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南充供電公司
電力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進程中至關重要的基礎能源產業,其建設規模也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進程中用電需求的不斷增加而不斷擴大,配電線路設備質量工藝先進水平也大幅度上升,以往配電線路維護管理模式及運行檢修模式已無法適應現代電力網絡生產管理需求。基于此,主動適應新情況,進一步完善配電線路運行維護體系,精益運行維護方案,就成為配電線路運行維護人員面臨的主要任務。
配網架空線路是我國比較主要的電力結構體系,是一種絕緣子將輸電導線固定于塔桿之上,滿足電能傳輸需求的輸電線路設施。目前我國這種線路設施主要構成包括導線、塔桿及其他輔助設施,具有技術成熟、施工難度低、成本低等特點[1]。針對10kV配網架空線路的運維檢修,也就是對這些設施進行管理、維護、排除故障,保證線路輸電正常穩定和設施安全性的過程。而考慮到運維檢修工作多是帶電作業,需要考慮維修人員及設施的安全。運維檢修工作難點:覆蓋范圍廣。架空線路是我國主要的輸電線路,每個地區這種線路設施的覆蓋面極廣,同時很多地區塔桿等電力設施規模也很大。這就意味著運維檢修團隊負責的工作范圍很大,因此很多單位就面臨著人手不夠、經費不足的問題;環境影響因素大。配電線路大多數都架設在露天環境下,線路設施很容易受到各種自然因素的影響。
首先要檢查桿塔周圍的土質與水泥埋深情況,看桿塔是否有開裂、損傷、下沉。然后開始檢查桿塔的部件穩固狀況,先要看其零部件是否缺少,如螺帽或螺栓是否有缺損、拉線是否有松動現象、鐵塔等鐵器是否出現銹蝕,水泥桿是否有裂紋、露筋等情況。對存在的問題或者薄弱環節需要及時做處理,以免發生桿塔倒塌事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電力的需要也在不斷地增加。為了保障電力能夠安全、高效的輸送到千家萬戶,電力需要用更好的科學技術來保證電力的正常運轉。一些發達地區也引進了先進的10kV及以下的配電線路的檢修技術,如紅外測溫技術。該技術可以探明電路發熱地點,而電路故障多有發熱問題,所以就能很快的解決故障[1]。
針對交叉跨越線路隱患治理,應從配電線路周邊地質條件入手,深層次分析周邊生態環境對配電線路所造成安全隱患,避開鳥類遷徙棲息地區。同時根據大跨越段特點,設置專門維護及隱患處理班組,以洪汛、大風、覆冰、雷電活動頻繁季節為重點,安排專門人員監控記錄并安裝自動檢測設備。在這個基礎上,強化開展基礎、地線、絕緣子、桿塔、防誤動、防冰雪、測振、拉線、導線、防洪、金具、防雷等檢測裝置維修及分析。每間隔一定時期對導線、地線進行振動測量。結合長期不間斷的覆冰、氣象、雷電、水文觀測記錄、分析調查,可以降低交叉跨越線路隱患治理難度。特別是重污區,可以建立特殊區域隱患處理責任制度,定期測量等值鹽密(表征電氣設備外絕緣污穢程度的等值),了解污穢性質、絕緣子表面積污速率、污穢程度、氣象變化規律。同時根據不同性質的污穢物質,確定對應的防污閃措施。隨后下達通知書責令相關人員落實防污閃措施,保證交叉跨越線路隱患治理效果。
在維護作業中強調“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從而提高維護作業的效率和質量。另外,為了提高運維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還應該制定合理的獎懲制度,對表現優異的工作人員實施獎勵,反之,應該進行嚴厲的批評和懲罰。此外,輸電線路維護工作不能單純依靠電力企業,還應該擴充社會力量,所以必須加大保護輸電設備的宣傳力度,提高社會民眾保護輸電設備的意識[2]。
在配電線路運行的過程中,線路周邊環境對線路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在已經鋪設好的配電線一米之內不能有任何的臨時建筑物或者固定的建筑物存在,并且需要禁止車輛從這里通過,從而保證配電線的運維效率。在配電線路的經過處可以放置不同顏色的警示燈來做標識,在拐彎處、節點等地方需要設置更加明顯的標志,否則就會出現嚴重的事故。每年冬季需要對線路通道的兩側,還有線路下方的樹木進行徹底的剪修,這樣才能保證線路的暢通無阻。絕緣子還需要進行定期的清掃,并及時更換不合格的絕緣子,并清除桿塔上的鳥窩等雜物。做好10kV及以下的配電線路危險點的預判,有著重大意義,如果能對其進行預判就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損失。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能夠保證預判的正確與精準度,有關的技術人員需要深入實地進行檢查,明確其檢修的對象與檢修的內容,制定相應的檢修方案,劃清檢修重點并總結相關經驗[3]。
綜上所述,配電線路運行維護是電力網絡平穩運行的主要保障手段,需要運行維護人員秉承強烈的責任意識、敬業精神,依托豐富的運行維護經驗及專業技術,掌握配電線路變化規律,了解配電線路周邊環境及沿線地形地貌變化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巡檢資源應用方案,強化開展交叉跨越線路隱患治理,突破線路防護區樹木及建筑障礙,保障配電線路運行作業有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