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晗 趙同心 國網遼陽縣供電公司
電力計量對于全面詳細地統計和計算電量使用的實際費用具有重要意義,其也是有效保障電力企業與用電客戶之間利益達到相對平衡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每年的用電需求量,這就要求電力營銷又進行合理的計量改造以適應日益變化的市場需求,這對于電力企業的經營與發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電力營銷的計量改造往往會出現計量點位置選擇不合理的問題,這是計量改造過程中比較突出和典型的問題之一。電力計量點的位置規劃選擇不僅要考慮該地區的實際情況,還要全面掌握該地區居民的整體用電結構與用電狀況,要準確選擇計量位置,確保電力計量工作的準確無誤、科學有效。我國很多電力計量的改造工作都沒有將地區的實際情況與居民的實際用電狀況緊密結合起來,也沒有針對用電量相對較大的客戶進行有針對性的分類,這就導致電力計量無法實現集中管理,不僅降低了電力計量的準確性,也大大降低了整體的工作效率。
我國在進行電力計量改造時也時常會因為電力計量裝置的落后而產生諸多問題與麻煩。在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和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電力計量在自動化、智能化方面的無力表現不僅會大大增加電力計量的操作誤差,也會因為工作人員的人工轉換而耽誤整體的工作進程。此外,傳統的計量裝置沒有靈敏度較高的安全報警器,這就導致計量裝置的安全性能不高,而在抄表過程中無法避免的電能損耗影響電力計量的實際數據,這不僅不利于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也無法起到保障用電客戶合法利益的作用。
非法竊電行為會嚴重影響電力營銷計量改造的工作進度,不法分子的竊電行為可能導致電能表回路的嚴重損壞,引起電能表的回路受阻,進而對電力營銷的計量改造以及電力企業的經營效益產生不利影響。
我國的電力事業在國民經濟的驅動下飛速發展,電力營銷也需要不斷探索新的計量系統。預付費的計量系統作為推動當前電力營銷穩步發展的重要形式,其已經在許多大中型城市得到了應用和推廣,并在電力計量工作中凸顯出良好的效果。預付費的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用電客戶不配合、不積極進行電費繳納的問題,也能對漏電、竊電等問題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電力企業在推進電力營銷的計量改造時,要全面推行和完善預付費的計量系統,安裝相應的計量箱裝置,保證真空高壓斷路器可以正常使用,并加強防水與密封處理,通過外部接線柱對計量互感器完成有效的運行狀態檢測,最大程度上杜絕各種偷電、竊電行為,充分保證電力企業經營利益。
電力營銷的計量改造需要從改造計量點著手,要在全面掌握用電客戶基本用電情況的基礎上加強數據分析與研究的質量,并安排專業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在現場進行勘察工作,最大程度上確保變電站電力計量點設計規劃的科學有效。計量點的改造和設置要保證合理性與科學性的統一,要在保證電力營銷安全運行的基礎上減少各種竊電現象。電力人員要根據電力系統實際的啟動狀況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在此基礎上對電力營銷計量裝置進行有針對性地改良,不斷提高電力營銷計量統計的準確度。電力企業要針對客戶的用電情況、用電需求和用電性質展開全方位的數據分析,不斷改進電能表和互感器等。電力營銷計量裝置的改造人員也要嚴格按照相應的標準與規范,確保計量裝置和計量方式的高度匹配,提高計量的科學性、可靠性,不斷提高電能表及互感器的測量精確度,保證電力計量改造順利進行并提高防竊電工作的實際效益,進而確保用電客戶與電力企業兩方面的合法利益。
電力企業需要在改進計量點設置以及計量裝置的基礎上逐步完善電力營銷的計量管理制度,向著現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向不斷探索,建立科學完備的管理機制。電力企業要不斷加強電力計量工作人員的思想教育與業務培訓,明確相關人員的崗位職責,極力打造和諧有序、良性競爭的企業文化與工作氛圍。電力企業還要制定明確的電力營銷計量改造人員的績效獎勵制度,最大程度上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不斷細化工作職責與內容,持續提高電力企業在電力營銷方面的核心競爭力。電力企業要盡可能適應當前電力體制的改革與發展趨勢,始終保持企業競爭活力與一定的經濟效益,加強對計量員工的管理、培訓、培養、納新,為電力營銷計量改造工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后備人才力量,保證我國的電力營銷計量改造可以穩步發展。
要保證電力企業的電力營銷計量改造可以向信息化、智能化不斷發展,就需要強化計量改造人員和智能化營銷管理人員之間的溝通交流,通過先進的信息化技術、計算機技術提高電力計量系統的改造質量,不斷完善信息化的計量管理系統,優化風險防范的機制,提高電力計量的質量與效率。智能化技術與自動化技術的革新應用能夠極大地提高電力計量的工作效率,保證電能數據的實時統計和分析,提高數據統計的嚴謹性、精確性,進而不斷推動電力計量改造的有序發展。
綜上所述,在電力營銷工作期間,計量作為其中關鍵的一環,如果想要實現電力部門整體效益的穩步提升,獲得電力使用者高水平的滿意程度,相關的工作人員就不得不對計量的裝置予以優化改造,這同樣也是電力行業需要予以重視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