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祥娟 雞西市農村合作經濟服務中心
我國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是在歷史發展的具體條件產生和發展的,同時,為了適應農業經濟的發展需求,我國對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也在逐步進行著調整,尤其是在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的今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顯現出越來越高的必要性,如何從實際出發,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進行科學完善,使其更好地指導和服務于農村地區生產經營、產權保護、經濟發展,也就成為相關部門必須要重視的關鍵問題。
以民為本是國家治理的基礎,也是一些工作開展的出發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民受益,對于農民財產利益的保護是至關重要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推行中,對農村產權的確權工作也在全面推進,在確權過程中,對農村產權信息進行完整調查,明確產權歸屬,理清資產邊界,解決產權糾紛,這樣就能夠為未來農民權益的保護提供良好依據。集體經濟股份化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股份化轉變了傳統集體經濟分配模式,實現了資源的優化,對于農民受益的增加發揮著積極作用。同時,土地確權和土地流轉制度的完善,還能夠為農民利用閑置資產增加收益提供支持,進而幫助農民實現增收目標。
我國農村地區的基本經營制度為以家庭承包為核心的經營制度,這種經營制度在過去有效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經營積極性,但在新時期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的驅動下,農業發展的趨勢發生了很大改變,傳統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由于內部的一些局限性,并不能有效適應新時期的農業發展需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能夠較為有效地實現對農村資產的管理利用形式的探索,其不僅僅是對產權的明確,還包括在清晰的產權歸屬配置基礎上的經營模式創新,進而從實際出發對傳統的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制度予以創新完善,并對制度進行擴展,豐富經營制度的內涵,為農村多樣化的經營體系構建提供指導和規范保障。
農業現代化是我國社會經濟現代化發展的重點和薄弱點,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位置,但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水平卻相對不足,發展現代農業也成為新時期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我國農業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農業成為潮流趨勢,也是農業現代化的突破方向。但傳統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中一些與時代脫節的內容,以及歷史遺留的農村產權問題,也成為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因素。通過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可以對原制度內容中的不足進行完善,并針對性的解決歷史遺留的農村產權問題,這樣也就有利于強化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保護農民利益的同時,也發揮著促進農村集體財產保護工作開展的重要作用。以往由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不完善性,導致農村集體產權權屬不清,也就容易造成農村集體資產流失或被侵占,不良資產數量增加,增加農村集體財產保護的壓力。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能夠更加清晰的把握農村集體財產的情況,促進農村集體財產的動態監控和管理的效力,進而保證農村集體財產保護工作更加有效地實施。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下,對于促進農村社會環境整體的和諧穩定,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改革過程中,對于農村集體產權歸屬情況的清晰界定,能夠幫助管理部門更加有效地做好糾紛地塊的處理,同時明確農民的相關資產處置和利用權力,減少了農戶間因產權不清導致的矛盾,還能過產權向股權的轉化,提高農民對集體利益的關注度,強化農村集體的凝聚力,減少了個人破壞集體利益的情況,這些都能夠推動農村和諧穩定社會環境的構建。
農村集體資產的分配利用與農民的利益息息相關,這往往也是農民最為關注的要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改變了傳統農村集體資產分配利用方式,股份合作制的應用更加廣泛,農民以股權參與集體資產分配和利用,更容易實現資產的量化管理,在分配標準上也更加清晰,分配方案由全體村民參與確定,更容易得到集體的共同認可。而科學的資產分配利用方式也能夠提高農民參與集體生產的積極性,這又能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我國新一輪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優化農村產權管理環境,提升農村產權歸屬清晰度,保障農村地區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強化農業經濟發展活力的關鍵,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前階段,相關部門還應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入實施,發揮好制度改革創新的作用,以制度改革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更加良好的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