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中慶 張穎 呂梁職業技術學院
德是漢語常用字,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德的古字形從彳(或從行)、從直,以示遵行正道之意。“德”常用于指道德、品德,是古人追求的行為方向與上限,是成賢成圣的品質。在我國的古代政治思想歷史長河之中,“德”一直是政治行為的基石,溯本求源在“德”,本出源流在“德”,源遠流長的保證還在“德”。從周公“敬德”思想開始,歷經2000年來儒家一直堅持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再到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等等,德始終是執政之基,行政之力,成政之源。中華民族政治文化推崇高尚品德,鼓勵人們培養高尚情操,這有利于社會架構建設,有助于人類大同世界夢想的推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我們需要一支堅定理想信仰、政治品德高尚、科學知識武裝的中國共產黨員隊伍。黨員隊伍建設是我黨和國家建設的基石,關系到社會主義建設的成敗,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礎牢固,根深樹大,枝繁葉茂。隊伍能否合格,關鍵在于對入隊人員“德”的把控。適應新時代黨員隊伍建設需要從“德”入手,進行系統、科學、全面的黨員教育培訓工作。在教育培訓中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從嚴治黨,建設一支一不怕苦,二不怕累,敢打硬仗、能打勝仗、具有品德優秀、政治堅定,立場分明,理論水平高,執行能力強的合格的黨員隊伍。
學習是一種品德,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就是學習,“學”,借鑒、吸收;“習”,踐行。學習使人德、行共同進步。學習提升“德行”,“善”是“德”,保證正確原則,“善”是“行”,保證恰當、正確的執行。新時代黨員培訓工作中要突出“以德為先”。
黨員是黨組織的細胞,是執政、施政、成政的基石。需要不斷“學習”,提升“德行”,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員教育培訓,為加強和規范黨員教育培訓,2019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2019—2023年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著重從各級黨組織的定位、任務、培訓目標和原則進行了整體規劃。《規劃》突出了“以德為先”的要求,突出了黨員隊伍的政治品質是事關推進黨的健康成長以及全面推進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成敗的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黨依靠學習創造了歷史,更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世界多元化日趨明顯,和平與發展仍是世界的主旋律,但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不合理的政治經濟秩序仍在影響著世界人民追求和平與發展的腳步。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局勢,我們必須堅定立場,堅定夢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面對當今世界發展紛繁復雜的形勢需要我們黨員不斷學習、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用馬克思主義辯證的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以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建設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之路。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宏偉藍圖承載著所有中國人的夢想,我們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其實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需要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我們會碰到很多艱難險阻,我們也必須披荊斬路。只有“學習”才是我們前進的保證。“學”與“習”交相呼應,相得益彰。只有堅持并提升學習的品質,才能保持社會主義建設的熱情、正確的方向;只有學習,才能找出分析、解決問題的科學出路。
新時代黨員教育培訓工作的目的就是提高全體黨員干部“德”“行”的品質。《2019-2023年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就是以培訓學習為途徑,以提升黨員“德”“行”的政治品質為保證,打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格黨員隊伍。根據《2019—2023年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規定,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建設總要求,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合格、執行紀律合格、品德合格、發揮作用合格的新時代黨員隊伍。要實現這個目標,在新時代黨員教育培訓工作中必須要貫穿“以德為先”。
1.黨員干部教育培訓中堅持“以德為先”為一條紅線。作為黨員隊伍所必須學習的“德”,第一位的應該是政治操守,也就是政治品德。廣大黨員干部要做到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才能有責任當擔。改革開放走到今天,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欣欣向榮,成就斐然。但我們的黨員干部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誘惑與陷阱,需要有堅定的政治信仰、政治品德。“有了第一次的特例,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在背離黨的宗旨的道路上就會越滑越遠,走向黨和人民的對立面。“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政治品德不過關的人,要堅決剔除出黨的隊伍。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今天講的“德”,首先是政治品德。廣大黨員干部要做到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才能有責任當擔。
2.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是黨的思想建設重要環節,其中要彰顯“以德為先”的魅力所在。黨的思想建設重在“思想”二字,是要在“意識”和“認識”領域建黨。通過培訓,對黨員同志以科學的輿論引導,先進的事跡感染、高尚的精神塑造,優秀的作品熏陶,提升其政治信仰、政治品德、對黨忠誠。在“意識”領域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站位,在“認識”上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來踐行。意在行先,以德為范。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需要心中有黨,心中有人民的優秀黨員。這是我們社會主義建設成敗的關鍵。在黨的教育培訓過程中,在黨內政治生活和組織生活等方面,也要貫穿“以德為先”,以德定優。把“德”作為學習考核的顯優項加以參考,彰顯“以德為先”的評價魅力。
3.黨員教育培訓要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中堅持黨員選拔原則為“以德為先”。黨是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宏偉藍圖的設計者、領導者和最核心的執行者,是成功實現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目標的保證。而黨員的政治品德則是黨的方針、政策、規劃得以正確執行的保證。政治品質有瑕疵,在執行時皆可能“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故而黨員教育培訓要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通過教育培訓,提升廣大黨員干部的理論素養、政治品德、業務水平。讓德才兼備的優秀黨員干部脫穎而出,既要強調才干,更要注重人品,“德、能、勤、績”,以德為先。
縱觀古今,黨領導我們進行的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件前無古人的壯舉。對比中外,黨領導我們正在實現一個個人類奇跡。我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不僅解決了全世界最多人口國家的溫飽問題,并且即將實現全面小康。我們還將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戰略。回首歷史,篳路藍縷,艱苦奮斗,成果斐然,自豪無限;展望未來,任重道遠,無路可鑒,無路可退,尚需“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志氣,更要有“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的執行力。堅定地政治信仰、百折不扣的執行力度,正是我們現代化建設的政治品質。
面對新時代黨員隊伍建設需要,在《規劃》中提出用5年時間,有計劃分層次高質量開展黨員教育培訓,把全體黨員普遍輪訓一遍。按照黨員培訓總要求我們要做到在各類、各層級黨員教育培育過程中,首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理論相承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扎實學習,其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馬克思中國化最新的理論成果是黨員教育培訓組織的重要環節。其次,將黨員培訓整體規劃,做到全員覆蓋。以黨支部作為黨的基礎組織,在日常黨支部活動中,以黨小組學習、黨員主題教育活動日為途徑,突出黨員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為突破口,推動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全員參與學習。最后,緊緊抓住本單位本支部的黨建品牌,將主題特色與黨員培訓活動相結合,其中,增添道德部分,堅持做到黨員政治純潔性教育,做到新時代的黨員不僅業務能力強,而且道德思想品質也要高。
新時代黨員教育培訓要體現新時代的特征。首先,利用網絡信息的優勢打造線上黨員培訓的平臺,以“三晉先鋒”為龍頭,同時充分利用當前先進的網絡形式,如微信公眾號、騰訊視頻等媒體,開展在線教育,使更多黨員們隨時隨地可接受到相關知識的培訓學習,消除時間、空間的制約。其次,黨員教育培訓需要從內容上進行改革,可以按照不同崗位、職級、黨齡等進行分類指導以區別層次。針對基層黨員,學習重點放在貫徹落實黨的指導方針、保持黨員先進性以及黨員監督職責發揮中,與崗位管理需要相結合,起到帶頭模范榜樣作用。有效解決實際工作過程中發現的黨員思想道德動態,做到思想道德教育貫穿黨員教育培訓。
此外,加強教育培訓的靈活性,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注重將培訓內容與時事、身邊的人與事緊密結合,用生動的事跡與事件作為教學案例,增加黨員教育培訓課程的德育效果。
堅持把理想信念鑄入黨員靈魂,將理想信念教育作為黨員教育培訓必要一環。信仰是共產黨人的生命和靈魂,堅定的理想信念就是黨員德的根本標準,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德就有了靈魂。廣大黨員干部要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信心,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在各種困難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堅守底線,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思想基礎。
在黨員教育培訓中每位黨員增強政治自覺,增強拒腐防變的思想自覺,增強依法依紀的行動自覺。切實做到嚴守紀律紅線、嚴守規矩底線、守好理想標線,永葆共產黨員拒腐蝕、永不沾的政治本色。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歷史任務。同時,在踐行“以德為先”的培訓過程中,我們應該本著“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則”,就不同的道德聲音進行深入探討,統一思想,防微杜漸,切實提高參訓黨員的思想意識再上新臺階:緊守“德”的前線,“法”的底線,“行”的紅線。
“一葉秋風起,萬木蕭瑟寒。蟻潰千里堤,德失天下亡。”德是立身之本,德是萬世之基,德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有力保障。在新時代黨員教育培訓工作中必須堅持“以德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