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 安晉仁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
在疫情影響下,全球經濟按下了暫停鍵,傳統企業商業模式受到較大沖擊,眾多中小企業出現了資金鏈斷裂問題。特別是在新興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對比傳統行業企業運行模式,已經出現了無法適應經濟新常態發展的趨勢。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動力,已經涵蓋管理領域各個環節,對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后的企業管理模式將會造成關鍵性影響。本文在新常態發展背景下,思考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未來發展的影響,從技術創新手段、文化創新影響、制度創新規范等角度提出企業管理創新的改進方向。
企業管理創新是指結合內外環境,對企業組織機構等進行資源優化配置,實現管理效益提升的過程。通過企業管理創新,能夠對企業內部管理、人力資源、財務管理、文化管理等諸多環節進行優化調整,以便更加適應于經濟形式發展和行業競爭。企業管理創新依托文化、技術、制度等多種因素,需要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和環境發展現狀,從企業制度、企業內部管理、企業文化塑造、企業運行架構等方面進行創新調整。
大數據、云計算、VR 智能等高端技術已經實現突破性發展,但眾多企業管理模式仍然處于傳統管理架構中,沒有利用新興技術和管理理論,對企業管理創新進行實時調整改革,致使企業管理無法緊跟新時代發展需要。特別是在新冠肺炎影響,傳統企業管理理念和模式已經暴露出巨大短板,眾多傳統型中小企業暫停經營,資金鏈斷裂導致倒閉破產。企業管理創新思想觀念淡薄,是造成企業發展在戰略規劃、產品創新、經營高效等方面滯后與競爭者的重要原因。企業管理創新理念不足,影響管理層、企業員工主動創新改變企業管理的積極性,無法打破原有傳統管理模式的利益分配,降低了新技術在企業管理、生產中的應用水平。眾多企業缺乏創新管理理念,對臃腫的組織機構改革缺乏主動性,造成人員龐雜,依賴人工管理,致使制度執行力較差、人工成本較大、部門配合不緊密、企業發展內部制約較大。
企業管理創新涵蓋文化、制度、體制、技術等多個方面,一直存在于全球企業管理模式改革中。我國管理創新改革較為滯后,在改革開放后,我國企業才開始從多個維度探索適應我國企業實際的管理創新道路,但總體而言大型企業創新滯后、中小型企業創新不足。我國大部分企業缺乏對新技術的應用,沒有形成技術+管理的體制構建,還沒有有效依托信息化技術來減少管理層級、減少人力需求,特別是在AI 智能、自動化工廠、虛擬現實等新技術上的應用較為滯后,受限于人口大國影響,在技術與管理融合發展上仍處于滯后階段。尤其是我國大部分企業仍然采用傳統國有企業的構建模式和制度運行機制,無法適應現代企業發展需要。
企業文化是影響企業管理創新的重要因素,我國企業在文化領域的探索較為滯后,對企業文化的理解和運用還不足,導致企業文化在推動企業管理創新上效果不明顯。我國企業突出表現為人治模式,正在向制度治理、文化治理模式進行轉型,但轉型階段表現出的陣痛,暴露出企業文化在我國企業發展中的困境,缺乏對企業管理創新的有效支撐。
企業管理將逐步走向制度強約束、文化軟控制的治理模式,在推動企業管理創新階段,需要對企業制度進行重新構建,結合企業發展實際逐步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管理制度體系,通過制度創新豐富企業管理創新的內部要素,指導企業的運作過程。企業要從優化制度的角度,整合企業運行環節的制度約束,通過執行管控、監督問效、考評鼓勵等三個層面,增強制度的管控力度,加強員工對制度的遵守力度,從日常工作、管理環節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增強制度執行力。
合理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對企業管理體制進行變革,縮減企業內部機構設置和人員,按照扁平化管理模式進行組織架構重建。基于辦公自動化控制,設置符合企業生產的工作環節,盡可能運用自動化替代人力資源,通過定制自動運行流暢,強化管理機構運行效率。依托互聯網辦公方式,降低部門權責交叉,精簡內部管理機構,減少層級影響。創新運用視頻辦公、遠程辦公等手段,在可以運用直播、遠程等環節的工種崗位。
強化歸屬性企業文化創新應用,培養狼性市場競爭文化特性,增強企業對人力資源的管控能力,保持內部競爭壓力,增強外部競爭主動性。企業要突出企業文化在管理創新中的應用,通過文化的軟約束,來協調制度執行、管理運行等眾多環節,影響員工在工作程序、紀律執行上增強執行力。同時,要強化企業文化與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紀檢監察等方面的應用,依托企業文化管理員工,營造良好的企業內部運行環境,培養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忠誠感。
本文以企業管理創新為研究對象,基于新時代經濟特征因素,在互聯網、大數據、經濟新常態等因素影響下,深入分析企業在管理創新中存在的創新觀念淡薄、管理創新改革滯后、企業文化影響不足等問題,針對性提出了強化制度創新構建、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加大文化創新應用等對策,為企業管理創新提供理論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