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弢 上海大學
電子支付是數字貨幣的特點之一。近年來,以區塊鏈技術構架的新型數字貨幣例如比特幣,萊特幣,以及私人數字貨幣的大量交易,引起了各國貨幣當局,金融界,學術界的重視。各國也開始研發法定的數字貨幣。
比特幣之后各種數字貨幣層出不窮,例如2019年,Facebook發布了加密貨幣Libra白皮書。由于非法定數字貨幣對我國金融穩定,貨幣政策構成潛在威脅,我國也加緊了中國法定數字貨幣(DC/EP)的研發,并且已經在部分城市和業界機構展開了試點推廣測試。在2014年,我國就已經開始了法定數字貨幣(CBDC)的研究。法定數字貨幣相比私人數字貨幣或第三方支付機構有獨特的優勢,對于人民國際化,貿易結算系統也會有根本的變化。
IMF2016年發表關于虛擬貨幣的研究報告(He,Hambermeier,Leckow,2016)。報告指出,虛擬貨幣是有價值的數字化的記賬單位,由私人機構發行。國際清算銀行(BIS)在2015年的研究報告中將數字貨幣描述為:“采用分布式賬本、去中心化技術的虛擬貨幣”。2019年全球有1000多種數字貨幣,都是在比特幣源代碼基礎上修改和改進(何德旭,姚博)。謝平和石午光(2015)指出數字貨幣的加密涉及網絡P2P 技術,由計算機程序產生,并在互聯網上發行和流通,并且應該受到政府的監管。
根據發行者的不同,數字貨幣可以分為私人發行和央行發行兩種。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在2020年發布的央行數字貨幣報告中將英國研發的法定數字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解釋為:一種電子形式的央行貨幣,用于家庭和商業的資金支付和存儲。具有“零售”性質的CBDC,與現金和銀行存款共存?;趨^塊鏈技術但和比特幣有本質區別。姚前(2019)指出目前各國中央銀行關注的是分布式記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DLT)應用于資金批發市場的實時全額支付,對于法定數字貨幣未做詳細規劃。姚前(2018)對加密貨幣的估值提出了成本定價法、股票定價法等五種方法。喬海曙(2018)指出法定數字貨幣某種程度上可能會替代現金和商業銀行存款。
第一代數字貨幣:比特幣類(比特幣、萊特幣、瑞波幣、以太坊等)。由系統開發者,采用智能合約或者區塊鏈技術構架,沒有明確的貨幣發行者。第二代數字:穩定代幣(USDT、TrueUSD、Dai、Center)。有明確的發行機構,有抵押資產(或者采取穩定價格的供給自動調節算法)作為信用基礎,價值掛鉤盯住的有價值資產。第三代數字貨幣:中央銀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央行數字貨幣是中央銀行發行的、以數字形態存在的、實現支付雙方點對點交易、分散結算的貨幣(BIS 2017)。
央行數字貨幣(DC/EP),英文是“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這是中國央行研發的數字貨幣貨幣表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定義為CBDC,英文是“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描述的是同一個概念。由于法定數字貨幣是由一國政府發行的,是主權貨幣,與非主權數字貨幣有很大的不同,央行數字貨幣可能使用了現有的數字貨幣某些技術。
數字貨幣的某些特點央行DC/EP也同樣具有:1.第一,數字貨幣的資產屬性。數字貨幣是一種資產。該資產的價值取決于市場的供給和需求。2.數字貨幣的P2P交易機制。數字貨幣交易方式是點對點、分布式、去信用化的,和目前的交易方式不同。3.數字貨幣的脫媒屬性。數字貨幣支付和交易不需要任何金融機構提供中介服務和信用擔保。
云技術、5G通信技術(華為的核心技術優勢)、邊緣計算、終端使用、移動錢包、區塊鏈、密碼學是央行構建數字貨幣的重要技術要素。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2018)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2018)對法定數字貨幣的構想設計:1.中國央行數字貨幣將采用雙層投放體系和雙層運營結構(上面一層是央行對商業銀行,下面一層是商業銀行對公眾)。2.商業銀行電子支付采用的是賬戶緊耦合方式,即資金和銀行賬戶是嚴格綁定的。3.央行數字貨幣替代現金,應遵守現行所有關于現鈔管理和反洗錢、反恐融資等的規定。央行數字貨幣應具有無限法償性。4.系統結構。央行數字貨幣會存儲在相應商業銀行的數據庫,數字貨幣也可以通過代理投放機構直接確權,在數字錢包之間進行點對點的交易模式。(謝平,石午光2019)
隨著數字經濟的迅速發展,以非現金支付為主要特點的數字支付在全球普及,現金的使用率逐漸下降。美聯儲研究估計,2012-2015年,美元現金交易數量占比從40.7%降至32.5%。2019年,中國數字支付交易規模達到201萬億元,包括消費、金融、個人及其他支付交易的非現金化。以支付寶、財付通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逐漸占領了支付服務市場,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和支付行為。因此法定數字貨幣有著良好的前景和潛在用戶需求,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不僅是現實情況的需要,也是順應貨幣歷史發展規律而進行的必要調整(見圖1)。
貨幣的流動性結構主要有M0與M2的比率(即交易性貨幣余額)、M1與M2的比率兩個指標。M0表示流通中的現金,M1= M0+銀行體系的活期存款,表示狹義貨幣,M2(廣義貨幣)= M1+準貨幣(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由上圖可以看出近幾年現金供應量占比一直在下降,現金的占比在我國貨幣體系中逐漸減小。而央行數字貨幣被設計為M0的替代工具,并且保持了現鈔的屬性以及主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匿名,并且使用方便。
法定數字貨幣可以維護金融信用體系,使得貨幣政策更有效。與支付寶/微信相比,1. DCEP具有法律強制性。第三方支付并不能適用任何地方,但是法定數字貨幣可以。2.支付寶/微信都是賬戶制,必須綁定銀行賬戶,支付流程是“交易雙方+銀行”,DCEP是央行發行,其流通體制可實現“點對點”,交易速度會提升。3.第三方支付的過程可能會繞開中央銀行,支付機構成為“影子中央銀行”,不利于金融監管。央行的數字貨幣可以解決這一問題(謝平 石午光 2019)4. DCEP可以脫網交易,即離線支付,沒有網絡的時候也可以交易。5.支付寶、微信支付本質使用的是商業銀行存款,信用等級無法和央行相比,在法律地位、安全性上不能達到現金的水平。中央銀行是法定數字貨幣發行人,央行和用戶可以直接關聯,更易實施穿透式管理和統計監測,增強貨幣政策制定和執行,增強其有效性(孟剛,2019)。
2018年,我國與沿線國家跨境人民幣結算量達2.07萬億元,與沿線國家有更深更廣的貨幣合作。法定數字貨幣一旦用于跨境貿易,會給沿線國家多了一種優質的國際貨幣選擇。
DC/EP的發行流通,有助于我國加快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等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雖然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已經上線,有部分國家已經接入系統,但全球跨境結算還是以 SWIFT 和CHIPS 系統為主,這并不是長遠之計,美國經常通過 SWIFT 和 CHIPS系統肆意制裁其他國家。SWIFT 和 CHIPS 的更新速度和安全性逐漸落后于大數據時代,許多國家都嘗試利用新的技術例如區塊鏈構建更高效的清算網絡平臺。
使用數字貨幣將會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結算速度?;趨^塊鏈平臺的支付方式到賬時間會縮短。在降低成本方面,麥肯錫發布的《區塊鏈:銀行業游戲規則的顛覆者》報告顯示,在使用區塊鏈的跨境結算系統下,使得每筆交易成本從26美元降低至15美元。
法定數字貨幣將會改變現有的跨境結算格局,提供新的貿易投資業態模式。促進貿易的便利化,是貨幣在數字化時代的具體演進,是改變貨幣格局體系的重要金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