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徽·霍雨佳

秋風蕭瑟,秋雨凄涼。深秋時節,紅衰翠減,百花凋零,容易讓人觸景生情,憂愁纏心。林黛玉就在秋雨中感受到了這種凄苦之情:
“已覺秋窗愁不盡,那堪秋雨助凄涼。”
秋風秋雨易使人憂愁,并不完全是審美和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著一定的生理原因。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在人的大腦底部,有一種叫松果體的腺體,能分泌出一種褪黑激素,這種激素能誘人睡眠,使人意志消沉,生出抑郁不歡情緒。夏日里,由于陽光充足,這種褪黑激素分泌較少。入秋以后,由于日照時間減少,強度減弱,這種激素會有較多的分泌,再逢秋風秋雨的不好天氣,褪黑激素就會大量增多,使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體細胞就會偷懶,人的心情自然就容易低沉消極,精神也容易萎靡不振。
此外,氣候規律表明,幾乎每一次秋風秋雨都伴隨著一次冷空氣的活動,正所謂的“一場秋雨一場寒”。低溫條件下,人的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受抑制,內分泌功能容易紊亂,從而導致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會出現心慌心悸、失眠多夢等癥狀,這就是通常人們說的低溫抑郁癥。
想預防或減輕“秋愁”這種不良情緒,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起居要有規律,注意體育鍛煉,同時要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在情緒低落時,可適當飲些咖啡、綠茶,吃些香蕉、巧克力等,從而興奮神經系統,改善心境。秋雨連綿之時,天黑后要增加光照,從而抑制褪黑激素分泌。
另外,“秋愁”既然也是一種心病,心理調節也非常重要。秋日里,少一些懷舊情緒,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以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外出游玩,多登高遠眺,“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定會心曠神怡,百愁皆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