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南通愛德信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當中,內部審計和績效評價是兩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在傳統的模式下,內部審計和績效評價是處于割裂態勢的。現代內部審計工作通過對會計資料的審計,可以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及時性;揭露經濟活動中的錯弊;揭示經營活動中的損失浪費現象保護財產安全;保證單位遵守財經法紀;通過審查分析提出積極的建議改善經營管理。但由于和績效評價之間沒有實現有效聯系,導致企業內部的審計工作和評價工作難以協同進行,不利于企業的風險把控,并且效益提升也會受到阻礙。內部審計和績效評價之間應該要有所結合,內部審計結果用于績效評價不僅會降低審計成本,還會提升建議的可操作性。所以需要對二者割裂發展的問題做出處理,促進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實現進一步發展[1]。
就我國社會當前的整體發展態勢來看,整體經濟結構的改革,導致企業的發展環境產生了變化,促使企業的發展制度等方面也應與時俱進。在不斷的創新改革過程當中,企業的效益和企業的管理也逐漸成為審計工作開展的主要考核目標。從企業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當前需要逐步推動內部審計工作朝著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角度發展。通過內部審計工作的進行,能夠對企業當前的經濟效益做出準確評價,并且找到企業發展過程當中的不足之處,從內控制度方面出發對問題出現的原因做出分析,對企業發展的經濟效益做出有效評價。而績效評價也是對企業當前發展狀況進行評價的一種重要方式,可以對企業當前的發展效益和各個部門員工的具體工作狀況做出公平公正客觀的評價,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當前的債務風險等方面的內容做出合理評價和預測[2]。在進行評價的過程當中,財務管理部門所提供的各種信息,也會對最終績效評價的質量和可靠性起到直接的影響。由于在過去長期的發展過程當中,內部審計和績效評價處于割裂的狀態,所以當前的績效評價機制還相應存在著一定弊端,因此在現代企業發展制度下,難以發揮出有效作用,缺少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基于此,需要將內部審計用于績效評價[3]。
通過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可以對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工作現狀做出分析。對于各個部門之間的經營信息,能夠提前進行收取,這樣一來便為績效評價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通過績效評價工作的開展,能夠對企業的發展現狀有一個更加明確的掌控,然后對各個部門的發展做出客觀評價并論功行賞。開展績效評價的基礎是各個部門的賬面信息,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能夠對賬面數據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加以保障,使得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與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能夠更具規范性。各種數據信息出現錯誤的概率降低,那么也會對最終考核評價結果的準確度加以保障,使得企業可以及時發現當前發展過程當中所出現的問題,繼而在未來的發展過程當中,可以采取更多優化措施來做出處理[4]。
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保障了績效評價過程當中所涉及的各項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整個績效評價工作的可操作性大大提高。在對相關的評價信息進行收集時,必須要通過內部審計來對企業內部各個環節的工作內容進行嚴格考核,從而得以獲得信息資料。一般情況下,內部審計是對歷史財務數據進行審查和評價,借助對發展態勢的準確預判可以看出績效評價項目的經濟性、效益性和實現預計目標的可行性。通過改善以往審計后提出的控制薄弱環節,促進績效項目的內部管理控制,使得績效評價的基礎更可靠數據更詳實,對未來情況的分析和預測更精準。從而整個績效評價體系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也便由此而得到了保障,真正發揮了績效評價體系的價值。
對于現代企業的發展來說,企業內部各部門的有機協調不僅可以讓有效信息及時傳遞,還可以降低企業管理成本、減少重復勞動、提升效率,準確預測把握未來,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因此內部審計和績效評價之間的割裂或者聯動不順暢都不利于企業發展。從實務操作中可以看出,績效評價工作是不能完全獨立的,沒有內部審計工作的支持,績效評價工作的開展會多走彎路,難以在第一時間獲取有效信息難以推動企業發展,所以通過內部審計結果在績效評價當中的應用,可以有效的促進二者之間的聯合[5]。雖然這兩種工作在目標、方法、方向、評價標準上都有著本質的區別,但是就操作層面而言,還是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加強內部審計和績效評價的聯動,可以使信息漏洞得以解決,使績效評價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在對企業發展進行評價、預測和監督的過程當中,及時發現企業的潛在風險和違規現象,并及時采取解決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出現損失以實現更高更大更強的經營目標。
綜上,就現代企業的發展來說,內部審計工作和績效評價工作之間應該要有更加緊密的聯系,針對當前發展的現狀,需要建立聯動機制并將其制度化。加強內部審計在績效評價中的應用,并且逐漸的將應用的價值凸顯出來。在二者的有效配合下,企業自身的價值會相應得到提高,并且運營的載體也能夠相應得到改善,通過對現有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使得企業內部各個部門間的優勢都能夠發揮出來,繼而得以實現價值增加和運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