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
(蘭州石化公司建設公司,甘肅 蘭州 730060)
機械制造加工設備本身結構較為復雜,各類零件都可能在使用中出現故障引發安全事故。現有的管理制度包括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兩種方法,定性分析包括“浴盆”曲線、事件樹模型等,定量描述主要是事故樹模型,之后考慮人為因素制定新型工作方案。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建設事件樹模型之后,采用事故樹模型分析安全風險。
該曲線的核心思想是根據各類設備的運行壽命長度,分析當前的運行周期內,機械制造加工設備的運行時間,分析今后一段時間中的故障發生幾率。使用過程要根據當前該設備已經運行的時間和總時間的占比,詳細探討各項工作的落實質量,比如對于某切削機床,其對于設備運行安全影響最大的子系統壽命為5000h,經過理論分析發現,該子系統在初始運行的300h 內處于磨合狀態,所以故障率較高,壽命末期的300h 為失效期,故障幾率逐漸提高,建成故障率-時間曲線就成為針對該子系統的浴盆曲線。由于該子系統發生故障時,會大幅度降低設備的安全性,所以在安全風險規避系統的建設過程,需要在初期時間段和末期時間段中加強對于機械制造加工設備的人力巡檢和故障排除頻率。
事件樹模型的建設過程,要將整臺制造加工設備的故障引發因素分配為環境因素、設備因素、人為因素和管理因素,并研究各個管理體系下的所有下位管理舉措。其中環境因素包括機械制造和加工的廠房內環境、生產加工過程設備周邊的區域微環境、機械生產加工中的外部照明環境等,要求所有的設備都要處于高質量管理水平。設備因素包括各個子系統的運行時長、設備日常維護、設備內各類構件的參數、設備總運行時長等。人為因素包括設備管理人員素質、操作人員安全思想儲備量、與設備管理關聯相關部門的運行狀態等。管理因素包括故障信息上傳速度、針對設備的專業管理制度、針對人員和環境的管理體現等。各個下位概念中要根據企業的本身管理情況完成具體分析工作,通常情況下引發安全風險的重點集中在人為因素和設備因素兩個體系。
事故樹模型的建設可以按照事件樹的分類方法,詳細研究各類安全風險的發生區域和發生條件,并核算故障率結果,為后續的管理制度完善工作奠定基礎。本文采用事故發生模型,將所有安全風險因素使用“或門”連接,對于同一管理框架下的風險項采用“與門”連接。以人為風險因素和設備風險因素為例,這兩者采用或門邏輯連接,在分別分析這兩個管理項目中的最小割集之后,對兩個體系獲得的數字結果相加,同時研究各個最小割集的重要性,在獲取總安全風險發生幾率的同時,分析各個因素下最容易發生的安全風險。對于人為因素風險的后續研究過程,分出的最小割集包括工人不了解設備故障表現、日常巡檢不到位、環境維持能力不足、裝配技能掌握較差等,其中最關鍵為工人不了解故障表現和日常巡檢不到位。以此類推,設備風險中最主要的是日常維護不到位、運行時間表模糊不清、私自替換設備零件;制度風險中的最主要風險項是人員培訓不到位;環境因素的最主要風險是供配電設備的環境潮濕。
人為風險的消除思路是解決工作人員不了解故障表現、日常巡檢不到位兩項問題。前項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是工作人員的從業素養較差,說明現行的管理體系和培訓方法中,在設備故障表現的教育方面存在缺陷,今后的宏觀工作完善思路是加強培訓的監管效果,讓不同職工更好了解設備,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職工的工作內容、工作范圍、操作的設備不同,要根據其工作需求合理完成各項管理工作。對于后項工作,要求所有職工主動履行職責,并且按照管理手冊和相應的管理形式,完成每日檢查工作任務。
設備風險因素最關鍵的是日常維護不到位、運行時間表模糊不清和私自換用零件等,所以設備的安全保護工作要從這三個角度切入。對于日常維護,要求專業的設備管理和維護人員按照新的制度指標完成任務,同時將所有的工作數據記錄在案,防止運維不達標出現安全風險。對于運行時間表模糊不清情況,由于設備管理部門難以按照“浴盆曲線”制定下一階段的管理制度,自然導致制度的建設和設計存在缺陷,可以根據設備進廠時間和單位時間運行時長推測,之后的運行過程要求詳細記錄。對于私自換用零件,要求設備的操作人員今后不可具備設備維修權限,并且不論何種原因引發的故障,都要把故障信息記錄并上傳。需要注意的是,對于車床、數控銑床等機床來說,含有的刀具磨損件不納入到這一管理范疇。
針對設備安全管理來說,其中最主要的風險是供配電設施的周邊環境過于潮濕,故而風險的消除理念是完成供配電系統的日常完善和管理工作,從而讓該系統可以穩定運行。為節約人力成本,可以通過安裝環境勘察傳感器分析當前的設備運行環境是否符合安全運行規定。需要注意的是,針對職工的安全管理,環境維護的主要安全風險影響范圍要遠高于針對設備的管理過程。
管理風險主要包括人員培訓不到位,針對設備本身的安全管理工作來說,要從設備的故障表現和故障影響范圍角度切入以制定專業化的管理思想。具體的消除思路是,要求設備的專業巡檢人員提高對各類故障的定位效率和故障排除質量,而對設備的操作人員,要了解設備日常運行中發生故障的表征,并及時作出停機處理,把故障信息即時提交給設備故障的排除部門,防止這一小范圍故障引發強烈的安全事故。
(1)人為風險實際消除.在人為風險的消除過程,需要考慮的項目包括對于職工的全面培訓和新型管理制度的貫徹,本文著重從人力資源管理和學習效果監管兩個方面制定今后的工作方案。對于人力資源的管理過程來說,要求保有現有獎懲制度的基礎上,詳細制定可以對職工產生一定激勵和限制作用的新型管理制度,從而讓所有職工都可以更好履行職責。而對于學習過程的監管,一方面可以在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中說明這一項目,從而讓所有的工作人員可以按照管理規范完成各項任務,并實現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和個人素質管理制度的對接。另一方面構造專業化的素質管理和提高平臺,要求所有人員強化對于各類故障表現的認知水平。
(2)設備風險實際消除。設備風險的消除過程要建成專業化的信息傳遞系統,并要求職工具備較高的從業水準,確保可以在設備出現故障的第一時間解決問題。信息傳遞系統包括機械設備制造加工空間車間和維修部門之間的聯系設備,在設備生產人員發現其所操作的設備出現故障時,需要第一時間關停設備,并借助通信系統把故障信息提交給設備檢修部門,兩者在記錄表上分別填寫各項信息,之后完成工作交接。另外對于設備的日常檢修,要求管理部門在每次完成檢查工作后都要記錄工作信息,條件滿足的情況下,可以把這些信息輸入到信息化管理系統中,做好數據層面的記錄工作,以研究該系統的作業水平。
(3)環境風險實際消除。環境風險的消除要從當前最主要的影響出發,維持所有設備的穩定正常運行。在實際的分析過程中,可以通過建設配電箱柜周邊環境的檢測裝置記錄和分析環境的影響水平。在具體的工作過程,記錄該區域微環境的潮濕度、配電箱柜內部的潮濕度參數等,超出警示系統的上限時,要第一時間對這一故障進行處理,以提高整個系統的作用水平。此外也要分析該系統在運行過程中是否存在大量積灰問題,需要派遣專業人員定期檢查。
(4)管理風險實際消除。管理風險的消除過程需要完成的管理項目是總結和研究當前所有管理制度的使用環境以及廠區中所有設備的工況信息,具體性地制定新型管理制度。比如原有的管理制度主要面向對象為設備的操作人員,要求其完全按照相應的管理方法完成檢查工作。新型管理制度把設備的運維系統、專業維修系統、供配電管理系統都納入管理范疇,確保供配電穩定,通過提高輔助系統的穩定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綜上所述,機械制造加工設備的安全保護工作踐行中,要完成的工作任務包括事件樹和事故樹模型的建設,分析設備運行過程的最主要安全風險。安全保護系統的建設思路是根據安全影響的最小割集總結當前工作中的缺陷,及時作出變更,進一步保障設備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