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榮 安徽省合肥市森林海幼兒園

《指南》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科學領域提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聯系實際生活,以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究的對象,讓幼兒親身參與探究活動,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發現的樂趣。”我園把科學活動作為幼兒園的特色,開展了大量的科學探究活動,通過一課多研的教研模式,從設計方案——實踐——反思——再設計活動方案——實踐。在反復的實踐中逐漸總結了一些我園開展科學探究活動的經驗。
科學探究活動的內容確定后,要認真進行教材分析,制定適當的活動目標。活動目標是幼兒通過操作要實現的一種發展,教師在活動的過程中會不斷地重復目標,不斷引導幼兒圍繞活動目標進行探究,因此活動目標的制定一定要準確、具體、可操作。例如: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管子》目標:通過觀察,比較管子不同的顏色、形狀、粗細、長短、軟硬等。這一目標的制定是希望幼兒通過操作發現管子在顏色、形狀、質地方面的不同,了解管子的多樣性。在活動中教師出示各種各樣的管子提問:這些管子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幼兒首先發現顏色不同。教師進一步請幼兒摸一摸有什么不一樣?幼兒又發現了質地不同。教師更進一步請幼兒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幼兒發現了長短、粗細不同。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圍繞目標不斷深入的探究,最終達成活動目標。目標制定的準確、具體、可操作,探究活動就有了方向和抓手,探究就更加有效!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教學的方法從理論上講,應當是有無數種。在科學小實驗活動過程中,我們通常有演示法、探究實驗法、討論法、觀察發現法、談話法、任務驅動法、交流法、互動法、開放方式教學法等。例如:《會爬坡的輪子》首先教師用演示法,讓紙筒制作的輪子順利地從坡底爬坡,同時幼兒用觀察法觀察教師的演示。然后用探究實驗法和任務驅動法讓幼兒自己做一個會爬坡的輪子,嘗試讓輪子自己爬上坡。當幼兒無法實現讓輪子自己爬上坡的時候,再次運用演示法和觀察法,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教師操作的輪子里的秘密,紙筒輪子的內壁里粘貼了4個鐵質的螺母。幼兒再次操作,當部分幼兒獲得成功時,運用互動法和交流法引導幼兒相互學習,最終全部完成操作獲得成功。

依據《綱要》中對知識觀和教育觀的闡述,我們知道科學領域的知識具有“情景化、過程化、活動化、經驗化”的特點。幼兒的科學探究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幼兒會覺得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探究內容是他們當前想了解的知識和想解決的問題,幼兒才能積極主動地投入科學探究活動。例如:大班科學活動《尋找彩虹》,美麗的彩虹幼兒都見過,老師給幼兒提供了三棱鏡讓他們去試試找到彩虹,幼兒覺得不可能,在老師的指導和鼓勵下終于找到了彩虹,幼兒興奮地尖叫——我找到了,太美了!老師出示了普通的鏡子和一盆水,也找到了彩虹。這一活動點燃了幼兒研究彩虹的興趣,幼兒自主探究了解了彩虹形成的原因、彩虹會在什么時候出現、彩虹有哪幾種顏色等等。愛科學的種子在幼兒的心中發芽長大。

幼兒年齡小,在進行科學探究活動時操作的準確性較差,教師在提供材料時要選用適宜幼兒操作的。因此,在活動前教師要對材料進行反復地預操作,確保幼兒在探究過程中,不會因為材料問題影響操作結果。例如:在會爬坡的輪子活動中剛開始我們提供的是玻璃珠作為重物,在預操作時發現玻璃珠要粘貼在紙筒做的輪子內壁中難度比較大,幼兒很難完成,于是我們放棄了,重新尋找材料,經過反復嘗試,最后我們選擇了鐵質螺母做為重物。幾個螺母的重量符合輪子爬坡需要的重力呢?我們又進行了反復的操作,發現4個螺母的重量最好。最后我們又對4個螺母的擺放方式、坡度等都經過了反復調整。直到所有的材料都符合幼兒操作的需要和實驗的需要,確保幼兒操作成功。
為了讓輪子成功爬坡我們要排除一切干擾因素(例如不同的斜坡高度、不同的路面、不同大小、材料的輪子等等)。我們給幼兒提供斜坡相同、路面相同、大小和材料相同的輪子讓幼兒去探索,這樣幼兒的關注點就放在了如何在輪子里粘貼重物,讓重物帶動輪子爬坡這一個問題上。幼兒粘貼好重物后,尋找到合適的角度就能讓輪子自己爬上坡。之后,在幼兒已經能讓輪子爬坡的基礎上,再增加變量,例如,讓孩子探索坡度的影響,路面光滑程度的影響……

提問是幼兒教師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方法,教師的有效提問是幼兒不斷深入學習的重要保證。科學教育強調以問題為驅動,幼兒需要針對問題做出預測,通過探究獲得答案,從而驗證自己的猜測。在探究的過程中我們會圍繞探究任務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幼兒進行不斷深入地探究。例如:大班科學《運水》活動,為了能把水運到更遠的地方,幼兒合作嘗試把多個瓶子用管子連接,目的是把第一個瓶子里的水運到第六個瓶子里,結果探究失敗,幼兒很沮喪。教師提出問題:想一想為什么沒有成功?這個問題驅動幼兒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我們的力氣太小,吹的力量不夠”“漏氣了”“有的管子沒有插到水里”。通過討論幼兒找到了失敗的原因。教師提問:這些問題怎么解決呢?“用橡皮泥重新封一遍”“加吹氣管,兩個人一起吹氣就能吹動了”“檢查管子有沒有插到水里”。經過改進,幼兒終于成功了。幼兒在探究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教師以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幼兒關注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幼兒的科學思維。
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與生俱來的,我們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引導幼兒關注身邊的事物,為幼兒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創設條件,引導幼兒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成為有創新能力的一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