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明
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住宅的要求不僅僅是居住,還需要通過住宅滿足他們對物質、精神的需求。在住宅建筑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建筑設計人員不僅要注重建筑規劃的實用性,還需注意建筑規劃對人居環境的合理性,切實貫徹住宅規劃設計必須“因地制宜、以人為本”的理念,在使住宅舒適安全的前提下,展現出住宅美觀、綠色、環保、節能、現代化等特點,為人們打造出一個舒適的居住環境做出自己的貢獻,從而加快推進我國城市規劃建設。
人居環境是人們進行工作勞動、生活居住、休閑娛樂、社會交往的空間場所,對人居環境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希臘學者道薩迪亞斯提出的“人居環境學”的概念,在他的研究中小至每家每戶,大至城市的不同層次、不同大小的聚居環境都有考慮到。隨著歷史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人居環境觀念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人居環境是一個綜合性概念,由自然、人類、居住、社會、支撐系統五個部分組成,其中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是人居環境中最重要的兩個方面,在住宅建筑的規劃設計中,只有充分同時考慮到這兩個方面,才能設計出讓人們住的滿意、住的舒心的住宅建筑,滿足他們對環境優美、交通便利、生活便捷舒適的需求。
在對住宅建筑進行規劃設計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當地以及所要進行建筑區域內的生態環境,住宅建筑的建設與其周邊的地形、地質地貌、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前期的規劃設計中應對其生態環境做到較好、較完善地保護,制定相關措施,防止后期在建設過程中出現亂砍亂伐、排放污水、濫倒渣土、盲目侵占土地等破壞自然環境的行為。同時,還要為人們積極營造良好的自然環境。這就需要住宅建筑規劃設計人員加強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意識,使建筑與環境協調發展,這對生態城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人文環境是當下人們最流行、最常用的一個詞匯,人文環境不僅包括室內居住空間和室外環境,還包括文化環境、人文景觀環境等。在進行室內居住空間的規劃設計時,要滿足通風、采光、材質等基本要求以及保證廚房、衛生間、客廳、臥室的基本功能,讓它們的布局有著密切的聯系。室外除了注重建筑的顏色、裝飾,還需配備良好的人工環境,例如:獨具風格的建筑物,具有藝術氣息的林蔭道路,美麗的廣場,琳瑯滿目的商店群,形式豐富多樣的游樂園等。此外,規劃設計中還要聯系實際,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設計,以及結合地域氣候特點、自然條件等,積極主動地將建筑規劃設計與地域文化相融合,因地制宜將當地的歷史文化底蘊融入到現代住宅建筑建設規劃設計中去,使住宅建筑獨具特色、充滿魅力。
以湖北十堰市為例,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漢江的中上游,轄五縣一市四區,總面積約23680平方千米,總人口約350萬,其中城區面積1193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70平方千米,城區人口60多萬人。城區燃氣普及率97.23%、人均道路面積14.9平方米、建成區綠地率46.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0.2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29.5平方米。經歷屆政府的努力工作,十堰先后獲得“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十佳休閑宜居生態城市”和“中國十佳投資創業城市”等諸多殊榮,打造出了十堰宜居宜業的優越環境。
人居環境與住宅建筑規劃設計之間相互影響、互為制約。人居環境直接影響著住宅建筑規劃設計的整體質量,住宅建筑規劃設計又為人居環境提供方案保障。人居環境不單單強調人們對住宅的顏色、通風、采光、材質、交通、配套設施的要求,更強調文化的內涵,要求住宅建筑規劃設計能極大地豐富與滿足人們的精神層面,增強人們對積極優秀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與滿足感。
對住宅建筑的規劃設計應明確清晰地掌握所要建設的住宅建筑所處的地域氣候特點、生態環境、人居環境等,在設計中著重把握這幾個點并結合實際進行靈活的運用,使建筑物能夠得到更好地呈現。如何做好平面布局就是解決相關人居環境與住宅建筑規劃設計相關問題的關鍵點。
以湖北十堰市茅箭區某住宅小區為例,小區占地約80畝,由7棟高層住宅組成,共計840戶;住宅區內配有幾個已經干枯的水池以及為數不多的綠化設施,且住宅區離最近的公交站大約1公里,周邊2公里范圍內只有一個幼兒園和一家小型超市,城市配套設施匱乏,給居民日常的生活、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并且此住宅區附近還有一項在建工程,白天施工車隊經過時便會揚起陣陣灰塵,夜晚施工時間也結束的比較晚,給居民的健康、休息帶來了極大的困擾。2年來,這個小區的問題絲毫沒有得到改善,在十堰市中還有一些住宅小區像這座住宅小區一樣,造成這種局面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下面將從人居環境的住宅建筑規劃設計角度分析,試以以下幾種方式來使問題得到改善。
總規劃也被稱之為總體設計,是在住宅建筑建設之前所進行的一個輪廓性的全面規劃,它既包括建筑的近期建設計劃,也包括對未來的發展設想。在進行總體規劃時,需要相關人員細致地考慮到住宅建筑區內外部的環境,綜合空間構成、整體風格來對住宅建筑進行規劃。對其中的住宅建筑群、地下車庫、地上綠化景觀、住宅建筑內部道路、管線鋪設等多重因素進行認真分析,為人們營造良好的居住環境提供保障。
小區內部道路的暢通為實現一個秩序井然的人居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小區內部的道路要著實為居民們服務,這就需要在對住宅建筑進行規劃設計時嚴格遵循住宅建設區道路規劃設計原則:聯系實際、分級布置、主次分明、相互銜接,來滿足人們出行的需要。由于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私家車的擁有率也在不斷提升,這就導致住宅建筑區域用地內停車用地的增加,有關工作人員在進行前期工作時應考慮到這一點,在小區內部的不同位置多設置幾個地上停車場和地下停車庫,在解決人們車輛存放問題的同時做到人車分流,避免造成交通混亂。在小區道路綠化方面,由于綠化工程的實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美化小區的環境、降低周圍的噪音、改善區域面積內的小氣候、增加綠化面積,這對改善小區環境、促進環境質量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作用。
科學完善的配套設施可以給居民的生活帶去便捷,這點對城郊小區尤為重要。在建設前應根據住宅建筑區周邊的道路交通、商場、學校、醫院、公園等基本外部配套設施進行了解,結合這些來對小區內部配套設施進行添置、規劃。為中老年人提供活動休息的場所、健身器材、社區醫療等,為幼兒以及青少年提供書店、運動場地、醫療保健服務等,不僅提高了小區居民的生活質量,還增添了小區的人文關懷,只有這樣才能創建出舒適、宜居的人居環境。
文化氛圍是影響人居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對住宅建筑進行設計規劃時應注重文化歷史的體驗,在建筑規劃設計中積極融入當地的歷史文化或是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使人們在所居住的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熏陶,更能符合深受傳統文化影響的人們的需求,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
住宅建筑是人們主要的生活空間,人們在經濟能力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對于居住環境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在對人居環境的住宅建筑進行規劃時應著眼總體布局規劃,做好道路設計工作,對相關配套設施進行完善,使住宅環境與住宅建筑充滿文化氛圍,為居住者營造安全、便利、舒適的人居環境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