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匯婷 遼寧省交通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最新幾年來,我國經濟增速整體下降,說明我國宏觀經濟正處于整體下行階段。在此背景下,為了促進產業升級與發展,應重視產業的深化改革。在此背景下,國有企業作為企業的領頭羊,應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并以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深化改革發展的突破點和重點。但是在所有制改革實踐中,出現了資產流失、忽略業績提升等問題,不利于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發展。鑒于此,本文對“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展開深層次分析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上市總結可分為主業資產上市、整體上市和多元業務分別上市。當中,主業資產上市指的是將主營業務及其相關的資產進行改組重組后上市,而與非主營業務相關的資產則控制在母公司中。通常來說,主業資產上市會影響非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的提升,且會影響其資產質量,進而對整個企業的發展產生了較為深遠的負面影響[1]。通常來說,母子公司若出現行業競爭的問題,往往會采取整體上市的模式,在集團層面進行資產重組來剝離不良資產和非主營業務的資產進行整體上市。整體上市的優點在于可以對企業進行資源優化配置,且具有良好的規模效應與協同效應,大幅度增加了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2]。關于多元業務分別上市常見于一些多元化綜合經營的集團,集團采取這種模式進行上市,往往會耗費較長的一段時間來進行煩瑣的操作[3]。
員工持股是員工通過工資、現金支付等方式獲得所在公司的股票,后根據所持股份來參與公司治理,同時分享所持股票對應的公司經營利潤,是企業經營發展中用來激勵員工的一種有效方式。員工持股模式應用在企業中,可以促進企業產權結構的優化,實現了風險和利益共享共擔,這對調動員工積極性,提高企業凝聚力來說是有著積極作用的[4]。另外,員工持股模式提高了員工的向心力,便于國有企業吸引和留住優秀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資產重組指的是資產剝離、債務重組等方式來重新整合業務、資產等要素進行上市。通常而言,企業利用并購重組方式進行資產重組,可以在融合資源的基礎上進行資源優化配置,進而有利于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于企業來說,采用資產重組模式來上市,一方面可以減少主并購企業的資金壓力;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市場盈率來提高并購后的重組企業的股價,進而達到提高并購后企業的市值的目的[5]。
通常來說,國有企業具有經營規模龐大、存量資產龐大等特征,即使在經營發展中存在內部人入股增量,也是十分有限的,且產權結構也是十分單一的,同時入股資金也是十分有限的,對于國有企業擴大經營規模來說,顯然是微不足道的。針對這類情況,國有企業應在社會中引進一些綜合實力強的戰略投資者來彌補資金上的不足。另外,國有企業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具有多重積極作用,除了可以獲得更多的經營資本之外,還可以從戰略投資者的身上學習到先進的管理理念、技術等,從而有利于促進國有企業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
國有資產的流失原因主要是審計制度的缺失。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部分國有資本退出的同時也進入一些民營資本,但是在此過程中,應少部分政府工作人員控制國有資本,使得國有資產估價轉讓時出現了大量的暗箱操作,進而導致部分國有資產低估而出現國有資產流失問題。另外,產權界限不明。在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初次結合時,缺乏明確的產權界限,尤其是在多次投資之后,會將民營資產和國有企業資產轉換為混合資本,使得產權性質更加難以區分,不僅容易出現國有資產疑似流失問題,還容易讓民營企業與政府和國有企業的矛盾不斷升級,最終產生過大的經濟糾紛。
現階段,國有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效率不高。近些年來,我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收入水平等雖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卻出現了怪異現象,即資產規模增幅大的國有企業反而收入水平增幅不大,使得國有企業后續發展缺乏后勁。同時在我國宏觀經濟增速整體下行的背景下,我國國有企業隱形成本若逐項扣除,如利息、資源稅等,國有企業只是空有較大的利潤空間,實質上是負收入。
國有企業之所以出現政企不分的問題,是因為在人員任命上,未能通過市場招聘方式,而是根據政治需求來進行行政任命,使得國資委權力過大,對企業經營決策產生了負面影響。同時,政企不分過度地放大了國企的地位,使得國有企業在政策、資源等方面占據明顯的優勢,這對于民營企業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如國家政策沒有明確禁止的行業,雖允許民營資本的進入,但是在實踐操作中會出現多項無形的限制,使得民營資本進入這類行業有著諸多困難。另外,民營企業即使進入到行業中,但是因為缺乏政策、市場優勢,外加稅負負擔大等因素而被迫推出行業中,同樣會影響國企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發展。
在國有企業中,控股股東未能與上市公司完全分離人員、財務、資產等方面的聯系,使得在國有企業運營發展中容易出現大量的關聯交易,進而容易出現控股多的股東操縱上市公司,過度侵占上市公司的獨有資源。除此之外,國有企業的控股股東與公司應在人、財等方面實現獨立,且不得出現上下級關系,同時不得隨意支配公司的資產和干預公司資產利用,更不能對公司財務活動做出一些干預行為。同時,國有企業應在整合人財物的基礎上,予以手段來實現國有企業的增值保值,才能有效解決國有資產流失問題。
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應重視業績提升,實現利益共享。對于國有企業來說,其本身在發展中存在一系列優勢,如資源、品牌等,都是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中的重要優勢資源;而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其所擁有的優勢集中體現在靈活的機制、工作效率高等。由此可見,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雙向選擇可以實現優勢互補,進而得到協同發展目標。基于此,國有企業應選擇技術過硬、資金雄厚、品牌效應強且有上下游產業鏈關系的民營企業,而民營企業則要選擇資產價值高、債務少且有產業鏈的國有企業來合作。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雙方應對所有制的地位及作用進行明確,且要求政府不斷健全相關的法規和制度,為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民營企業提供制度保障。國有企業通過利益關系整合方式來激勵各方參與主體的行為,便于共同致力于提升業績的同時共享改革發展的利益。
國有企業雖在市場、政策和產業鏈上有著顯著優勢,但是嚴重缺乏創新能力,若長期依托資源、政策等優勢,必然會讓重化工等產業失去賴以持續發展的動力。據統計,我國現行企業中,利潤高的企業主要以制造業、港口服務等創新不足的企業為主。同時,我國國有企業普遍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且大部分國有企業存在產業結構單一、優秀人才匱乏、創新力度不足等問題,使得國有企業的產業發展受阻。因此,針對現階段國有企業中政企不分和權力不均衡的現象,國有企業應重視民營企業先進技術、管理經驗的學習,并重視民營戰略投資者的戰略優勢的發揮,不斷提高創新能力,確保國有企業資本和民營企業資本整合過程中可以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產業結構多元化發展。
綜上所述,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發展中,應重視科學合理地選擇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并在此過程中要做到整合人財物,提升國有資產價值、重視業績提升,實現利益共享等,才能更好地實現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