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強
(晉城煤業集團趙莊煤業 ,山西 晉城 048000)
工作面揭露斷層、陷落柱等構造區時,容易發生片幫、冒頂。工作面片幫、冒頂是制約綜采設備效能發揮的重要因素,嚴重影響回采速度和安全生產。現在多采用的處理辦法是工作面發生片幫、冒頂之后,采用化學漿進行處理加固,甚至需要工作面停采給出施工時間,本質上講,化學漿加固為一種滯后的應急處理措施。自2015年來,晉煤集團開展構造區超前深孔預注漿技術,在長平礦、寺河礦、趙莊礦等進行了大量的現場實踐,積累了較多的技術和施工經驗[1~2]。由于工程條件差異性,本文以該技術的關鍵問題為出發點,以期為構造區加固提供原則性的設計依據,提高其適用性。
工作面出現嚴重的片幫、冒頂之后,化學漿處理為一種常見措施,化學漿凝固速度快,粘接性強,能夠起到良好的作用,但存在3個主要問題:
1)工作面停采引起破壞范圍增大。工作面出現嚴重問題之后,工作面需要停采處理冒落矸炭,在工作面打鉆采用化學漿加固。相當多的研究表明,工作面停采是加劇工作面片幫、冒頂的重要原因,在超前支承壓力作用影響下,工作面片幫范圍和深度不斷增加,裂隙迅速發展,化學漿消耗量成倍增長;
2)化學漿成本高昂。化學漿價格約3萬元/t,晉煤集團長平礦、趙莊礦、寺河礦,工作面問題嚴重,每年累計消耗化學漿2.5億元以上,給企業帶來的沉重的經濟負擔;
3)化學漿有毒、反應溫度高。化學漿為有機材料,有毒,有腐蝕性,反應溫度200℃~300℃,對于高瓦斯、易自燃煤層,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全國發生過多起煤礦使用化學漿引起的火災事故,在部分地區已經被禁止使用。
針對化學漿后處理帶來的問題,晉煤集團自2015年開展構造區超前深孔預注漿加固技術研究,其主要思路為:針對構造區,超前工作面一定范圍,在兩條順槽內,向中部施工深孔鉆孔,如圖1所示。根據構造類型不同,選擇鉆孔布置方式和具體參數,提前預注,目的是加強構造區煤幫、頂板強度,提高其承載能力,減輕工作面回采到構造區時的片幫、冒頂程度,加快工作面推進速度,減少超前支承壓力作用時間,極大地減少化學漿使用量。

圖1 構造區超前深孔預注漿方式示意圖
超前深孔預注漿由來已久,但一直未起到理想的加固效果,主要是認識不足和施工質量問題,在此展開更為具體的探討。
首先應結合三維地震、槽波探測、鉆探等手段,較為精確的確定構造區的類型、位置、大小、影響程度,為后續鉆孔注漿方案提供精準的地質資料,如圖2所示。

圖2 構造區探測方式示意圖
大量的研究表明,采場頂板控制關鍵因素在于煤壁。煤壁為頂板的支撐點,煤壁發生片幫破壞,誘發頂板冒落的概率大幅增加,單一加固頂板,并不能起到理想的作用,煤壁加固也應作為重點。進一步的研究表明,距離頂板0.135倍采高處煤壁最易先發生破壞,即煤壁中上部應力集中區位置。
根據“控幫立頂”的技術思路,超前區深孔鉆孔基礎設計為上、下兩排,上排鉆孔加固煤壁上方1~2m厚度的頂板,下排鉆孔加固煤壁中上部。
加固層位:針對不同構造類型,應先做出工作面傾向剖面圖,在剖面圖上確定機采范圍和高度,鉆孔層位根據機采范圍進行確定,對于陷落柱、軟煤區、復合頂板類型構造,工作面基本平行通過,機頭至機尾機采范圍基本為一水平線均勻變化,而斷層構造則需要支架變坡過斷層,機采范圍變化大,必須更加注意,斷層構造鉆孔布置如圖3所示。

圖3 斷層構造鉆孔布置方式示意圖
加固范圍:對于斷層,加固范圍為斷層面附近及支架在傾向上揭煤區域,如圖3所示;對于陷落柱,陷落柱中部多存在硬核,需要爆破通過,薄弱區域為陷落柱與煤巖體交界面,加固范圍應為交界面位置,不需要穿透注漿,如圖4所示;對于軟煤區、復合頂板,則需要整體穿透加固,如圖1所示。

圖4 陷落柱加固范圍示意圖
以往多采用普通水泥,漿液水灰比1:1,配合水玻璃使用。存在2個問題:
1)材料強度低。普通水泥和易性差,必須使用較多的水才能配置成流動性較好的漿液,水灰比為材料強度的根本,水灰比越大,強度越低,且強度增長越緩慢;
2)材料細度低。普通水泥僅有200目左右,粒徑較大,配合較大水灰比使用,漿液容易發生泌水、沉淀,擴散性能差,微小裂隙難以進入,造成注漿效果差。
針對普通水泥的缺點,河南力行科創礦山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研發了一種超細水泥注漿材料,細度1000目以上,是普通水泥的5倍,并通過外加劑調整施工性能,優勢如下:
1)漿液不發生泌水、沉淀,擴散性能好。由于細度高,懸浮性好,漿液均勻,在流動和靜置條件下均不會發生沉淀,且材料細度足夠,可以滲入微小裂隙,起到更好的擴散效果;
2)施工性能好。通過外加劑的加入,減小水灰比至0.6:1,漿液具備40min左右良好的流動性,滿足漿液制備、管路輸送、孔內流動擴散所需時間,1h后變稠至膠水狀,防止漿液流失,10h后強度快速增長;
3)強度增長快。由于采用較小的水灰比,且細度高提高了材料的活性,強度增長迅速,1d單軸抗壓強度16MPa以上,3d單軸抗壓強度25MPa以上,滿足工作面快速推進的時效性要求。
煤礦注漿隨意性大,對于注漿壓力選擇不夠重視,往往是根據已有注漿設備,注漿泵達到額定注漿壓力,或者出現嚴重漏漿即停止注漿,注漿效果難以保證。
長期的現場實踐表明,構造區內存在大裂隙、小裂隙、微裂隙,尤其對于超前預注,受采動影響小,部分裂隙貫通性差,必須通過高壓劈裂方式,將原本不貫通的裂隙進行連通,使絕大多數裂隙被漿液填充。根據煤巖體抗拉強度,高壓劈裂注漿壓力選擇20~30MPa。
研究合理注漿時機的目的是確定注漿時機與工作面推進的關系。從時間角度考慮,深孔預注漿越早越好,有充足的施工時間,工作面推進到構造區時可以直接通過。但從裂隙發育規律的角度,提倡超前支承壓力區注漿方式,即在工作面前方0~50m范圍進行注漿,主要原因是工作面超前影響范圍約為0~60m,受壓力作用,構造內裂隙逐漸張開,貫通性提高,可注性增強,且圍巖并未發生結構性破壞,仍具備較高的承載能力,此時進行注漿能夠取得更好的擴散效果。
結合時間和裂隙發育規律兩個因素,一般采取提前打鉆、封孔,進入超前支承壓力區之后再注漿的方式。
上述分析較為全面的探討了深孔預注漿的關鍵因素,為鉆孔注漿方案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而現場施工是整個注漿加固工作的重要一環。
構造區注漿為隱蔽性工程,鉆孔深度大,鉆桿存在下沉及回轉問題,精確定向困難;注漿是否能夠保證達到注漿壓力,依賴現場施工人員責任心;實際鉆孔層位與設計方案中出現差異,是否能夠及時調整,都影響到整個注漿加固工程質量。因此,必須有一支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專業施工隊伍進行實施。
超前深孔預注漿主要目的是填充絕大部分裂隙,必然存在未被加固的裂隙,且超前支承壓力區注漿完成后,工作面通過前,仍要受數天的壓力影響,部分裂隙重新張開,需要進行化學漿補注,且超細水泥注漿材料為無機材料,粘接性差,出現片幫時仍需要依賴化學漿的粘接能力。因此深孔預注漿的意義在于減少化學漿用量,降低70%以上的注漿成本,并不能完全替代化學漿。
1)工作面出現片幫、冒頂后,化學漿處理屬于滯后的應急處理措施,存在停采引起的破壞程度增大、注漿成本高昂、發火危險等問題;
2)介紹了構造區超前深孔預注漿加固方式,即超前工作面一定范圍,在兩條順槽內,向中部施工深孔鉆孔,進行注漿加固;
3)從構造區精準探測、不同構造類型加固范圍和加固層位、注漿材料、注漿壓力、注漿時機、施工質量、化學漿使用認識等7個關鍵問題出發,分析了目前深孔預注漿存在的認識不足和施工質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