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萱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隨著IT行業的興起,行業內的競爭也越發激烈,互聯網大樓夜晚的燈光似乎成為衡量企業發展情況的一項指標,網上發布的一張雙十一期間阿里巴巴總部燈火通明的園區照片在網上引起了熱議。這種加班文化也在行業內逐漸彌漫開來,甚至延伸到各行各業。對此,馬云認為,能夠為企業加班是一種巨大的福氣,因為很多公司、很多人,想要加班都沒有機會,不趁著年輕的時候奮斗,什么時候還可以奮斗?一時間關于加班文化的是非對錯的討論響徹網絡,主要都是一些不滿的情緒,對此,我也進行了一些思考與分析。
加班文化本身沒錯,有人想要成功,就要奮斗,除了自身的優勢,另外就需要拼時間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時間就是金錢”的理念深入人心,我們要靠速度創造效益,多一份工作時間,就多一份經濟效益,為了進步,為了超越別人,花更多的時間去工作是必要的,這種工作模式也在經濟發展初期為我國帶來了跨越式的發展,但是根據武漢某大學對于職場中員工超額工作時間的統計數據中,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果:根據國家規定的日工作時間8小時為限,現在接近13%的員工每周超額工作時間超過2小時,超過53%的員工已經習慣加班到深夜;在這種工作模式之下,超過80%的員工都存在工作壓力大、身體素質差的問題。這幾項數據發人深省,員工透支身體工作的現象不是小范圍,而是存在于大多數公司。
系統管理理論表明,企業是由多項資源共同組成的一體化系統,企業應當以人為重心,其他因素都是圍繞人的變化而變化的。與此不同,行為科學理論認為,企業的發展應該從管理出發,企業的變化應該是以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為目標的,公司管理層的素質、專業水平,企業的物資、資金等條件,都會影響到企業的工作效率,從而影響企業管理目標的實現。
事實上,企業的管理結構是多重因素共同影響下的結果,應該將兩種管理理論綜合起來。企業應當采用系統性的思維來思考企業的管理,要注重企業的整體發展,而不是某個部門或某個業務的局部發展,要確定企業的戰略目標,并調整相應的管理辦法。同時,企業應該注意部門之間的協調發展,這就意味著對于員工的管理要全面,如果部門與部門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不利于企業整體效率的提高。管理不僅僅是對物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對人的管理,要注重員工的信息反饋,強調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滿足員工的不同需求,增強員工的歸屬感。這不僅有助于加強企業的內部溝通,還有利于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從而促進企業整體目標的實現進程。
企業主的訴求是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員工的訴求是工作生活平衡,如何將這兩個訴求達到平衡并且讓企業發展,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權變理論認為,企業部門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不僅有來自外部的因素影響,例如市場環境、企業制度等,還受到部門由內而外的影響,例如員工的素質、部門文化等,因此,企業對于部門的管理辦法沒有完全標準答案,而是隨情況而改變的。加班文化雖不可取,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根據不同組織的不同情況決定。
對于企業是否適合推行加班工作制,應該對企業內部進行調研分析,分析員工對于加班工作制的接受度有多大,并且應該采取一系列的輔助措施,幫助員工更好的接受并適應新的工作制。如果公司并不適合推行加班文化,而強行讓員工加班不僅不會帶來業務的增長,反而可能造成員工工作效率下降,與加班想要實現的目的相悖。
企業推行加班工作制時,首先,根據不同性質的部門進行不同的管理辦法,不僅能充分發揮員工的工作能力,還能減少企業的福利支出,降低管理成本,兩者都能提高企業的效益。其次,應該設立更好的員工加班補助機制,以“多勞多得”為原則,讓員工的付出與所得成正比,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另外,對于推行加班工作制部門的員工更應該建立更為體貼的關懷政策,如定期體檢,醫療保險的購買等,關注員工身體健康,重視可能造成隱形疾病,這也是企業長久發展的途徑之一。最后,應該重視推行加班工作制后員工的后續動態反饋和企業的發展情況,建立良好的反饋機制,關注員工是否接受改變后的工作制度,工作制度是否推動了企業發展。
隨著我國的發展在國際上站穩腳跟,我國相較于追求經濟的高速度發展,慢慢轉向追求高質量發展。不同于以往經濟發展初期,人民工作是為了“生存”,現在經濟水平提高,更多人民的追求是“生活”,追求實現自己的價值。因此,企業管理應該構建更為合理的工作制度,既要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也要考慮員工的工作需求,兩者并不是對立關系,而是需要合適的制度和安排為兩者建造協調的橋梁,讓員工能夠最大程度發揮自己的能力,為企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因此,正確對待加班文化,不是完全否定加班,而是如何讓員工的加班更有意義,只有那些將加班文化完美融入進自己的企業文化中,并設身處地為員工考慮的企業,才能留住企業人才,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穩定的人才資源和制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