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 寧夏中寧縣大戰(zhàn)場初級中學
為促進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的有效滲透,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實現(xiàn)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尊重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學習特點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及手段,使初中語文教學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縱觀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的選文,從體裁上看,除了數(shù)量不多的幾篇應用文外,其他基本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篇篇都具有文質兼美的特性。在這些文章中,或寫景、或抒情、或記事、或議論,編者在編寫之時都是緊密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著“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而編入教材的。就人文主題而言,教材從七年級的親情、友情以及自然之情的教學主題,逐漸上升并過渡到九年級對革命傳統(tǒng)教育、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國家主權意識、海洋意識等主題的知識滲透,使學生由對自我意識的關注逐步擴展到對社會、對民族的關注,引導學生由熱愛生活、學會感恩教育上升到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學會堅守與擔當?shù)南嚓P人文教育。教師在研讀文本時,一定要抓住文本教育的核心內容、主題內涵以及教學運用價值來有力地對學生滲透情感教育。例如,七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這是一組寫景的美文,有現(xiàn)代散文三篇:《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還有古代詩歌四首:《觀滄海》《聞王昌齡左遷龍標》《次北固山下》《天凈沙·秋思》。這些文章作者都用優(yōu)美的語言,為我們描繪出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各有情趣。教學中要通過切入“景美、情更美”的這個教學主題,引領學生通過抓住關鍵詞句及描寫手法來品讀文本、走近作者,通過感悟這些景物的“自然美”,從而進一步感受作者的情感美,并從中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再如,九年級下冊的初中語文內容,第一單元是以“愛國”為主題進行教學編排的,以詩歌內容為主要教學對象。在教學《祖國啊,我親愛的母親》時,首先要切入本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時代背景,整體感受詩歌的情感基調;然后再抓住詩中的幾個意象,通過詩人前后情感的變化,來體味詩人與祖國血肉相連、榮辱與共的情感,從而感受詩人的使命擔當與歷史責任感,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思想感情,培養(yǎng)他們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在朗讀中,引導學生在品味語言的學習基礎上,通過對文章節(jié)奏的把握、句式長短的體會、語氣情感的變化來揣摩作者及文章中的情感態(tài)度,提高審美品位。例如,八年級下冊《安塞的腰鼓》一文,這是一篇詩化的散文,作品內容豐富,句式巧妙、長短結合,運用了比喻、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語言氣勢磅礴、風格粗獷豪放、畫面雄渾奇?zhèn)ィ虒W中就要抓住一個“美”字調動起學生的學習情緒和豐富的想象力,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是最為關鍵的學習方式。文章所蘊含的“美”表現(xiàn)在哪里呢?打鼓前蓄勢待發(fā)的后生是沉穩(wěn)安靜的美、火熱的舞蹈場面是熱烈激昂的美、隆隆的鼓聲是鏗鏘激越的美、擊鼓的后生是活力四射的美、自由的舞姿是粗獷豪放的美……在朗讀時,要根據(jù)不同的美引導學生多樣化的進行朗讀,長短句子對讀、小組合作賽讀、全班齊聲朗讀、教師激情引讀等,讓學生完全沉浸在這氣勢磅礴的鼓聲之中,讓這奇?zhèn)バ蹨喌陌踩奶鼋滩模懺趯W生充滿情感的朗讀聲中。這樣的情感滲透是漸進的、無聲的、自然的。
再如,九年級上冊《我愛這土地》一詩,情感真摯、深沉、濃烈,全詩雖然只有短短10 行、110 個字,但卻表達出作者對祖國的無限深情。教學中,就要通過朗讀指導,讓學生體驗并感受這一份深情。首先引導學生感受全詩深沉的情感基調,感受語速的快慢,對于全詩的長句子要讀出重音,把握好語氣節(jié)奏,抓住詩中的意象讀出作品纏綿而深沉的愛國情思。朗讀是抒發(fā)情感的直接表達形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有效的朗讀表現(xiàn)形式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以進一步促進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1.語文教學科目雖然屬于文學范疇,但其中的很多作品都具有較強的教育內涵。初中語文課文中,很多文章是以文學的描述手段表達社會科學內容。初中語文老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內容的特點來滲透語文情感。
2.老師在講到《蘇州園林》這篇文章時,可以從蘇州園林的景物美觀和建造特色來引導學生通過課文學習來贊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老師在講解蘇州園林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影像和聲音播放優(yōu)勢,為學生播放蘇州園林的美景,從而使學生即便沒有親臨過蘇州園林當中,也能夠通過老師的情境展現(xiàn)領會到園林美景以及建筑風格等。老師在播放影音資料后在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情感滲透式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把握水平,同時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1.語文作品離不開豐富的生活實踐,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運用創(chuàng)新思維,打破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格局,將更多的生活實踐內容融入語文教學中,從而幫助學生在參與生活實踐的同時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
2.例如,老師在講到《春》這篇文章時,為了能夠提高學生對于春天的情感表達能力,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去親身觀察春天帶給大自然的變化。學生通過該親身參與觀察,可以在一草一木上看到春天帶來的生意盎然,也能夠從北歸的燕子身上看到春天的勃勃生機。學生在大自然中能夠通過充分地體驗抒發(fā)出對大自然的贊美和熱愛之情,也能夠通過自身的親身經歷與文章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
初中語文教學不僅承擔著提高學生語文知識技能的教育職責,同時也需要在初中語文課堂當中對學生進行情感的培養(yǎng),從而使學生能夠具備較高的語文素養(yǎng)。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情感教育,能夠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內容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