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世界發展格局勢必將與“疫情”一詞緊密相連。全球各國面臨的重要課題,不僅僅是疫情防控,同樣也包括疫情條件下如何保民生、穩經濟。
中國是最早發現新冠肺炎疫情的國家,同樣也是最快速度將疫情控制下來的國家。當其它國家正面臨疫情反復時,中國已經開始投入經濟重啟,目前已經進入平穩上升通道。這一成績也得到各國際組織和機構的認可。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預測,2020年中國經濟將正增長1.8%,是二十國集團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和穆迪也紛紛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測。基于這一良好發展勢頭,世界銀行預測,中國經濟增速將會在2021年回升至7.9%,創近十年新高。
毫無疑問,中國對疫情強有力的防控措施,以及推動復工復產的積極行動,讓世界對中國經濟的韌性更有信心。
建筑業是遭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行業之一,也是吸納勞動力、創造就業崗位能力最強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后疫情”時代,建筑業如何“危”中尋“機”?
從技術管理角度而言,建筑業必須擺脫過去粗放增長模式,推進精細化管理;加強對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運用,通過數字賦能提升建筑業的管理水平和產業效能;推進綠色節能建筑的實施落地,實現建筑業的綠色高質量發展。
從產業整合角度來看,要推進建筑企業間的合作,尤其是建筑國企和民企之間的合作,實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除此之外,我們也應看到,在國家推動下一些新的機遇也在涌現。如老舊小區改造,不僅是一項惠民工程,同時也是穩經濟、促銷費的重要舉措。據估算,老舊小區改造涉及近億居民,總投資額高達5萬億元。
老舊小區要改造的不僅僅是“硬件”,也包括“軟件”;不僅僅要補足老舊小區基礎設施短板,完善配套設施,提升居住環境,更要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推進居民自治機制建設,建立老舊小區管理的長效機制,讓改造成果得以長久延續。
疫情過后我們方知,平日看似簡單的吃飯、逛街、看電影是多么的來之不易。當前,中國經濟復蘇好勢頭也同樣凝聚了各方各界共同努力的心血。“后疫情”時代,需要我們沉下心,如同抗疫最困難時那樣擰成一股繩,繼續加把勁兒,早日讓失序的生活重回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