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鵬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生態環境局
伴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對于環境應急監測工作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要想用最短的時間處理好各類突發性環境事件,必須要以環境應急監測數據作為參考依據,準確把握環境污染物質的來源、濃度、變化趨勢,采取科學合理的應對措施,促使突發性環境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然而從當前環境應急監測工作實施現狀來看暴露出的問題較多,難以滿足新時期對突發性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理實際需求,應積極扭轉傳統工作思路,加大改革和創新力度,完善環境應急監測制度和體系,優化方式方法,提高工作質量,從而促進突發性環境應急監測工作的長效開展。
作為突發性環境應急監測工作的主要實施者,監測人員身上肩負著重大責任,他們的專業素質能力更是會直接關系到實際工作成效,這一點需要環境監測部門予以明確。可是通過對突發性環境應急監測隊伍現狀的分析不難發現,監測人員的綜合素質有待提升,他們并不能夠很好的勝任崗位工作,不僅上崗之前沒有接受過系統性的培訓,而且平時工作中很少組織應急演練,導致監測人員的應對經驗不足,在出現突發性環境事件時不能提取到完整可靠的數據,極大制約了污染防控工作的實施腳步。
我國突發性環境應急監測體系建設受到各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較大,經濟發達地區投入的資金通常比較充裕,購買的儀器設備質量性能比較可靠,給突發性環境應急監測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物質上的堅實保障。反之,那些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沒有充足資金可以用于投入到環境應急監測設備的購置及維護管理上,所用設備科技含量較低,老化現象嚴重,難以保證提取數據的真實性和時效性,將會給突發性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理帶來一定困難,無法有效控制事故損失。
一般來說,突發性環境應急監測工作會涉及多個單位和部門的參與和配合,各個部門的職責不同,應該形成聯動,保持有效溝通,才能在突發性環境事件爆發的第一時間做出應對,否則會有不實流言快速擴散,嚴重威脅到社會穩定和安全。然而我國建立的突發性環境應急監測機制不夠完善,沒有詳細指出各個部門的職責,規定環境應急監測工作的流程和方法,致使部門之間的溝通不暢,往往各自為政,難以協同起來,極有可能延誤最佳處理時機,造成難以想象的后果和危害。
突發性環境事件會給人們的身體健康、社會的和諧穩定、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一系列的不良影響,加強突發性環境應急監測工作的改革和創新是新時期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致力于彌補傳統工作缺陷,提高污染控制實效,維護廣大群眾的生命財產的安全性。具體而言,突發性環境應急監測的優化與完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要想保證突發性環境應急監測工作符合新時代的現實需要,就要劃撥足夠經費,更新環境應急監測相關設備、快速監測試劑、器材等,還要加強對現有設備的維護和保養,定期進行檢驗和校準,記錄詳細的使用和維護過程,確保儀器設備功能的穩定發揮,延長儀器設備的使用壽命,以保證突發性環境應急監測系統的先進性和便捷性。當地政府及上級環保主管部門可以設立環境應急監測專項資金,確保專款專用。與此同時,環境監測部門要定期展開危險污染源調查,記錄高風險企業的地理位置、污染源種類、生產規模及周邊環境狀況,建立細致規范的危險污染源檔案,不定期的完善補充,作為處理突發性環境事件的重要依據。
首先,定期開展對環境應急監測人員的培訓工作,傳授他們先進知識和技術,組織監測人員學習我國法律法規和行業技術規范,提高他們的職業能力和道德水平,確保監測人員的素質、知識、能力與環境應急監測崗位要求完全相符,可以正確操作各種先進儀器設備,嚴格約束自己,按照相應規定將崗位職責落到實處。其次,經常性的開展突發性環境應急監測的演練活動,與其他部門進行合作,不但可以檢驗環境應急監測人員對于培訓內容的掌握程度,促進他們理論和實踐的有機融合,而且還能強化各部門的合作意識,使之針對不同類型的突發性環境事件采取對應措施,突發性環境應急監測能力將會不斷增強。
每個地區的氣候、地理、水文等環境情況都有著巨大差異,這就意味著在開展突發性環境應急監測工作時應該遵循各地的環境特點,建立科學的環境應急監測管理體系和工作預案,用以指導實踐工作的開展,以便對環境風險加以準確的識別、分析和有效應對,突發性環境事件發生時迅速啟動預案,對環境污染事故的危害進行嚴格管控。在環境應急監測管理體系中要指出各部門的權利和職責,由領導層進行統一規劃和部署,防止出現多余聲音影響到部門之間的團結與合作。采用全過程監督管理策略,做到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反思,及時查明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原因,采取針對性的處理措施,保證處理效果達到最優。
總而言之,突發性環境應急監測體系建設及應急預案的制定刻不容緩,這是強化環境應急監測能力,提高應急管理水平的必要前提,相關部門應加大資金資源投入力度,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切實改善監測條件。同時加強溝通與合作,明確自身職責并予以嚴格落實,定期組織應急演練,培養高素質的環境應急監測人才,從而為高效率處理突發性環境事件提供方方面面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