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敏 黃山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在國際形勢的巨大變化當中,我國廉價勞動力的優勢不斷縮減,各種金融風險加劇,經濟逐漸進入了一種發展新常態當中,再單純依靠一些過去高投資或低成本的經濟活動,已經很難支持我國經濟更好更快地進步。在這種情況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該項內容作為推動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一個思路,得到了廣大人員的支持。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主要是對供給結構的改善,重點強調生產方和供給方的管理,必須要在市場的創業者當中起到主體作用,逐漸完善相應的制度,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進步。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引導市場的低水平供需平衡逐漸轉變為高水平供給平衡,這樣可以切實提高勞動力、資本、創新等在內的全要素生產力,更好地使得供給體系能夠適應當前需求結構的變化。通過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對我國經濟結構及時進行調整,對于企業來說,主要就是調整產業和投入結構,更好地實現從傳統產業結構向新型產業結構的轉變,將傳統的一些高能耗,高污染轉變為低能耗,低污染,提高了經濟效益,降低了環境污染,而且還能將一些傳統的粗獷型方式逐漸轉變成當前比較細致的發展模式,不再依靠一些土地和資源,提高要素生產率。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只有全社會的工作人員都積極參與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中,不斷加深企業的進一步變化,優化企業決策,才可以提升整個供給的質量,逐漸培育出與我國經濟發展形勢相適應的新型動力,推進我國經濟的快速提高和進步。
從本質角度來說,我們可以將企業的管理控制系統看作是一種特殊的權責結構,在企業的正常運行過程當中,管理會計必須利用這種結構為管理者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之后,企業的經營目標和發展戰略就會發生一系列變化,此時管理會計控制系統將無法提供更加合理的服務。
在傳統的工作模式當中,企業管理會計主要通過財務會計獲取所需要的各種信息,在這種信息支持模式事后性特點的影響下,管理會計只能有針對性的對于企業運行當中已經出現的問題進行彌補,而不能在問題剛出現時就及時發現問題。但是事實上,如果信息處理的不夠及時,必然會給企業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可以更好地將管理會計在獲取信息方面的不足變得更加明顯,在這種工作模式之下,管理會計的工作質量大大下降,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效果。
價值增值屬于企業發展的一個最終目標,企業所進行的任何活動都是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價值增值也是管理會計工作的一個最為基本的目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試行,勢必會促進企業優化自身產品和服務結構,不斷實行轉型升級,在這種情況下,管理會計的價值增值服務與改革的提升資源利用率目標之間就會產生比較大的差異。
為了可以更好地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企業就必須要逐漸完善并合理運用信息系統,實現各種信息的高度共享,滿足管理會計對各項數據的需求,最終提高整個企業的運營效率,跟上時代的發展腳步。企業的管理會計應該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完善企業的發展規劃,滿足客戶的各項需求,及時解決一些潛在的問題,回應潛在的需求,這些方面都可以從各個角度不斷提升運營效率,切實增強了企業的自身競爭能力。從微觀角度來看,合理運用管理信息系統,也可以充分體現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些理念。
對于企業的管理人員來說,如果要想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那么就必須要積極創新和完善企業的文化規章制度。規章制度可以使得在客戶和生態產業之間達到相互融合,促進了經濟效益最大化,從而產生一種雙贏模式,構建出全新的企業管理思路,充分發揮出企業管理會計的職能,挖掘出企業存在的一些潛在經濟價值,避免管理會計體系的落后,而且還要追尋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路線,在企業增強其管理模式的同時,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更好地提高我國管理技術水平。
在運用管理會計的過程當中,企業必須要充分地重視其內部理念和外延,摒棄一些傳統的考核依據,在經營發展角度上更好地進行戰略部署。具體的來說就是企業必須要轉變傳統以創造價值為主要任務的運營模式,高度重視價值的創造和創新,而且還要立足于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定位。首先就必須要轉變傳統的單純創造財富價值的經營理念,不斷地以高新技術推動企業的發展,從而創造價值。然后就是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不能隨意放棄一些淘汰或者是落后的產品,而是要將這些產品轉移到一些產業鏈低端的環節當中,這樣可以確保整個企業能夠獲取到最大的經濟利潤。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行,使得管理會計信息的價值增值和管理控制系統等各個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這些影響作用是基于改革方法和管理會計工具的統一性特點所產生的,為了更好地促進管理會計功能的發揮,確保企業的良性發展。我們可以通過構建出靈活性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變更管理會計價值服務方式,調整一些管理控制系統等解決措施,應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帶來的影響,加快企業優化資產結構,不斷提高資源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