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景巖 機械工業出版社
筆者從事出版工作14 年多,從一線的選題策劃到選題策劃的把關管理工作,再到質量管理工作,筆者深知圖書的源頭——選題策劃對后續圖書內容質量、編校質量的影響。
在質量管理的實際工作中發現,策劃做得不好,后續流程只能是補破罐子,對從根本上提高稿件質量沒有太大的作用。雖然作者是稿件質量的直接責任者,但是策劃編輯工作是否到位對稿件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圖書策劃的道就是精準的讀者定位,之后才會創新、生成圖書的內容大綱,然后由大綱而得圖書體例和具體內容……在書稿終審過程中發現的很多問題都與圖書讀者對象定位不準或出現偏差有關,下面列舉的多數都是關系稿件質量的關鍵問題,編輯加工階段想修改就會牽一發動全身,修改難度很大。
(1)書名、讀者定位與內容選材不符,如某技術圖書書名顯示為該門技術入門,讀者定位為初級入門人員,但是書中內容實際難度較大,不適合初級入門者學習;再如某書名顯示該書講述的是某方面的新技術,但是內容中老舊內容仍然很多,所舉案例也年代久遠。
(2)內容簡介與書名、目錄互不匹配。這類情況多數出現在書名明顯湊流量、蹭熱點的選題中,明顯是掛羊頭賣狗肉。
(3)與書名緊扣的主要章節內容安排偏少,次要內容安排偏多,如各種歷史、文化、發展歷程、概念介紹、趨勢性的內容占據大部分篇幅,有喧賓奪主之嫌。
(4)目錄無主線或寫作主線混亂,邏輯混亂,關系梳理得不夠充分,只顧羅列新概念,卻沒有將概念有機聯系到主題上。目錄章節內容有重復,需要整體調整篇章結構。
(5)體例格式與書名不搭,如書名是項目式,內容是傳統體例;書名說的是圖解,但是正文圖片較少;有的教材說是模塊式或者任務式的,但是內容安排上卻沒有按模塊、任務安排。
(6)書中引用案例的實際意義不大。目前很多圖書都以案例引入相關實操方法、理論知識,但是案例的實用價值并不高,如一些工程軟件類圖書,所舉案例為怎么用軟件畫一個勺子,這樣的案例跟工程實際相去甚遠。
(7)“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圖書也要呼應時代要求,符合時代特點,反映時代精神。但是,有的圖書從立意、眼界到圖書格調的時代特色不十分鮮明。
上述問題一旦形成,在編輯加工和復審、終審階段便很難修改,更多的是無法修改。要避免上述問題,就要求策劃編輯在策劃過程中做好如下工作:
(1)及時跟蹤做好已申報選題的改進工作。對已經審批通過的選題做好優化改進工作,廣泛聽取讀者和其他編輯的意見,進一步確定讀者對象,從而優化大綱,確定體例格式。
(2)加強作者寫作過程中的管理工作。包括作者寫作初期部分樣章的審核,尤其注意政治性、創新性(防止剽竊)、先進性(要符合時代基調)、科學性、思想性、可讀性;要經常聯系作者,掌握作者的寫作情況和進度,及時解決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醒作者要做到稿件的齊清定、統一和連續。
(3)做好成稿過程的再策劃工作。通讀書稿,了解書稿內容和特點,了解稿件整體質量和水平;與已出版的同類作品進行比較,以便于衡量稿件的先進性和創新性;最后,對書稿的基本內容、表現形式做出評價,看是否達到了策劃要求,是否符合出版質量要求,決定取舍或提出修改意見,讓作者進行二次創作。
有的圖書內容涉及地圖、宗教、政治等意識形態問題,這種圖書雖在少數,但策劃編輯也應提醒作者規避類似問題。意識形態工作應該是我們腦中時刻緊繃的一根弦。
工作中,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感覺某圖書內容似乎不合適,書稿中的某些說法、定義似乎欠妥,圖書品位、格調不太高,為了制造噱頭、吸引目光而使用低俗、庸俗、媚俗的內容,圖書提及了某企業的某些問題……類似這樣的問題,都可以一一記錄在加工記錄、復審記錄、終審記錄中,或者直接咨詢各位總審人員。對意識形態問題堅決不能放過。
目前,我們多數編輯對我國的歷史、地圖、宗教、港澳臺等有關意識形態的相關說法基本都比較重視,但是對其他國家的宗教、歷史等還缺乏足夠的重視。類似,還有其他國家的地圖等也要引起我們的重視。有關地圖的使用、審核和注意事項,請參考《地圖審核管理規定》。
遇到問題要勇于提出。把所有意識形態問題消滅在出版流程內,再嚴重也是小問題,而再小的意識形態問題,圖書銷售出去了,都是大問題。我們應該樹立全局意識,意識形態問題是關系出版單位生計的大事,出現了就嚴格把關。導向問題無小事,把握尺度寧嚴勿松。
隨著新媒體內容、新的呈現方式的不斷涌現,圖書也出現了掃碼看圖、看視頻、看附加文字,書配APP 等增值項目,這些內容多數是作者提供,或是外包制作。這部分內容往往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同時這些內容又是意識形態的重點雷區。
綜上所述,無論是稿件的內容質量,還是相關的意識形態問題,都是策劃編輯在策劃初期就應該與作者交代和溝通的重點內容,在圖書策劃的全流程都應該予以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