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國英 韓超 山東省濟寧衛生學校
職業教育是大國工匠的搖籃,隨著職業教育體制的改革不斷深入推進,國家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助推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在中職院校財務管理活動中,風險管理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當前財務管理活動中,還存在諸多風險,不利于現代職業院校的穩健長遠發展。
受制于傳統財務活動風險管理思維的制約,在實際的管理活動中,往往存在成果應用能力孱弱,財務風險管理意識缺乏等結構性問題,嚴重影響了院校財務風險管理質量。如院校財務管理的認識上,還僅局限于實現財務收支平衡層面,并未真正理解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使院校風險管理制度難以高質量落實[1]。
針對職業院校的財務管理而言,其涉及的內容眾多,管理結構復雜,其系統性的管理屬性,必然要求要匹配更為完善的管理模式予以支持。但從目前的管理實際來看,院校在財務活動風險管理上,其采取的實踐模式仍然以傳統框架為主,未建立財務管理的獨立性平臺,且缺乏有效的評估及監管,財務資金的流動存在諸多潛在漏洞和風險。
職業院校的特殊結構及地位,決定了其主要的財務風險來源于貸款及投資。一般而言,在以往的財務活動中,由于風險系數本身較低,導致職業院校在面對全新的經濟形勢時,仍然存有固有的投資貸款思維,盲目地開展大規模財務活動,而忽視了對財務活動風險控制的關注,進而使諸多潛在風險得以生存,一旦遇到爆發的時機,將給院校財務管理帶來致命打擊[2]。
當前中職院校在實際工作中主要側重于營收,而對于內部監督管理層面不夠關注,加之長期的歷史遺留問題,使管理機制略顯欠缺,無法在短期內完成有效的管理控制,無疑增加了財務活動風險管理的難度,風險系數也相應增加。
思維是行為的先導,這在職業院校財務活動風險管理中同樣適用。針對傳統管理思維中風險管理意識不強的問題,必須要結合新時代的風險管理實際,不斷強化管理者及操作過闡的協作與控制,增強財務人員的專業素養及風險意識,重塑財務風險管理觀,真正在實踐中能夠契合于職業院校的實際,積極對財務活動實施風險評估,掌握最新的財務形勢與要求,以符合職業院校的發展利益。一方面,重視風險管理體系建設,轉變固化的管理思維,將風險管理體系融入實踐,提升風險管理的質量;另一方面,強化財務機構獨立性,在財務管理中要強化部門決策,以宏觀的視角實施財務籌劃,并為院校管理層提供必要依據,進而實現財務主體結構的優化和完善。
風險評估是風險管理機制的關鍵環節,只有滿足財務管理活動中的評估需求,才能夠達到防控風險的最終目的,提升職業院校財務的安全性。因此,對于職業院校財務管理而言,首要任務就是要健全管理機制,通過機制的優化與完善,推動風險管理流程的再造和提升,使之與新形勢下的管理模式相匹配,更好地滲透于院校財務管理之中,完成對財務活動的風險監督,確保各項貸款投資項目得到規范,以發揮出風險管理的優越性、預警性及動態性。
在長期的經營管理中,職業院校主要的財務活動風險,一般是集中于兩個方面,即經營性風險管理及投資性風險管理。在經營性風險管理中,院校財務部門應契合管理實際,加大風險管理策略的研究,針對日常的經營事項風險進行應用,以更好地保障經營活動的有序開展,并將潛在的風險扼殺于萌芽狀態,如關注辦學資金流動、教學管理投入及預算管理等,使各項財務活動得到有效掌控,確保收支平衡。在投資性風險管理中,職業院校在投資前應對投資對象實施深入分析,確認其合法性、可靠性及效益性,避免由于盲目投資所帶來的損失或風險。并且,職業院校還應發揮自身優勢,以及尋求第三方機構合作的方式,將投資項目進行全方位分析,切實保證穩定的投資回報,降低風險因素的干預。
為規避財務風險的發生,現代職業院校管理者要立足于自身實際,統籌規劃,整體設計,不斷完善內部監督各項制度,比如,財務活動的監督方向、監督范圍、監督內容,通過這樣的舉措,確保內部監督的制度化、規劃化。與此同時,現代職業院校財務管理人員還要積極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事事有人監督,并重點加強內部審計,最大限度地發揮內部監督的防微杜漸的作用,確保中職院校各項財務活動的可靠性。真實性,在這過程中財務管理人員還要嚴格要求自己,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實事求是,公正客觀,規避因為自身失誤誘發的財務風險。為從整體上提高財務管理質效,還要充分利用信息共享技術和大數據技術,依托這些先進技術,進一步加強實際執行數據與財務預算的實時對接,動態化監督中職院校的財務數據,第一時間發現問題,采取措施整改問題。加強內部審計與財務數據的對接,借助此不斷加強內部審計的全過程,從整體上提高監督強度。
總之,做好現代職業院校財務風險管理工作大有裨益,因此,現代職業院校要立足于實際,系統梳理,理順體制,完善機制,通過多管齊下,精準施策補管理短板,精督細查促財務管理質量提高,為現代職業院校的內涵式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