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祥 寧夏弘地設計院有限公司
近自然森林經營模式是一種現代化的森林資源開發思維,帶動了林業產業的進步,由于各種因素的干擾,當前一些地區關于近自然森林經營還存有認知方面的偏差,致使森林撫育工作的品質和效果很難提高,為了可以解決這種現狀,本文結合實際情況,以某地區的森林撫育經營現狀作為案例,經過綜合性的分析,來確定近自然森林經營結構下,森林撫育的方法,以保證近自然森林經營思想在森林撫育當中的有效應用。筆者在本文中介紹了2014年—2017年某地區運用近自然森林經營模式,進行森林經營,2017年—2019年該地區實行傳統森林撫育模式經營,并設置一定的樣地,兩種經營模式的共同目標是根據人為干預來提升森林經營品質,但是兩者又存有很多的不同之處。
森林撫育技術能夠有效的提升林木質量。在森林林木質量的實際評估中,可以根據木材的機械物理性質、數量、規格以及材質等對其進行判斷與衡量,并在為森林提供撫育以后,有效提升林木的高度和胸徑,增加同胸徑的優秀林木比例,改善和提升林木的質量,在撫育結束以后,顯著地提升優質木和油松的比例。其次是通過森林撫育技術可以對森林的樹種結構予以優化。在對森林進行撫育之前,森林的草本層、喬木和灌木成等,樹種較為單一,并且多數屬于很常見的鄉土樹種,此外在森林內部還有大量的瀕死木以及枯死木等,在使用了森林撫育技術以后,可以更好地保護珍稀樹種,同時也能夠清理一些枯死木、生長較差的樹木,為樹種提供更廣闊的空間生長,這也能夠有效的優化樹種結構。此外,樹木自身的生長環境也可以得到相應的優化和改善。進過森林撫育技術的處理后,讓林相效果更加優良,有效優化森林的生態環境。森林撫育技術可以提升森林的健康狀況。利用森林撫育技術,對于一些有害的林木及時清理,更好的提升其光照和通風條件,改善林木生存的環境狀況,并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提升林木對于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抵抗力,所以,在林間進行森林撫育技術時,可以通過割灌、修枝等手段進行處理,以此保證林木得到更加健康的成長。
林業建設中采取森林撫育經營措施,需要始終貫徹森林的生態自然原則,在發揮森林經營效益時也要重視自然動力的運用。自然環境能夠給予森林植被更好的生產條件,在森林撫育經營中要從自然的角度去提高林業建設能力。通過合理調整光照、水分和土壤養分等,保證森林植被在自然演化規律模式下獲得更好的生存機會。
撫育間伐是一項組織性、技術性都很強的工作,正式開展間伐之前,應當做好規劃,安排好相應的工作,避免浪費過多的人力、物力,也避免對森林造成無謂的破壞;要把好技術關,技術工作交給技術員;施工過程中,監督部門要加強監督,認真檢查;工作結束之后,加強驗收管理,總結經驗教訓。
林區自身的生產特點決定了其在生產中具有薄弱的問題,這也就意味著要做好森林撫育工作,必須要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當前國內林區防護措施較為薄弱。林區本身的面積很大,所以一些細節往往會出現隱患,相關部門應當從防護措施處進行調整與優化,并實現防護措施的全面覆蓋。此外許多不法分子進入林區亂砍濫發,對林區的生長造成了較大的威脅,所以應當從違法砍伐的管理著手,建立健全森林保護制度,降低損害,并逐步構建出健全的森林防護體系。森林撫育需要與之相匹配的監管體系,通過監管體系推動森林撫育工作。當前國內森林撫育監管過程中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和漏洞,在監管體系上有待健全,應當及時的對其進行調整和優化。所以應當將管理、監督、審核以及檢驗等有機的融合起來,并構建成為完整性的監督管理體系,從而確保森林撫育工作得到有效和全面的監管。在構建監管體系的過程中,應當集中凸顯森林撫育技術的評價和檢測,建立健全森林撫育的檔案,并開展相應的檢測工作,為其提供相應的評估,對森林的撫育技術提供更加全面的評價,積極的構建出相應的撫育經驗,深度挖掘需要注意的要點,從而在森林撫育過程中拓展森林保護的效果,提升森林撫育工作的質量。
林業建設中的森林撫育經營,還要綜合考慮森林植被的不同屬性。通過森林分類經營,能夠提高森林整體的經濟性。森林撫育經營離不開人工造林和人工管理,在原始生態林木的保護中,增加經濟林的種植,可以更好地提升林業建設的覆蓋面積,同時也提高森林撫育經營的成效,實現不同林木的相互融合,能夠發揮功用,實現森林植被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森林撫育是一項成效長遠的繁重任務,需要建立相關組織機構,加強分工領導,制定明晰可行工作制度,層層細化落實撫育責任,做到目標明確,監督到位。今后應不斷創新森林撫育機制,優化各項撫育措施,推行責任追究制,積極采用專業撫育隊伍,嚴格按照撫育設計施工,確保作業質量,推進森林撫育工作良性開展。此外,撫育工作還應進行成效長期監測,為解決森林撫育中潛在和突出問題提供及時的保障。
森林撫育經營在現代林業建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作為林業建設而言需要從多個方面去提升森林撫育經營的效果,將森林撫育經營作為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