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英 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文化體育中心
“十四五”正是我國從全面小康到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轉接期,其形勢的嚴峻和復雜性既給財務公司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又提供了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
1.從宏觀環境看,隨著疫情的蔓延和全球貿易摩擦的持續,結構性失衡、生產率下降、創新驅動不足等問題導致世界經濟急劇放緩。受中美貿易戰和我國自身經濟結構轉型疊加的影響,總需求特別是外需不足,增長乏力,我國“十四五”期間的經濟將面臨下行換擋的壓力。
2.從金融環境看,優化金融供給結構、提高金融運行質量、防范金融風險是“十四五”期間我國金融發展主旋律,強監管降杠桿仍是主要趨勢。同時由于疫情的影響,央行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在此背景下,財務公司經營壓力增大,利潤空間收窄,需堅持創新驅動,培育發展新的利潤增長點。
3.從企業環境看,受煤炭行業產能過剩、市場不斷下行,煤價逐漸下滑等因素影響,開灤集團處于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新舊動能轉換任務繁重。受此影響,財務公司資金規模受到較大沖擊,流動性壓力加大,風險防控形勢嚴峻。
受經濟下行影響,集團公司強烈要財務公司改革創新、轉型升級,因而當前的外部環境也為財務公司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1.國家戰略帶來新機遇。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家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等戰略舉措,開灤集團及財務公司要緊緊抓住國家發展機遇,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踐行新發展理念,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奮力開創新局面。
2.金融改革帶來新活力。“十四五”時期,金融業將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呈現出總量穩健擴張、存量加快調整的特點;將著力治理市場亂象,推動行業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持續的金融去杠桿,將導致微觀金融環境逐漸改變,謹慎穩健是各地金融發展主旋律;針對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與金融日趨融合的趨勢,金融業步入新一輪商業模式創新的階段。監管調整、技術融合、需求變化等均為財務公司調整優化結構、數字化轉型、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空間。
3.集團發展帶來新空間。集團發展突出質量、效益兩大主題,全面提質降本增效,著力加大改革力度,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型發展步伐,完善“三柱一新”產業格局。作為承擔重要金融職能的財務公司,在助力集團公司加大改革力度和轉型升級的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金融服務能力,有利于財務公司升級發展。
下面從公司治理完善、業務資質全面、團隊建設有效等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1.公司治理完善
開灤財務公司作為有限責任公司及非銀行金融機構,依照《公司法》《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等有關要求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并參照上市公司和金融機構治理指引及其他相關規定逐步完善。目前,公司已經形成了“三會一層"的治理結構。為提高董事會決策的科學性,公司在董事會下設立風險管理委員會、審計委員會和投資決策委員會,在經理層下設信貸審批管理委員會。這些專門委員會充分發揮了“智囊團”作用,進一步提高了決策的科學性。
2.業務資質全面
開灤財務公司業務范圍全面,基本涵蓋集團公司和成員單位所需的各項金融服務。開業運營以來,在獲批二十八條業務資質的基礎上,積極跑辦爭取各種業務資質,業務資質全面。2018 年,獲批增加經常項目集中收付匯業務資質,開灤股份納入財務公司資金池。2019 年集團公司可用外債額度由5億美元增加到8 億美元,獲批境外放款額度集中管理和軋差凈額結算兩項資質。
3.團隊建設有效
財務公司不斷加強隊伍建設和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結構合理,呈現以下特點:年輕化、學歷高、具備較高的專業資格,為公司長遠發展打下基礎。通過培訓、考試等方式提高執業水平,從業人員專業化履職水平進一步提升。通過崗位練兵、輪崗交流、課題調研等業務實踐提升工作能力。
4.風險管理到位
在風險管理方面,建立起“一個基礎、三道防線”的風險控制體系,嚴格落實監管要求,高度重視風險內控管理,一是推進公司制度修訂新增,提升了公司制度建設的規范化水平,同時嚴格執行各項制度規范業務發展;二是建立票據輿情通報機制,按照監管要求開展了“鞏固治亂象成果 促進合規建設”、案件警示教育、風險排查、合規合法自查等工作,促進公司合規管理;三是推進內部審計工作,實現審計項目對各業務條線全覆蓋,有力發揮審計監督保障作用。
1.財務公司資金規模受集團及行業形勢影響較大
財務公司根植于集團,依托于集團,指標情況與企業、行業發展息息相關。集團公司轉型發展基礎不夠牢固,部分煤炭和煤化工項目進展緩慢,現代服務業謀發展、謀創新思路不寬,轉型發展的支撐作用有待進一步鞏固。受集團影響,盡管財務公司資金集中能力較強,歸集度較高,但歸集資金總量受限,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財務公司經營發展。
2.財務公司資金運營及創新能力需進一步提升
近幾年來,財務公司的貸款類業務和有價證券投資是主要的利潤來源,因而財務公司主要依賴于傳統業務,運營手段相對單一,盈利模式主要為利息收入和投資收益。在產業鏈金融、衍生品交易等創新業務開展以及投融資管理和資本運作等專業服務在內的綜合性金融服務方面能力有待加強。
3.財務公司注冊資本偏低,制約業務發展
當前財務公司資本金20 億元,規模偏低。信貸投放、拆借資金、對外擔保、有價證券投資、電票承兌額度等業務規模均受到資本金總額的限制,資本金偏低導致現有業務規模受到一定限制。注冊資本金是銀監部門衡量財務公司實力、進行分類監管、審批新業務資質的重要參考依據,資本金偏低導致無法獲批更多的創新業務。增加注冊資本,可以做大現有業務規模,拓展新業務,增強資金的流動性,提高抵御風險能力,顯著提升服務集團水平。
4.財務公司用人及薪酬考核激勵機制需進一步完善
財務公司屬于資金密集、人才密集的行業,具有風險高、責任大等行業特點,對員工的專業技能、從業經驗有很高要求。在集團公司實施機構改革后,財務公司薪酬改為月薪制的崗效工資制度。為適應這一變化,財務公司在事業部的指導下,研究制定相應的薪酬管理和績效考核辦法,這需充分考慮財務公司的特殊金融屬性,才能更好地激勵和約束廣大員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總之,面對新形勢和新要求,財務公司需要審慎地分析其發展所面臨的優勢與劣勢、機遇與挑戰等內外部因素,并在此基礎上繼續開拓創新,深入探索服務企業集團轉型升級的新思路、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