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麗 石河子大學審計處
高校治理過程中內部審計是重要的內容,需要相關管理人員重視監督、管理、服務的作用。盡管高校內部審計存在很多問題,可是其發展前景仍然比較樂觀,其重要性逐漸凸顯。伴隨著內審國際化發展程度不斷提升,行業內部管理改革日益深入,高校內審在解決自身問題的基礎上要跟隨現代審計理論的發展趨勢,在審計過程中不斷晚上和創新。
2018 年9 月11 日,全國內部審計座談會在北京召開,隨后一系列的政策、規定和會議逐步明確內審工作重要性和工作職責。因此,高校的內審部門普遍在近幾年成立,成立時間尚短,存在工作宣傳不到位、工作定位不清等問題。盡管高校領導層已經逐漸認識到內部審計的重要性,內部審計的職能逐漸加強,但是目前高校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人員配備、技術設施、經費保證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影響了審計的效率和質量。并且,工作內容與基建部門、財務部門存在很多交叉和重復,造成工作開展困難。
目前,大部分高校內審部門沒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備足額的內審人員,內部審計成員大多是由財務、后勤部門等轉崗的人員構成,缺少財務、工程管理、法律各方面知識集合于一體的專業復合型人才,這樣的人員配置難以適應新時代日益復雜的內部審計工作,更不能保證審計結果的質量。
傳統的審計大部分采用事后審計,主要基于前期的合同、聯系函、簽證等資料進行事后審計,這種方式對于設置內審機構的初衷有所背離,高校設置內審機構一方面是傳統的審計經濟活動,另一方面是要早發現問題、早解決問題和為學校減少經濟活動風險,一旦發現問題及時止損,因此內審工作應及時調整工作方法、審計理念,以更好地為學院服務[1]。
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意見,應該加強推進審計機關人財物的垂直管理,從根源上解決了審計機關對政府的依賴,切斷審計機關與被審計單元之間的經濟關聯,減少政府對審計的間接干預和影響,令基層審計機關的人事以及財務等方面不受當地政府的約束,能夠有效提升信息化改革下審計工作的辦事效率,有利于基層審計機關開展信息化審計時更加公平公正[2]。
結合學校實際進行合理的建設規劃是內審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前提。目前,各高校信息化建設情況不一,已上線運行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各不相同,基于不同的信息化建設背景,內審信息化建設框架也不盡相同。在內審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高校需要首先結合自身實際,明確內審信息化建設的目標和內容,合理規劃建設框架。如何實現學校數據互聯共享、實現哪些數據的互聯共享、如何保證數據的安全以及嵌入哪些數據分析模塊等問題,都需要提前予以明確[3]。
目前我國高校內部的審計工作主要針對的是財務方面的收支審計、校方領導在任職期間經濟責任方面的審計、基建項目或者申請維修項目方面的審計,然而在內部控制方面的審計、風險管理方面的審計以及效益審計方面的審計資源投入卻很少。而且,審計工作的重心依然會放在事后審計上,事前和事中幾乎不占用審計資源,這種審計方法促使很多審計資源被浪費掉,審計效率會大幅度降低?,F階段,我國對高校內部的審計工作十分重視,因此審計工作的范圍必須擴大,改變以往出現問題才展開審計工作的作風,在事前就實施嚴格的管理制度,整個過程中會有審計部門介入,事后進行嚴格審查,將問題消滅在未出現之前,盡量避免問題的出現,實現審計的監管功能。
在信息化平臺下,高校內審人員不再局限于接觸傳統的賬冊數據,更多的是學校各方的信息數據。由于各管理領域存在一定程度的數據互聯共享,審計人員的數據查看權限相應增大。已有的審計制度大多未考慮信息化背景下審計人員操作權限、數據查看權限等的設置問題。因此在內審信息化建設中,完善內審信息化操作制度有必要提上日程,對審計人員的操作權限、質量管控等進行相應的明確,以規范內審行為、降低審計風險、提高信息化審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內審人員是審計信息化平臺的實踐者,內審人員的信息化審計理念和信息化操作能力直接影響審計信息化平臺運行的效率效果。信息化審計手段是審計發展過程中的新事物,既孕育于傳統審計手段之中,又是對傳統審計手段的繼承和發展。內審人員要充分認識信息化發展給審計實務帶來的沖擊與挑戰,轉變審計觀念,逐漸從手工查賬過渡到對信息化平臺電子數據的鑒證分析,積極應對挑戰,學習信息化審計方法,增強信息化審計能力。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國家不斷擴大普通高等本、??圃盒U猩藬?,各大高校面臨擴大學校辦學規模的形勢,同時國家對高校投入也不斷增加,高?;窘ㄔO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包括新建基建工程、修繕工程,為保證資金使用安全、節省學校建設投資、合理使用學校資金。在此背景下,高校內審部門紛紛設立,且工作任務不斷加大,要求高校工程內審必須跟上新形勢下的發展,不斷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方法、不斷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從而進一步提升審計工作質量與效率,為學校的不斷發展保駕護航、為學校領導提供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