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義國 賈紅穎
〔1 蚌埠市和平乳業有限公司和愛牧場;2 勃林格殷格翰動物保健(上海)有限公司〕
鏈球菌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一大類致病菌的統稱。無乳鏈球菌是其中一種,主要引起亞臨床型乳房炎以及輕中度的臨床型乳房炎。亞臨床型乳房炎的比例較高,主要表現為生鮮乳品質正常,而體細胞數升高。臨床型乳房炎患病牛的癥狀通常則比較輕微,僅表現為生鮮乳異常和乳區腫脹。無乳鏈球菌引起的乳房炎具有傳染性,可以通過擠奶機、擠奶員的手、毛巾等進行傳播。無乳鏈球菌在環境中存留的時間比較短,但在奶牛乳腺組織中可以長期存在。感染牛是無乳鏈球菌的主要傳染源。但值得慶幸的是,采取一定的有效手段,無乳鏈球菌感染比例是可以得到降低,并有望從牧場中得到清除的。
發生無乳鏈球菌感染的牛群會引起大缸奶體細胞數的升高,通常超過4 0 萬個/m L,偶爾超過7 0 萬個/m L;盡管清洗、消毒和冷卻設備運轉正常,大缸奶體細胞數的平板計數偶爾也會超過100 個/mL;頭胎牛則可能會出現瞎乳或泌乳功能喪失等癥狀。
牧場雖然會出現以上這些預警信號,但牧場臨床型乳房炎可能并沒有很高,有些牧場的月發病率只有2%左右,而且如果使用合適的抗生素進行治療,臨床病例的治愈率也會比較高,約高于70%。
培養大缸奶樣可以確定牛群中是否存在無乳鏈球菌感染。如果在大缸奶中檢測到無乳鏈球菌,可以對體細胞數高于20 萬個/mL的牛只進行無菌采樣和細菌培養。15%以上的樣品中檢測到無乳鏈球菌,則表明該牧場存在由無乳鏈球菌感染引起的亞臨床型乳房炎問題。
無乳鏈球菌只存在于奶牛乳腺中,使用抗生素類產品進行乳區治療,治愈率在85%~95%。牛群中清除無乳鏈球菌的牛群管理方案主要有2 個:一是“閃電療法”,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對所有乳區治療3 次。二是治療無乳鏈球菌培養陽性的牛只,并對發生臨床型乳房炎牛的4 個乳區同時治療,從而減少其他乳區感染的風險。
不同治療方案的區別在于損失的棄奶量和額外細菌培養的成本不同。檢測個體牛的體細胞數或者培養一部分牛的奶樣,可以預估牛群中的感染比例。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療結束,經過合適的棄奶期后,進入大缸之前的生鮮乳務必進行抗生素殘留的檢測。
5%~15%患病牛無法治愈,因此,治療后3 周,體細胞數比較高的牛只奶樣需要再次進行培養,檢測出的陽性牛只需要再次進行治療,但需要把這些慢性感染牛只進行隔離,以預防感染其他牛只。對治療無效的牛只可以在合適時機進行淘汰。
1970年美國乳房炎協會提出的乳房炎控制“5 點計劃”已經被證實,對于控制由無乳鏈球菌引起的傳染性乳房炎非常有效。“5 點計劃”包括:一是擠奶后藥浴;二是對全部牛只的所有乳區使用抗生素進行干奶治療;三是對全部臨床型病例使用抗生素治療;四是擠奶設備的維護;五是淘汰慢性感染牛只。
定期培養大缸奶樣,可以早期監測牛群中是否存在無乳鏈球菌。對新進牛奶樣培養,也是一項非常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可以預防無乳鏈球菌進入牛群。
通過分群將感染牛和非感染牛隔離,可以降低無乳鏈球菌的傳播速度。在準備擠奶時,使用單獨的毛巾或紙巾為單頭牛擦拭也很重要,可以防止細菌在牛群之間的傳播。
在傳染性乳房炎控制中,對擠奶員的培訓非常重要。擠奶員需要了解細菌是如何傳播的,從而養成良好的擠奶習慣,預防細菌傳播;使用乳膠手套可以方便擠奶員對手消毒;合適的擠奶流程、員工培訓和乳頭藥浴可以有效減少牛群中無乳鏈球菌的傳播。此外,也應對患病奶牛所產犢牛進行單欄飼養,并避免使用治療牛的棄奶。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