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外特約記者 蕭達 青木 陶短房 ●本報記者 邵一佳 ●柳玉鵬 王偉 陳一
當地時間1月15日,經過中美兩國經貿團隊的共同努力,中美雙方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正式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中國財政部于北京時間16日早晨發布了《協議》的中英文簽字文本。協議文本內容包括了知識產權、技術轉讓、食品和農產品貿易、金融服務、匯率和透明度等多個方面。“雙方達成的協議,符合WTO規則和市場原則,體現了中美經貿合作互利共贏的本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簽署這個協議有利于中國,有利于美國,有利于全世界。盡管有不少媒體認為這是一個“脆弱的休戰”或“象征性的停戰”,中美國內也有聲音認為“對方贏了”或“自己吃虧了”,但全球多數股市都穩定上漲,表明市場樂觀看待中美這份協議,世界大多數輿論也歡迎并希望這是中美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妥善解決分歧的第一步。路透社引述中國媒體的話稱,雙方“達成平等互利的共識,協議相關內容絕非(美日當年的)《廣場協議》的翻版”。
互利共贏的協議
15日下午,中國經貿代表團在華盛頓與美方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后,召開了記者會。劉鶴表示,這是一份能夠穩定預期和促進繁榮的協議,符合全球生產者、消費者和投資者的利益。這不僅是一份經濟協議,更關系到世界和平與繁榮。
中國財政部于16日早晨發布了《協議》的中英文簽字文本。第一階段協議包括九個章節。根據協議,中國未來兩年內將在2017年的基礎上多購買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在技術轉讓和知識產權領域,協議規定,雙方企業可以自由進入對方市場,技術轉讓按照市場原則自愿進行,而不會受到對方強迫或壓力轉讓技術。雙方將在銀行、證券、保險、電子支付等金融領域提供公平、有效、非歧視的市場準入待遇。
“第一階段協議是朝著中美這兩大經濟體達成一個更加全面協議的方向邁出的第一步,是朝著中美建立更加積極貿易關系方向邁出的重大一步。”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中國問題專家提加頓表示,美中經濟相互依存度非常高,從根本上來說,這份協議對普通美國人意味著工作機會,也意味美國消費者可以購買到更物美價廉的商品。總之,這份協議給雙方帶來更多好處而不是傷害。
“密蘇里農民期待中美貿易協議的好處。”美國密蘇里州網絡媒體KOMU引述該州派勒特格羅夫合作社經理貝克的話稱,隨著交易在未來兩年內落實,這將是密蘇里州農民獲利的唯一途徑。《威斯康星州農民報》稱,對于這一協議,美國農產品種植戶、豬肉和牛肉生產商等都感到興奮。美國全國養牛戶協會主席霍斯頓稱,這份協議“賦予了美國養牛戶向一個日益增長的消費群體提供牛肉的機會。這個群體代表著全球1/5的人口,其中產人群比美國總人口還要多。”
16日,特朗普在推特上發文稱:“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交易之一!對中國和我們的長期關系也有好處。2500億美元將返回我們的國家,我們現在處于第二階段開始的有利位置。美國歷史上從未有過這樣的事情!”
增加2000億美元進口是基于“市場”
在協議內容公布后,最令人關注的是,中國未來兩年內將在2017年的基礎上多購買價值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包括524億美元的能源產品、777億美元工業制成品、320億美元農產品以及379億美元服務。對此,中國前駐舊金山、紐約總領館經濟商務參贊何偉文1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協議文本有關中國擴大進口美國商品和服務的內容后,協議特別強調“雙方承認,將基于市場價格和商業考慮開展采購活動”。這表明采購目標的達成不取決于政府,這不是政府采購,而是取決于企業,基于商業考慮和市場價格。雙方商定的采購目標能不能實現、實現多少,要看市場價格和企業的商業需要。如果美國產品價格沒有競爭力,那中國這邊自然不會買那么多。如果美國硬要中國購買,是違反WTO規定的。所以現在的采購目標應該是雙方共同的努力方向。
美國《僑報》16日引述專家的話稱,連續兩年舉辦進博會、大幅度降低部分進口商品關稅充分說明,擴大進口是中方的既定方針和一貫的工作方向,也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產業結構、適應消費需求、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報道稱,為實現這一規模,美方也要創造有利條件,應確保采取適當舉措以便有足夠的美國商品和服務供中國采購和進口。這將推進美國將一些中國企業移出“實體清單”,“如果中國企業因為‘實體清單限制而在經營上受到影響、采購能力打折,無法進口足夠的產品和服務,責任完全在美方”。
困難還在后面
“世界經濟最大不穩定因素消失”,韓國《亞細亞經濟》16日稱,中美達成第一階段協議,意味著威脅世界經濟穩定的貿易戰終于停戰,全球經濟得以轉陰為晴。
“歐洲歡迎中美新貿易協議”,德新社16日稱,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說,雙方能夠通過對話尋找共同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好消息”。歐盟委員會的聲明支持有助于市場開放并減輕貿易緊張的舉措,但呼吁不要令歐洲公司陷入競爭劣勢。中國歐盟商會擔憂,協議規定中國購買更多美國產品,可能會讓歐盟企業失去公平貿易的機會。
中美協議具體內容公布之后,在中國網絡上出現“中國吃虧了”的抱怨,而美國輿論也有不少“中國贏了”的議論。美國《紐約時報》稱,第一階段協議還留下很多議題沒有得到解決,因此兩國間的緊張關系可能會繼續下去。但是停火和對話相對于這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進一步升級來說當然是優先選項。很多表面上的讓步正好是中國長期以來尋求改革的領域,這些變革對于中國自身都有好處。比如更好的知識產權保護將會幫助中國發展成為一個更具活力的創新經濟體。中國從貿易戰中遭受短期的疼痛,但從長期來看注定會從中受益。當塵埃落定時,中國可能最終成為贏家。
對此,何偉文認為,協議達成是雙方都有所得、并且都有讓步。第一階段協議是一個早期收獲,更加困難的還在后面。一方面中美雙方都要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協議,認真維護和執行協議內容;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它的階段性,中美要達成全面協議、恢復正常的經貿關系還面臨很多困難和不確定性。
俄羅斯《獨立報》16日引述俄高等經濟大學專家馬斯洛夫的話稱,與中國達成協議,對特朗普競選有利,而中國也將從這項協議中受益,它將獲得有保證的高科技產品和服務,許多依賴出口的中國企業也將再次進入美國市場。俄亞洲企業家聯盟主席曼克維奇表示,美國發動貿易戰的最大戰略目的不是貿易,而是企圖阻止中國發展技術優勢,并迫使美國企業回國,但美國并沒有實現這一目標。中國也沒有放棄自己的發展計劃。未來中美之間的對抗仍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