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瀚 西南財經大學經貿外語學院
語言本身就是一種交流的工作,財經英語的出現是語言為了更好地配合我國經濟發展而產生的一種專門性語言工具。語言與經濟的不斷融合產生了語言經濟學的雛形,作為一種交叉學科語言經濟學包含多種經濟因素和言語因素。財經英語作為與金融行業緊密相連的語言學科,其語言特色在財經的大背景下進行了更新和變動,變得更加符合財經行業的使用。本文通過對語言經濟學和財經英語進行分別的研究,最后融合兩者的特點探究兩者之間的關系。
語言經濟學起源于西方發達國家,西方學者在研究中發現語言除是一門工具外,還具有人力成本,美國經濟學家Jacob Marschak 首次提出語言經濟學的概念,在他的理論中,語言具有經濟學的本質特征即在價值、效用、效益和成本。語言經濟學的出現,原本是為了研究跨語言使用者在使用第二外語時,如何以最低的成本獲取較大的收益,換句話說也就是以最少的學習時間學會第二外語,并且語言學習者可以熟練使用語言。這就是語言經濟學中成本、效用、效益的具體體現。而在后續的研究中,歐洲國家學者開始研究習得第二外語的人群與收入之間的關系,從經濟學角度而言就是考量語言學習對個人經濟狀況的影響。也就是從語言經濟學角度來分析語言和經濟之間互相的促進和發展。
我國的語言經濟學研究開展的時間較晚,最重要的一步是2004年山東大學設立了我國第一次語言經濟學研究所,從這開始我國的語言經濟學研究進入了迅猛發展的階段,并且結合我國改革開放的實際,在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上都取得了較多的成果。
財經英語就是結合時代發展的背景,創設的一種專門進行財經交流的方式。在當前社會發展中金融和經濟緊密結合的狀態下,財經英語主要服務于金融行業的各個領域當中,無論是股票、期貨、證券、國債還是其他金融產品,都需要財經英語作為橋梁搭建在中國與國際經濟的交流當中。所以運用財經英語可以更好地服務金融業的發展,同時也順應著時代的發展趨勢。
第一,財經英語體現了省力原則。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收益是經濟學視中最通俗易懂但又不會改變的真理,在語言經濟學視角下這一原理依然使用。具體而言由于財經英語自身獨有的特性,所以在溝通交流中可以采用通用簡稱、對詞語的專門定義等方式,言簡意賅技能保證信息的快速又可以確保信息的準確,例如“future(原意是未來)在財經英語中就是”期貨“的意思。這就是省力原則的具體體現。
第二,財經英語體現的效益原則。在語言經濟學理論下,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成本,人們學習語言尤其是第二外語的內因,大多都是為了能夠產生直觀可見的經濟效益,所以財經英語也同樣體現了經濟學中的效益原則。換句話說,在當前的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只會英語已經遠遠不足以追趕對外開放的步伐。需要學習其他的第二外語來持續為企業、為個人創造效益。而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付出成本進行學習其他外語的人,他們的經濟效益就會水漲船高,這是由于這些學習者提升了人力成本,自然創收的經濟效益就很加大。
第三,財經英語體現了市場需求原則。在市場經濟下,有能力的個體會在市場中更受追捧,他們所獲得的收益也會比其他人更高,需求由價值決定,個體的價值越高那么市場的需求也就越大。所以這樣的市場經濟倒逼財經英語的使用者不斷提升語言能力,如果沒有足夠豐富的金融知識和熟練的語言背景,在語言經濟學視角下的財經英語市場,就很容易被擠出市場。市場對于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渴求也在不斷督促從業人員提升自身的語言能力和經濟學知識;同時這樣的人才能力提升也可以給財經英語市場提供更高標準的定位和服務。兩者相輔相成,既完善國內財經英語標準,又提升從業人員水平。
財經英語作為一種較為新穎的英語形式,正在逐漸發展成為我國對外貿易交流中的重要工具,而對財經英語的研究,過往大多是集中在語言學文本和應用語言學中的研究,沒有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從語言經濟學視角下對財經英語進行分析,是一種較為新穎的研究方法。本文是采用經濟學的模式來對語言學進行的分析,在對語言學的研究中使用了經濟學的思維,探討財經英語的經濟效益、經濟價值、經濟成本,可以使讀者更加簡單明了地理解語言經濟學對財經英語發展的幫助,也可以使讀者對于財經英語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有所了解。從而幫助公眾對語言學視角下的財經英語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