括多種因素,在現實的施工過程中容易發生質量問題,對此需要施工技術經理以及施工技術質量監督員進一步加強控制和監督,保證工程質量安全,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因此,立足于現實,根據現實狀況對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進行優化與創新,以技術和管理手段降低建筑工程質量問題,是現階段建筑工程領域內需要集中解決的問題。
在探討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的創新管理措施之前,有必要首先對現階段對建筑工程質量造成不良影響的因素進行分析,尋找具體的解決方案。就目前來看,造成建筑物質量下降的不良影響因素有很多種,下面筆者便根據自身的從業經驗加以總結:
(1)質量問題。部分施工單位目光短淺,僅僅考慮眼前利益而忽視長久的建筑物質量安全問題。沒有將用戶的服務放在首位,暴露出錯誤的經營理念,缺乏相關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
(2)管理問題:部分施工單位在建筑質量管理系統上不完整,缺乏良好的管理機制。這表現在管理人員專業素質不夠硬,施工隊伍不按照預先設計好的圖紙施工,施工人員操作方式不符合規范,以及建筑竣工后驗收不符合標準等等。
(3)技術問題:部分施工單位淡視施工人員的業務水平,致使員工的職業素質較低。并且,一些建設單位沒有設置相關的工程技術人員。
(4)招標問題:招標問題表現在招標按照誰給出的價格更低就中標的方式進行,這種招標方式雖然表面看來可以降低施工成本,但是其中的低價并不是建立在合理的低價造價之上的。更低的工程造價,致使施工單位獲得的利潤微薄,這就更難以確保建筑工程的質量安全。
(5)承包問題:部分施工單位貪污腐敗嚴重,在單位之內劃分層級,導致分包被逐層瓜分,資金被逐層克扣,致使真正落實到建筑工程上的資金已經嚴重不足,這樣再進行施工,其施工質量可想而知。
(6)建筑材料問題:除了在承包過程發生貪污,在建筑材料的采購上也容易出現腐敗現象。有的建筑單位為了控制成本,使用的建筑材料質量低下,使用不合格的原料進行施工。社會中偶有發生的建筑工程安全隱患,很大一部分與建筑材料問題相關。
(7)圖紙問題:有時候也會發生圖紙設計中的問題,如:一些設計稿件質量較差,沒有標出清晰地節點圖,其細致結構與三視圖不完整,同時還有設計方案缺少審核過程的問題。
據上述的分析,可以發現對建筑物質量產生不良影響的因素有很多種,但是基本上集中在前期建筑物的招標、建筑物的設計、建筑材料的選擇以及正式的施工過程之中。對此,我們認為為了提升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水平,可以從以上角度加以應對,從萌芽狀態消除影響建筑工程質量的各種不良因素。
(1)建立行業管理的新功能
隨著國家當前改革的繼續深化和開放的不斷擴大,有必要努力達到管理觀念上“三個轉變”的目標。具體來說,要實現:①從縱向封閉式管理到橫向合作管理的轉變;②從直接關注施工隊伍的生產和經營活動,到掌握整個行業的計劃、協調、服務和監督的轉變;③從關注企業經濟效益到關注社會影響、提升社會責任感方向上的轉變。并根據當前建筑行業管理的要求,進一步細化自身的管理定位和管理職能。
(2)建立行業管理的新體制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企業內部要進一步深化系統改革,努力實現政企分開的管理制度,將縱向與橫向上的管理分離,并以企業橫向管理為主要管理策略,從而進一步實現管理上的專業化。
對于建筑工程監督制度的提升分為兩個方面:①來自政府的監督。對此要進一步擴大政府監督的涉及層面,使得政府部分進行更為嚴格的監督程序,將竣工備案落實到每一個建筑工程之中。②來自建筑施工單位內部的監督。要求質檢人員都要帶上專門的證件工作,并在每一道工序中都設置質檢人員,執行更為嚴格的監理任務。
建筑物的建設質量與建設速度,往往是建筑行業現場施工中需要調和的一組矛盾,在現場施工時既能夠確保好的建筑質量,并實現高速的建設縮短建設周期,對建筑單位而言較為困難,具有挑戰性。因此,調和好建設質量與速度的關系,是提升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一個有效措施。
就此來說,建筑單位首先要進一步強化建筑工程建設的質量安全意識,把質量控制設為未來發展的主要目標,進一步強化責任制,以設立不同層級負責人的管理辦法,激活建筑單位質量監督管理的靈活性。與此同時,還要在建筑單位內部加大建設速度的宣傳程度,號召施工人員在重視質量的基礎上精簡作業程序,提升現場施工的工作效率,以更優的質量、更快的速度作為建設單位的核心競爭力。
(1)在開展建筑單位監督管理制度的創新過程中,必須根據單位的現實發展情況,建立起相應的質量責任機制以及建筑原材料的檢驗、驗收和存儲工作。在建筑材料核檢過程中,首先要對原材料設定具體的檢測標準,對于不符合檢測標準的原料一律棄之不用。此外,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必須使用科學的程序執行原材料存儲工作。
(2)對于施工現場施工過程進行質量監督管理,要落實到相關的建筑材料、建筑構件以及結構半成品的質量監督上,并且要安排相關管理人員進行定期檢查。為了確保施工現場施工過程的標準化,在現場施工展開之前,需要對施工人員進一步闡述設計環節的重要內容和相關標準。
(3)施工現場的質量監督和管理過程,要求相關管理人員嚴格控制建筑的材料和施工技術。如果材料不符合質量規定,則停止使用此種材料,必須加以解決。在編寫報告時要記錄清楚涉事材料具體為哪種、負責人員為誰,并提交給總監理工程師,由監理部門檢查并分析實際情況。
要密切關注施工現場可能存在的重大安全隱患,防微杜漸,避免大的安全事故發生。在排查重大安全隱患過程時,要注意可能會對建筑物基本結構與質量造成威脅的隱患,如深基坑、道路旁施工等施工過程中存在的施工困難點,對于這些問題要結合最新的技術手段和已有的施工經驗,明晰施工難點的具體要點,根據實際情況有效配置,找到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利用技術手段與資源管理相結合的方式,實行嚴密的質量監督監控,從而盡可能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現。
同時,還要強調建筑工程中質量通病問題的梳理,及時開展監管工作。要匯總在各種檢查過程中暴露出的質量通病情況,以及客戶反映的問題點,尤其側重于建筑工程功能性問題的匯總。在掌握一定質量通病案例后,邀請相關的專業人員展開分析,從質量通病的分類、現場表現、技術手段、資源配置、完善方法及監督管理措施等多個方面開展總結。
圍繞確保建設工程安全質量和公共安全,引入安全質量融合的綜合監管理念,對施工期和使用期事故分類,建筑物基礎結構質量和事故的內在聯系,不同層面對安全質量的分析,尋求針對性的監管措施,實施有效監控。
最后,為了確保建設項目的安全性,可以使用綜合安全質量管理的理念。對建設期與使用期之間的事故進行分類,分析建筑基礎設施的質量與事故的關系,分析不同級別的安全質量心理,尋求目標監督措施,實施有效監控。
以上我們首先分析了影響建筑工程質量的不良因素,在此基礎上針對建筑工程質量監督創新管理水平提升提出了四點措施。我們認為,只要科學有效地處理好建筑工程質量和施工周期、施工效果、施工社會影響等關系,把握住各種影響建筑工程質量的不良因素,加大施工單位的改革力度,創新管理機制,實施科學的行業管理辦法與規范,就能夠不斷提高建筑工程質量和監督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