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琪 邳州市占城鎮農經中心
1.全面推行村集體“三資四化”監管管理機制。近年來不斷抓實“三資四化”,“三資”是指資金、資產、資源。“四化”是指村級制度化、民主化、規范化和網絡化。定期組織村級開展村級事務、財務公示、公開,“三資”管理定期開展回頭看,進一步查清查實村級集體資金、資產、資源清單明細,摸清摸實村級家底。保證三資數據及時錄入三資系統平臺,實現網絡實時監管服務。充分利用農村集體新“三資”監管系統平臺,對村級財務進行實時監管,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
2.全面加快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產權交易市場建設。已經建成一個完善的市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下轄25 個鎮級農村集體產權交易市場,全部安裝視頻監控設備。市政府出臺了《邳州市農村產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嚴格交易操作流程和標準。強化農村產權交易業務人員的培訓,做好項目平臺系統內部審核,市產權交易中心定期組織人員,對平臺交易的項目進行現場查勘及業務指導。農村土地流轉和村組集體資產發包、租賃、拍賣、所有權轉讓等各類交易均實現在平臺上公開交易。平臺交易業務開展以來,累計在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發布交易信息公告4600 個,完成交易成交總金額44.05 億元,成交標段5953 個,溢價總金額3.68 億元,溢價率8.4%。
3.全面推行非現金結算,實行村務卡結算制度。專門印發了《邳州市關于全面推行村務卡實行村級財務非現金結算的實施方案》,2018 年4 月全市“村務卡”全部完成辦理工作,490 個行政村(居)全部實現非現金結算,實現了“村務卡”全覆蓋使用,為切實管理好村級集體資金往來、掌握集體資金使用方向、使用金額、起到了很好的全程的監管作用。
4.全面推進“陽光村務”平臺應用。在“陽光扶貧”網絡平臺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陽光精準扶貧、陽光三資管理、陽光產權交易、陽光信息公開、陽光廉政監督+村務卡"5+1”功能構架、覆蓋所有村務公開監管的“陽光村務”平臺,對所有村級事務實行實時監控,將所有涉及村民權益信息全面公開,有力強化了“三資”業務監管和廉政監督。“陽光村務”平臺重點圍繞基礎數據精準、脫貧結果精確、資金流轉清晰、項目留痕真實、預警處理及時等方面,不斷強化督查整改。
5.全面推進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一是健全組織機構,建立工作專班,制定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方案,明確了工作責任和完成時限,確保工作有序推進。二是推進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全市完成清產核資村級數量490 個,共清查核實出資產總計13.06 億元,其中核實出經營性資產總計1.15 億元,清查出集體土地面積為251.93 萬畝。三是開展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界定工作。全市共界定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人數為146.3 萬人,并相應建立起各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花名冊備案和變更制度。四是組建股份經濟合作社。全市490 個村(居)已全部成立了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發放股份證書35 萬份,賦予農民更多的集體資產股份權能。
6.全面推行會計委托代理服務。印發《關于開展第三方代理村級財務試點的通知》,按照“管辦分離”的改革思路,充分尊重村(居)會計主體意愿,以政府買單服務的形式,在保持集體資產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監督權和收益分配權五種權益不變的基礎上,以各鎮為單位建立獨立的村級會計代理服務中心,從社會上招聘具有一定會計專業知識的人員擔任委托代理村級賬務事宜,實行統一管理,交叉輪崗,代理會計參與日常經濟活動及經費運作全過程,利用“陽光村務平臺”實現村級財務網上動態監管。目前全市各村財務第三方代理實現全覆蓋,形成了出納駐村、會計駐鎮、在線管理的新型財務管理模式。
1.財務公開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雖然鄉鎮由鎮紀委牽頭,每季度都搞述職述廉活動,也相應出臺了各種行之有效的制度及措施,但是在極少數村,由于村里干部思想上認識還不夠到位,為村民服務的意識淡薄些,仍然存在極個別村財務公開的時間不夠準時,公開的內容和形式不夠規范,公開內容有些太籠統不是很具體,群眾看的不明白,只能是霧里看花。
2.制度鏈條有待進一步完善。還存在個別村組對于村內資源性資產的明細不夠清楚,例如資源的詳細位置、屬于什么類別、地籍的類型、地力的等級等情況登記還不夠很規范,個別村干部收取集體資產收益,私自保管,長期不報賬;有的村組在集體資產資源對外出售、租賃和發包過程中存在舞弊行為,私下交易,不上產權交易平臺。還有個別村組為解燃眉之急,將集體資源發包期限任意延長,一次性收取承包費,留下許多后患,極大地損害了村集體利益。
3.外部監督機制有待進一步夯實。群眾監督上存在薄弱環節。當下農村年輕人多留在城市務工生活,大部分村子里以老年人居多。村民或忙于生計,沒有時間和熱情過多關注集體事務,或由于知識和政策水平受限,對村務的民主管理和監督流于形式。同時審計等外部監督乏力。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未能納入有關部門的常規審計范圍,只在一些專項檢查中涉及,缺乏審計監督常態長效化機制。
1.層層壓實管理責任。進一步提高市、鎮兩級黨委、政府對管理好村級“三資”工作的思想認識,把村級“三資”管理工作作為鄉鎮黨委政府對本鎮進行謀劃產業發展、抓好村級穩定的重要內容。明確和細化各相關主管部門的職責。各村是農村“三資”管理的責任主體,村級“一把手”負主要責任,屬第一責任人。各級鄉鎮黨委、政府是農村“三資”管理的組織者,農經中心是農村“三資”管理的具體業務指導部門,審計部門要把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納入常規審計范圍之內,建立起定期的和專項審計制度。
2.規范財務公開流程。確定每月的民主理財日、財務公布日,理財小組對村集體經濟組織上月發生的一切收支業務進行逐筆逐項審核,對于合理的開支票據加蓋民主理財專用章,方可給予入賬,對于不合理的開支票據當場予以剔除不予入賬。誰經手誰負責,誰開支誰退回。常規財務收支逐月在財務公布日公開,對群眾反映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要及時專項公布,記錄好公開登記簿,留下影視照片資料,以便提高財務管理工作透明度,接受群眾監督。
3.加強和完善村級外部監督。結合村級“三治”即“自治、德治、法治”真正發揮好民主監督作用,加強村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轉變審計監督方式,將傳統的每年村級財務審計轉為經濟責任審計和績效考核審計,讓審計監督更加專業和公證,審計監督更能體現村班子對集體經濟管理的能力和運作的高效。
4.健全村級債務管理制度。村級債務的存在,嚴重影響著村級公益事業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村委會要加強對村級債務的管理,堅決制止新增債務的發生。對于確實需要舉債的,要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商議,舉債的金額、具體的用途,確保村級債務有效管控。村集體不得為任何單位和個人的債務行為提供擔保,否則,將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并由責任人承擔一切后果。加強村級債務風險管理,對債務余額、債務率、當年還債率及債務風險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同村集體績效考核、村干部報酬相結合。
5.強化監督考核追責。將“三資”管理工作納入市對鎮、鎮對村重點工作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由市鎮兩級紀檢監察委員會牽頭,各職能部門配合,定期開展督查通報,年終評比。凡存在“三資”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制度執行不規范等違規現象的,進行通報批評,責令限期改正。造成損失的,要依法賠償。有違紀違法行為的要嚴肅追究責任人責任,絕不姑息。
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本質上是實現了民主,監管是具體手段,關鍵是建立相應的約束機制,宗旨是實現效益最大化。要不斷健全與完善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做到規范管理,強化監督,逐步形成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經營高效、管理民主、監督到位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促進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促進農民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