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寶珊
某某工程穿越江隧道長2.65km,隧道外徑6.2m,采用2臺氣墊平衡式泥水平衡盾構機施工,開挖直徑6480mm,是該城市首臺泥水盾構穿越湘江地鐵隧道。區間線路依次下穿湘江中路、湘江東岸防洪大堤、湘江東河汊、橘子洲(景區)、湘江西河汊、湘江西岸防洪大堤、瀟湘中路、岳麓教科新村等諸多風險源,且存在溶洞發育區、巖層斷裂碎裂帶等不良地質,施工難度極大、風險極高。區間最大水土壓力為3.2Bar,最大覆土深度28.5m,最大水深15.2m。
區間隧道主要穿越地層為:<7-3-2>強風化礫巖、<7-3-3>中風化礫巖、<7-2-2>強風化泥質粉砂巖、<7-2-3>中風化泥質粉砂巖、<11-1-2>強風化砂巖、<11-1-3>中風化砂巖、<11-3-3>中風化灰巖、<11-3-4>微風化灰巖。其中,中風化礫巖夾雜泥質粉砂巖復合地層,具有富含粘土礦物質顆粒、泥鈣質膠結、遇水軟化的特點,該地層粘粒含量較高,大部分為粉質粘土,特別容易導致刀盤結泥餅。
自盾構機進入泥巖復合地層以來,盾構機刀盤中心體多次出現結泥餅現象,最直接的表現為:推進油缸推力大為增加,刀盤驅動力矩維持在臨界高位,泥水環流預篩分出渣減少,刀盤慣入度大為減少,掘進速度降低,嚴重制約了生產工期。另外,單環推進泥漿指標過高,泥漿粘稠,產生較多廢漿,增加了廢漿處理成本。
1.地層原因
區間隧道穿越的主要地層為泥質粉砂巖、中風化礫巖及強風化礫巖,此巖層成分膠結物成分含量很高,泥質鈣結,具有富含粘土礦物質顆粒(粒徑在2μm以下的細顆粒,即粘泥)、遇水軟化的特點,在該地層掘進時刀盤切削巖塊遇水極易形成粘泥,粘泥的附著力極強,極易附著在金屬結構表面,裹結在刀盤上形成泥餅,此外通過刀盤擠壓可形成較多泥團,粒徑20cm~30cm不等。盾構機掘進至該地層時,從泥水分離設備預篩分出渣可判斷地層為泥巖復合地層,出渣碎石塊減少,泥團量逐漸增多,同時掘進參數出現突變,扭矩、推力增大,推進速度降低,數據參數嚴重不匹配,表明刀盤已形成泥餅。
2.刀盤面板稍大
刀盤開口率較小(38%)且面板較大,面板上及中心區域無沖刷口。粘泥附著力較強,在泥水的浸泡下軟化,更容易粘附在刀盤面板及開口的結構表面,而又無較強的流體及時沖刷掉,粘泥越積越多將刀盤開口處堵塞,在刀盤的擠壓力下附著的粘泥壓實成密實的塊狀體,進一步阻止切削的渣土進入開挖倉,最后在刀盤前面形成密實的餅狀泥塊,當泥塊厚度超過刀具切削的高度,刀具無法對掌子面形成有效的切削,此時推力驟然增大,而推進速度很小,無法正常推進,造成了結泥餅現象。
3.沖刷系統能力不足
沖刷系統的動力為一臺90kW的泥漿泵,流量300m3/h,揚程80m。沖刷口主要為中心沖刷(中心滾刀后面)和輻條滾刀沖刷,4個輻條上每條布置3個沖刷口對著滾刀沖刷。中心沖刷口口徑為50mm,輻條上沖刷口較多,加上中心沖刷口,估算每個輻條沖刷口沖刷流量僅為20m3/h。到刀盤上的沖刷管彎道較多,沿程損失較大,泥漿流體到達沖刷口時壓力大大減小,沖刷效果不佳。而刀盤沖刷口位置布置也不合理,極易形成泥餅的面板上沒有一個沖刷口,因此此沖刷系統對刀盤泥餅產生的防止作用很有限。
1.人工進倉,清理刀盤泥餅
根據地質特征分析,該地層自穩性較好,裂隙不發育,且盾構機正處于陸地段,上部覆土較厚,通過觀察掌子面非常穩定,水量較小可控,故采用常壓進倉清除刀盤泥餅。
常壓人工進入開挖艙分別利用高壓水切割、液壓鎬鑿除、手動鋼釬鑿除等方式,徹底清除已板結的厚泥餅,恢復原有的光界面及流通通道,保證了切削下來的渣土進入開倉的暢通,最后利用泥水環流系統排出倉底堆積渣土。此外,需及時掌握包含總推力、貫入度在內的各項掘進參數的實際情況,采取常態化預防機制,定期進倉清餅,實現對泥餅厚度的有效控制,以免泥餅過厚。
2.改造刀盤沖刷系統
(1)結合地質特點和刀盤構造,在刀盤面板增加沖刷點,提高沖刷能力(范圍和流量),及時沖掉粘結在面板泥塊,降低刀盤面板結泥餅機率。
(2)刀盤沖刷管路V11,改造格柵沖刷管路V3、V4:改變原有沖刷嘴的形狀和角度,沖刷口由圓形改為鴨嘴性,挺高沖刷動能。延伸V11長度,通過沖刷刀盤的方式清理該處殘留的泥餅,適當加大內循環流量,將切削所得的粘土清理干凈。通過泵入泥漿的作用可提高切削所得土體的流塑性,同時輔以適量的高壓水,有助于降低泥漿粘度,由此提高盾構機的排泥能力,有效避免刀盤面出現泥餅現象。增設攪拌棒并將其安裝在開挖艙中隔板處,此舉有助于提高渣土的流動性,阻止泥餅的形成。
(3)拆除排漿口格柵,提高泥團通過率,保證泥水環流出渣順暢,避免積倉。
3.調整掘進模式及參數
(1)加強對盾構掘進參數的觀察,及時監測刀盤扭矩推力的實際值,明確其是否存在異常變化。掘進過程中持續運行循環泵和防泥餅裝置,從而不斷沖洗刀盤,此過程中刀盤中心注水系統協同運行,解決泥漿結餅問題。結束掘進作業后依然要維持泥漿循環狀態,其目的在于深度清理刀盤和開挖艙內的渣土,以免發生渣土大量聚集的現象。
(2)提高送排泥漿流量。經切削處理后所得的渣土應得到及時的清理,不宜采用逆循環推進的模式,否則易增加刀盤的渣土堆積量。
(3)盾構機運行期間,應保證掘進速度穩定在20mm/min以內,若刀盤扭矩處于相對較小的狀態可適當加快刀盤的轉速,從而減少大塊粘土的數量。刀盤旋轉切削過程中需要時常執行正反向切換操作,避免長時間維持相同方向旋轉的情況。掘進期間及時觀察出渣量,若異常減少則表明開挖艙和刀盤已發生渣土堆積現象,此時應及時清理。定期清洗開挖艙,非特殊情況下每掘進30cm執行一次,及時檢測開挖艙隔板的溫度,以便掌握開挖艙的整體工作狀況。
(4)調整盾構掘進模式,由“滿倉模式”調整為“半倉欠壓模式”推進,該模式適用于自穩性較好、水流量較小和隔氣性相對較好的地層,可解決刀盤結泥餅問題,既降低了刀盤扭矩及總推力,又提高了推進速度。
(5)泥水盾構機在復合地層的掘進過程中,必須及時用低比重優質泥漿置換開挖艙內高指標泥漿,防止土塊在刀盤和開挖艙附近堆積,保證刀盤開口處通暢。因此要選擇適合泥漿指標并嚴格控制。
由于該地層自造漿能力強,渣土發生溶解后將促使泥漿粘度和比重大幅提高,嚴重制約循環泥漿的作用,降低攜帶渣土的能力,若此問題未得到及時處理將明顯增多刀盤和開挖艙的粘土團。對此,盾構掘進時應檢測泥漿指標,條件允許時每環監測三次。以泥漿實際情況為出發點合理調整排漿方式,適時加注清水,保證泥漿濃度維持在合理的范圍內。
綜上所述,本區間泥水盾構在泥巖復合地層中的掘進施工順利完成,經總結得出如下結論:
1.針對可塑、硬塑狀地層的掘進作業,伴隨施工時間的延長容易形成泥餅,此現象在富含粘土礦物顆粒的條件下更為明顯,刀具和刀盤將提供切削作用,由此產生大量的粉末狀粘土顆粒并大量聚集,隨之形成泥餅。
2.盾構機設計制造過程中應從結構特點出發,采取合適的改進措施,如加大刀盤中心開口率、優化開挖艙內循環運行機制等,由此避免泥餅現象。
3.結合該地層特點(自造漿能力強),必須選擇合適的泥漿參數,采用低指標泥漿推進,極大降低粘土間相互結合的能力。
4.加強盾構掘進施工管理,嚴格控制掘進參數,做好環流系統的配置,根據盾構掘進地層的不同地質情況及時調整操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