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蕎
綠色建筑是當代建筑行業內的新產物,本文對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整合與應用問題進行了探討,文章從闡述綠色建筑與設計的概念入手,進一步分析了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設計應當遵循的原則,介紹了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表現,最后提出了加強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應用的策略。
在現代社會,綠色建筑是順應建筑行業發展形勢而必然出現的新產物,它對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為了打造優質節能建筑,毫無疑問要求設計師將綠色建筑理念貫徹到整個工程設計過程中來,在設計時秉承節能原則、以人為本原則、環境保護的原則等,在總設計中達到節地、建筑節能、建筑節水、提升生活舒適度等目標。而怎樣實現綠色建筑設計理念與設計實踐的結合,值得思考。
綠色建筑的概念是在環境污染、能源緊張等問題日益加重的社會背景下提出的,它指的是在不影響建筑使用過程中其性能發揮的基礎上,盡可能地降低資源的消耗程度,并且有效控制其施工建設對環境造成的威脅。要打造優質的綠色建筑,必須依靠先進的建筑理念、施工技術與新型材料,最終達到生態與工程的彼此協調。而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表現在建筑使用功能與節能效果二者的結合,通過對一系列綠色建筑設計原則的科學利用,在優質建筑中真正體現節能的價值訴求。
在綠色建筑的設計過程中,節能原則當屬首要原則,它要求設計人員盡可能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程度——以太陽能、風能等天然能源代替其他具有可再生性特征的珍惜能源材料,且太陽能本身不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因此可以在節約資源消耗的同時起到保護環境的目的,這與我國倡導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趨勢是一致的。
工程項目的建設,其首要目的是為人們打造一個可供日常休憩、生產生活的基本空間場所,因此它必須以滿足人的環境需求、改善人的居住感受為首要使命。而在具體的建筑設計工作中,不論是對建筑外形進行設計、抑或是對結構加以規劃,都必須將群眾需求作為功能性設計的出發點。且目前建筑領域已經衍生出了越來越多的綜合性建筑物,要求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滿足多方面居住需求,這就愈加凸顯出“以人為本”的重要性。
由于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將犧牲環境作為經濟發展代價的,這就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環境破壞問題,因此做好環保工作是當前我國面臨的當務之急。對于建筑行業來說,工程建設本身會使用較多高耗能材料,且由施工建設帶來的環境污染在各行業中都算極為突出的,為遏止這一趨勢,就需要在建筑設計領域高懸“環境保護”的主題,采用環境友好型材料、加大環保工藝的利用。
盡管我國是一個地域面積廣闊的國家,但因為山地、沙漠等地形分布較廣,使得可供開發建設的土地資源總量并不多,這就對建筑設計提出了節約土地資源的要求。設計工作者需要對已經得到審批的工程規劃用地進行全面分析,對其功能分區進行合理規劃,根據項目的現實功能需要,在不破壞其原有地理結構的就基礎上,盡可能地對地勢等加以處理與利用,控制好場地平整的作業量。比如,在有坡地分布的工程場地內,建筑設計師可以將地下車庫設置為半地下模式,確保建成后的工程地面高程統一、地下土方挖掘量不會過高。
建筑的主體工程建設所消耗的能源往往占整個工程體系建設的主要部分,因此要確保建筑設計的節能性,首先要做好建筑的節能設計。具體來說,設計師可以結合不同地區的環境特征、氣候條件,對建筑的位置朝向、通風透光等進行合理設計,這就可以利用自然的太陽能、風能等資源為建筑打造良好的居住環境,降低空調系統運行的壓力。
建筑在前期施工建設與后期長期使用過程中,都會消耗大量水資源,因此在總平設計過程中,采取節水策略,可以從多方面著手。例如,規劃較多的綠化面積,起到蓄養水土的作用;對人工水體進行合理控制;對屋面雨水、經過回收凈化的污廢水進行二次利用,使其用于綠化灌溉用水等。
如前文所述,工程建設的最首要目的是為群眾提供良好的居住體驗,因此舒適度是建筑設計環節需要重點考慮的對象之一。且考慮到國內氣候多變的客觀條件,不同工程所在地區的外部環境氣候特征不同,建筑設計師應該以此為基礎優化建筑設計。例如,在人口較為密集的城市地區,其夏季氣候較為炎熱,此時就需要采取某些特定的設計軟件,測試工程所在地區有無熱島效應、進而對現場的風環境等展開模擬、實驗,進而得到一個相對科學合理的、總體價值最高的總平面布局方案。
在對建筑進行設計的時候,首先需要堅持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這個基礎之上,對建筑整體平面局面進一步進行完善和優化。對于建設用地的相關規定,將建筑進行整體的規劃和設計,使其能夠體現科學合理,并且對于廢棄地和坡耕地,需要采取相適應的方式對其進行充分的利用。在對建筑進行整體設計的時候,不能夠忽視地形、地質以及其他周圍的環境因素,充分把控數據,防止對環境造成破壞。在設計建筑的時候除了滿足大眾的基本需求,還需要充分考慮自然資源的引入,比如對于建筑物當地的日照特征和太陽入射角進行詳細的計算從而設計建筑物的走向;而根據當地氣壓帶、季風帶對建筑的朝向和通風口進行更好的設計等等。這樣能夠更好的落實綠色建筑設計理念,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率,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由于材料作為工程建設的基礎之一,其質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個工程的質量。因此在前期的設計時,需要秉承綠色環保理念,選擇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節能材料,進而達到保護環境、節約能源以及控制材料成本的效果。不僅如此,現在許多新型綠色材料在生產時,也考慮了人的身體機能,因此將其運用在工程建設中,還能直接提升建筑的居住舒適度,因此其實用價值極高。以某些抗震材料為例,在地震高發地區的建筑工程設計工作中,可以選用某些復合壓縮板,進而提升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與抗震性能——即使建筑物在地震發生時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損毀,但這些材料依然可以得到二次利用,這就避免了材料的大規模浪費及隨之出現的一系列環境受破壞問題。
建筑行業本身具有勞動密集型、高能源消耗型的特征,因此一個工程的施工建設不可避免地會消耗大量的能源資源,進而加劇我國能源緊缺的問題。為了解決該問題,建筑設計師需要在前期設計過程中便考慮到節能問題,優先選擇綠色能源、可再生資源——如光能、風能等作為建筑的首要能源。這些綠色能源因為是純天然的,對人體健康不會造成另外的威脅,因此往往能直接改善建筑的居住體驗。
除了重視建筑構成的整體設計,還需要加強對建筑室內外環境的設計進行完善和優化。設計人員在設計的時候,需要增強中庭的采光性能,這樣可以保證照明時常得到相應的增加,減少對能源的使用,也就可以實現節能。若是的選擇普通照明和局部照明結合的方式,則應當應有節能環保的燈具,還需要對周圍結構的熱性能進行相應的改進,防止對室內產生的能量造成破壞,導致溫度出現變化。除此之外,還需要對建筑的出入口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增加通風口的設計,還需要對相關的措施進行完善,防止在保溫層產生中露和霉菌等情況。而關于室外的綠色設計當中,還需要增加綠化帶,從而可以有效的降低噪音,避免外界環境的污染。
綜上所述。加強對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整合與應用問題的探討,意義重大。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明確綠色建筑與設計的概念以及綠色建筑設計應當遵循的原則,在此基礎上提出科學的加強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應用的策略,完善和優化建筑整體平面布局,合理選擇和有效的利用環保材料,有效利用綠色能源,完善和優化建筑室內外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