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 山東黃河河務局會計核算中心
企業的財務風險作為檢驗企業經營狀況的一種重要指標,直接關系著企業的生產、發展以及其經濟效益。近幾年,隨著國家水利建設制度的相繼出臺以及企業公司法規的不斷完善,黃河水利施工企業完成了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轉化,并借助黃河水系內的施工市場逐漸站穩了腳跟[1]。然而要在復雜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一席之地,企業只有不斷加強風險的管控能力,實現財務風險的有效防范與應對才能維持水利施工企業的生產經營與穩健發展。
無論在水利工程的投標,施工以及竣工環節都存在著一定的財務風險。在投標過程中,部分水利施工單位為了提高中標成功率往往設立不合理的標價,而建設單位因資金限制常采用BT模式進行工程建設,相應的施工單位為保證工程的順利完工,往往需要提前墊付大量資金,一旦出現管理的疏漏以及施工的不合理就會導致工程質量不達標,施工工期延誤等問題必將使企業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在工程竣工后未及時準確進行工程決算必將導致工程款項結算的延誤,從而影響企業資金的正常運作,極大增加了水利企業財務危機發生的概率。
企業經營管理不善造成的財務風險主要包括籌資風險、內部控制風險、成本控制風險及會計信息風險。水利工程資金籌集不到位必定造成企業難以到期完成本息的償付。內部控制的失職將導致財務行為管控不佳,難以保證企業利益的最大化。成本控制的失算必將加重工程施工的資金負擔。會計信息的失真將導致企業失去市場競爭力。
加強企業人員的專業培訓,提高財務風險的敏銳度,樹立風險防控的意識,進一步增強水利企業財務部門對于風險判別與風險應對相關的知識與技能掌握,從而提升風險的預判能力并對潛在風險進行及時規避,并做到在風險來臨時能利用有效措施進行強有力的應對[2]。另外,根據水利施工生產經營的特點與財務管理的需求設置風險預警系統,將一些敏感的財務指標與可靠的風險數據納入風險預警體系,并對各項財務活動進行時事的監督,預判企業面臨的潛在財務危機,并對企業管理者給予警示,從而有效的降低風險的發生概率,減弱財務風險對于企業正常生產運作的威脅。
水利工程投標需在確認工程項目資金充足,招標單位資信可靠的前提下編制合理的標書文件,并在確保項目盈利的基礎上科學計算標價,設置合理的降價幅度,從而提高投標的成功率。在施工建設中要重視施工全員,施工設備,施工工期及工程質量的管控,進一步優化施工方案,實行全面成本控制,在保證水利項目工程進度和質量的前提下實現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目標。制定經濟可行的技術組織措施計劃,科學合理的控制技術革新、組織優化等方面的費用。在工程竣工后積極辦理竣工驗收并組織竣工結算,確保工程款的回收進度,避免企業因工程款回收不及時造成內部資金鏈的斷裂。企業需根據當前的建筑業的發展政策與實際需求組建專業的財務管理團隊,對工程資金項目中具有潛在威脅的風險因素提高警惕,同時制定全面的防范應對計劃。進一步強化管理層的財務監督職能,加強對具有風險可能性的環節與部門的管控力度,將風險概率降到最低,為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盈利能力的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對于改進企業的財務管理,充分發揮監督職能,維護正常的生產經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水利施工單位需健全內部的財務管理體系,改革并優化企業的內部審核,確保財務計劃的合規制定,財務活動的合理控制,財務決策的科學決斷。重視發揮審計監督的職能作用,從而實現對于財務風險及時是識別,預判以及防控,并利用高效科學的應對措施將風險帶來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有效保證財務信息的全面性,真實性,準確性,避免信息失真對公司財務帶來的損失。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為企業有效避免風險危機,推動財務工作穩中有序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撐。
綜上所述,財務風險防控是水利施工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對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與長久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相關施工企業必須加強財務風險預防與管理的重視度,提高企業人員的風險防控意識,強化加強財務監督管理,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嚴格規范各項財務活動,采取有效的風險防范和管控措施,避免財務危機的發生,從而幫助企業在激烈行業競爭中穩步發展,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