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娜
(山東華宇工學院,山東 德州 253034)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的教學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課次之。因教學內容的復雜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覺得教學內容枯燥、抽象,難以理解。因學生在學習單片機原理時,缺乏必要的數字電路以及編程語言等相關知識,很難對相關的內容產生學習興趣[1]。
由于部分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以講授為主,缺乏實際操作與講解,學生難以進行深入具體的學習。在實際教學中,理論教學所占的比例遠遠大于實際操作,單片機原理的實驗教學通常在“匯編語言設計”之后進行。這種教學模式的缺陷是:其一,在學生入門學習時,接觸過多的基礎原理,使學生感到枯燥;其二,軟硬件教學的分隔現象明顯,不利于對單片機的系統講解及對學生的系統培養。
大部分高校在理論教學時通常會先講解基礎知識,之后再進行實踐教學。盡管這一模式的知識體系、思路較為清晰,但過于機械化。同時,教學的輔助手段較為單一,無法具體呈現教學內容,使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得到充分的調動。
當前的實踐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實踐教學時多以單片機實驗箱為平臺,并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學生在做相關實驗時,大多遵循教師講授的實驗步驟或教材,缺少對程序流程、代碼的分析。對于一些涉及到電路硬件的實驗,也只是遵照教材的內容在實驗箱上進行簡單的連線操作,缺少對實驗電氣圖的完整規劃與設計。受實驗條件的限制,學生過于注重實驗的結果,忽略了對硬件的規劃與設計以及軟件的調試等。
傳統的單片機教學多以單片機結構為教學主線,首先,講解單片機的硬件結構;其次,講解指令、軟件編程等;最后,講解單片機的系統以及各種元器件的應用。這種教學體系或結構影響學生的接受與理解。此外,由于單片機課程的復雜性與抽象性,對學生的進一步理解與學習產生了一定的阻礙,在影響教學效果的同時,也加大了教學的難度。
當前的單片機原理教學仍以教師講解為主,并借助板書的形式向學生傳授知識。隨著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使學生更加直觀地對各種結構與原理進行了觀察與理解,但學生的參與度并沒有得到提升,不便于學生對重點內容的理解,也不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隨著教學進程的推進,會積累更多學生不理解的內容,使其對教學產生一種“畏懼”心理,進而“抵觸”對相關內容的學習[2]。
現階段的教學方式過于偏向對基礎理論、實際案例以及操作的講解。一些學生過于依賴教師的講解,缺少獨立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整體知識點繁雜,如果被動地學習,無法靈活地運用相關內容,學習過程中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
為了使學生可以更好的接受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可以適當調整教學內容、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如講解一些基礎的理論知識時,可以穿插一些硬件結構與原理等相關內容;以“指令系統”部分的教學為例,在對指令格式、尋址方式等內容進行教學時,可以結合中斷系統的操作進行講解;在講解單片機的結構時,先簡單講解基礎理論,而對后續部分進行講解時,可以結合中斷、定時等部分內容詳細的講解。利用對教學內容的適當調整,使學生對該課程的實際應用進行了解,便于學生順利地進行后續的學習[3]。
單片機的課程與教學內容枯燥、乏味,無法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與興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調動學習主動性,以便學生更為深入的學習。教師可以挑選一些涉及到教學內容的案例、或與實際內容相關的例子,分析教學內容,并進行討論,指導學生在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理清教學重點。此外,教師要改進自身的教學方式,并利用新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討論法以及指導法等,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由于單片機課程所含有的信息量較大,且內容抽象,在教學時教師與學生可以進行更多的交流互動,教師利用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肢體語言,使學生更好地接受教學內容。對于較為抽象的問題,很難被具體化,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學生也很難清楚地了解知識點。傳統教學要與多媒體教學深入的結合,在對匯編語言指令系統進行教學時,針對基礎性的知識,教師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便于學生快速的掌握;在對硬件結構部分進行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與課件進行必要的教學輔助,使教學內容更具體,給予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與理解[4]。一個制作精良的多媒體課件,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動態的展示與講解,使教學效率得到相應的提高,進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對于“單片機原理及應用”這門課程的實踐性、獨特性,單憑筆試考核,無法合理化分析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因此,應注重將重點向實踐教學傾斜;同時,改革教學考核制度,增添實踐考核內容,使學生深入地了解與掌握教學內容、知識,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升。在對學生進行課程考核時,可采用分段式的考核形式,可以將考核過程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筆試,主要是對理論知識進行考核;第二部分為實踐考核,主要針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進行考察;第三部分對學生的設計、知識運用能力,以及綜合分析能力進行考核。利用這一形式,考核學生對課程的掌握情況,進行更為客觀與綜合的評價。此外,要根據技術的發展,對課程體系與內容進行必要的調整,并增加相應的實踐教學內容,使整體教學得到優化與改進,便于學生的學習與掌握。
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課后或課外進行必要的實驗,學校應在課外開放實驗室,為學生提供實驗與練習所需要的場所,使實驗設備與儀器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同時,借助課外練習,充分的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進而獲得更好的學習與教學效果。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是一門內容復雜、理論豐富,具有極強實踐性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夯實理論基礎、培養學生實際能力與開拓思維為指導,以對學生實踐與創新為目標,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新型模塊化教學模式。隨著教學方式的不斷改進、教學內容的及時更新,教學過程的安排更加合理,使教學效果與質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