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媚娜 姜媛 中國兵器工業火炸藥工程與安全技術研究院
內部審計是科研院所組織強化內部管控的重要手段,在科研院所內部控制、戰略管理、風險管理中被賦予了重要的職責,院所管理層對內部審計的期望值也不斷提高。但是當前科研院所內部審計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機構獨立性缺失、制度不完善等,影響了內部審計質量。基于此,對科研院所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進行適當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審計制度體系是內部審計工作職能充分發揮的關鍵。雖然我國已發布了內部審計實務指南,但是當前多數科研院所仍然缺乏“依法審計”理念,一味沿用以往財務收支審計、經濟責任審計業務模式[1]。再加上對審計制度體系建設不夠重視,過度依賴以往工作經驗,導致內部審計工作隨意性較強,對質量控制造成了較大的制約。
當前科研院所的審前調查意識較為薄弱,導致審前調查大多局限于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沒有全面、深層次開展制度、流程調查。甚至在沒有審前調查的前提下直接開展現場審計。審計關口的滯后性,不僅導致審計重點風險評估有效性缺失,而且極易致使審計過程具有盲目性,審計效率較低。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第六章明確規定:應當根據本規范及配套辦法制定完善的內部審計控制監督制度,明確內部審計機構在內部監督中職責權限,對內部監督程序、要求、方法進行逐一規范。制度建設是科研院所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基礎,也是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前提,科研院所應圍繞內部管理工作,制定嚴格完善的審計質量控制制度,形成統一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標準[2]。
一方面,科研院所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部審計條例》及相關法律規范制度規定要求,貫徹“依法審計”方針,以規定的事前預警提醒形式,羅列“風險清單”,總結前階段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會同相關部門通過書面告知、例會、談話、風險提醒書等形式對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工作程序、職責權限進行進一步細化完善。促使內部審計工作規定真正成為企業內部審計基本制度,保障內部審計的嚴肅性、權威性。
另一方面,人員是科研院所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第一生產力,也是制度建設的重要模塊。科研院所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依據資產規模、經營規模,調配內部審計人員比例。同時以多面手、顧問、精通技術、領導人、置身其中為基準,制定嚴格的人員管理制度。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操守,且可以自覺遵守審計職業道德規范,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公正性、獨立性、客觀性。
審計關口“前移”并非簡單等同于“事前審計”,其強調審計切入的時間概念,著眼于構建完備風險防控體系的過程。科研院所內部審計關口的前移,可以在降低審計風險因素的同時,簡化審計質量控制流程,為良好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效果實現提供依據[3]。因此,科研院所應注重事先預防違規、事后處理違規的區分辨識,將其放置于社會監管體系中。貫徹科學性原則,增設項目預算編輯審計、預算執行審計模塊,保證內部審計部門及人員在立項、預算撥款、驗收、執行等繁雜項目運作流程中依法行使職責。
首先,保證內部審計“做正確的事情”是解決科研院所審計項目立項準確性問題的關鍵,因此,科研院所應把握“與院所戰略目標契合度”原則,落實“哪里有影響院所戰略目標達成的風險,哪里就進行審計”“哪里存在威脅院所健康發展的風險,哪里就進行審計”“哪里存在阻礙院所規劃順利實施的薄弱點,哪里就開始審計”的方針,以價值增值為目的,以內部風險為導向,以依法審計為抓手,將審計關口前移到戰略目標實現領域,保證內部審計工作深層次開展。
其次,對于科研院所內部審計機構及人員而言,實施方案是審計項目有效開展的指導,實施項目的可行性直接影響了內部審計質量。因此,科研院所內部審計機構及人員應根據審計前期調查信息,逐一明確記錄審計工作目的、審計范圍、審計憑證、審計關鍵點、主要審計手段、審計風險評估、審計重要性水平判定、審計工作時間安排、審計組人員職責落實等內容。特別是針對涉及商業秘密、國家秘密的審計任務,應在內部審計實施方案中進行保密要求的明確設置。
最后,科研院所內部審計機構及人員應將“強管理、防風險、促發展”作為自身的根本使命,對重點業務、突出問題及內部經營管理者反映較多問題進行重點審計。從審計內容層面入手,實現“注重操作領域差錯及舞弊”順利過渡到“注重改善管理”,逐步形成以事前審計為基礎,以事中審計為關鍵,以事后審計為保證的審計模塊,切實發揮內部審計“免疫系統”的功能。
綜上所述,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主要是指科研院所內部審計機構為達到審計目標,在審計準則要求下,對審計責任進行明確、對審計行為進行規范的一系列控制政策、程序。科研院所應正確認識當前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必要性,根據現有規定標準、要求,從審計項目實施、立項、結果、報告等幾個方面入手,制定完善的審計質量控制機制,保證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推動審計關口前移,督促內部審計人員自覺控制自身活動,從根本上提高審計工作效益,為單位經營管理效率提升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