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貴州廣播電視大學(貴州職業技術學院)
新高校會計制度頒布和實施以來,高校對其產生了一定的理解,并根據自身的情況初步設置了一套相對應的會計核算體系。在此基礎上,如何能夠基于新高校會計制度來把握現行高校中會計核算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對其進行有效的解決,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在新高校會計制度下,要求高等學校能夠根據自身的固定資產性質和實際使用情況等來對其折舊年限進行合理的確定。在此基礎上應當了解到,會計實務工作中,財務人員面對的最嚴重問題就是制度中沒對具體的內容進行明確的規定,而高校在每年年初進行建立賬目時,一些操作細則仍然沒有明確,在固定資產折舊年限以及無形資產攤銷年限方面仍然沒有出臺,導致一些固定資產的折舊以及計提只能暫時不進行處理,等到相關的政策和規定細化以及完善之后再行處理。
傳統的高校財務賬務處理過程中,僅僅是按照層級來設置具體的會計科目,這顯然無法適應新高校會計制度下的具體要求。一般來說,高校目前的賬務處理系統是在原本的制度發布之后進行購入并使用的,而會計科目則是按照原本的制度和要求來進行設置的,為了能夠更加方便地核算高校在管理過程中的管理體系,需要適當在會計科目的設置過程中進行一定的優化和處理,但是目前仍然是通過增加相應層級的科目來實現的。通常來說,在高校中經濟分類科目設置都是作為會計科目的下級明細科目來設置,而沒有按照實際的發展情況來設置功能分類的科目。在新型高效會計制度實施之后,要求能夠同時按照功能分類科目和經濟分類科目來進行設置和核算,因此原本的財務賬務處理體系難以滿足現代新制度的最新要求[1]。
高校的財務部門積極引進專業人才,相對應的財務人員學歷越來越高。但是高校自身的財會組織體現出分工明確的特點,沒有形成完善的崗位輪換制度,他們僅僅會熟練操作自己原本的工作,而沒有對財務整體的工作體系進行全面的了解。因此高校財務人員的基本素質并不高,他們僅僅是了解基本的財務原理以及會計軟件的簡單操作方法,而缺乏對于財務部門全面性的了解。在財務部門人員的日常工作中通常是沿用傳統的經驗以及工作模式來應對各方面的業務問題,在目前高校競爭壓力緊張的前提下,財會人員基本素質和專業知識受限,導致對相對應的挑戰方面缺乏專業的理解[2]。
在高校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其行業方面存在的特點,其固定資產折舊實際上和醫院等一些事業單位存在一定的不同。在此基礎上,需要明確高校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一般來說,高校在會計核算中單獨實行高等學校的會計制度,財政部門和教育部門需要按照高校的實際情況來單獨設定高校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表,將其作為規范并指導各個高校固定資產折舊和具體行為的基礎。在新高校會計制度要求落實的過程中,可以參照科學事業單位折舊年限表,并按照相關方面的最低年限要求來進行設定。比如說,對于高校的房屋以及建筑物等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不應低于20年,用于生產經營活動相關的工具以及家具等的折舊年限應當不低于五年等。在結合高校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來完善會計制度實施細則之后,再進行相對應的調整和優化[3]。
了解到會計科目作為高校財務會計體系核算過程中的重要部分,需要建立相對應的會計科目,包括經濟分類科目以及功能分類科目等多樣化的會計核算體系。由功能分類科目來反映出高校經濟業務支出的具體方向,而經濟分類的科目反映出高校支出的具體內容。對于功能分類科目的設置,可以參照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科目,結合高校預算撥款的具體類型來進行設置,可以設置教育支出、科學技術支出、就業支出、醫療衛生支出等,并適當設置節能環保支出、商業服務業支出等;而經濟分類的科目則可以參照政府收支科目的要求,按照工資福利支出和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基本建設支出等科目來進行設置,完成高校新會計制度下對會計科目設置的基本要求[4]。
高校的財務人員結構體系難以滿足新高校會計制度改革前提下的基本需求,而高校的會計人員不但需要對自身的財務體系進行充分的了解,還應當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研究,發揮出高校財務制度的具體應用價值,保證高校財務工作的順利開展。
總體來說,在新高校會計制度下,對于高校會計核算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來說,在高校的會計核算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到了高校會計核算體系的實施效果,通過本文的分析希望能夠對此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促進我國高校財務管理綜合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