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翹楚 李淼 余榮春 蔡晨光 宮攀 國網國際發展有限公司
意大利有著十分豐富的水力資源以及可觀的能源需求,政府部門根據《電力工業國有法》建立了國家電力公司,在行業領域中主要由工業部進行統一管理。國家電力公司為進一步實現對輸電和輸氣的可持續發展,滿足用電和用氣需求,推動意大利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但當前意大利正處于高度集中,高度壟斷以及高度國有化的體制階段,而意大利的輸電和輸氣監管政策能夠有效保障其更好地實現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隨著立法、行政、技術等方面的進一步提升,也將有利于促進節能和能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在意大利,影響輸電和輸氣監管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除了環境保護的相關要求以外,還涉及公眾的感知與態度。當前能源資源十分有限,尤其是不可再生能源[2]。意大利對于環境保護的標準較高,可選擇的輸送方式相對有限。但意大利的輸電和輸氣監管政策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克服人們對能源輸送及使用的疑慮提高社會可接受度?;诖?,本文針對當前國內輸電和輸氣監管政策存在的問題,開展對意大利的輸電和輸氣監管政策研究。
意大利的輸電和輸氣監管政策主要是采用以發展基礎設施為目標的市場結構監管框架,基礎設施主要包括針對輸電線路和天然氣管道設施建設,增加能源儲量和提高電能與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從而促進市場的可持續發展[3]。在政策當中,重點鼓勵了對電能和天然氣開發和利用的投資,允許其具備更好的回報收益。除此之外,意大利的輸電和輸氣監管政策還對相關行業直接進行了投資,其中也包括運輸管道行業。政府部門在制定監督框架的過程中,在勘探開發與輸配環境均實行了專營制度。在其發展階段中,將運輸管道的發展作為主要內容,各產業的組成特點是將能源開發與管道運輸一體化。當輸電和輸氣行業進入到成型階段時,意大利政府的政策目標是通過競爭、提高效率、增加社會福利等方式,發展基礎設施。通過建立政府控制下的監管設施,限制其壟斷,促進行業內部的公平競爭。當輸電和輸氣市場發展到成熟階段時,政府開始只對自然壟斷環節進行管制,即相關運輸管道。此時,政策將監管重點轉移到了取消所有競爭領域的基礎設施管控上,普通用戶也可以進行對基礎設施的自主選擇。通過基礎設施的可持續發展,實現輸電和輸氣監管質量的提升,占據競爭市場的主要地位。
當前傳統輸電和輸氣的定價方法主要采用一步式的收費模式,向所有用戶收取相同的費率。這種收費模式在實際操作中更加簡便,但無法達到能源運輸的實際要求。而意大利針對輸電和輸氣的價格監管主要采用兩部收費制的監管模式,與一部式收費制相比,能夠更加靈活地滿足市場及客戶的相關需求,可以精準劃分運輸企業與使用者之間的權利與義務。輸電和輸氣成本可在使用過程中進行公平的分攤,從而更好地利用企業的輸電輸氣能力,并進一步降低平均價格,促進輸電輸氣企業及時收回成本,得到更加合理的利潤收益。實施兩部收費制的輸電和輸氣價格監管模式還可向使用能源的高峰和用戶收取運輸容量費用,從而將固定成本回收。在簽訂運輸合同時,應當在制定了運輸容量的基礎上簽訂,無論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是否達到了相應的容量標準,都應當按照合同中規定的內容繳納相應的費用。但若運輸企業為達到約定的運輸容量,則運輸企業也同樣需要向使用者進行適當的補償,避免使用者受到損失,進一步彌補可變成本。除此之外,這種監管模式更有利于促進在不同季節和氣候中對輸電和輸氣的平衡使用,增加運輸管道的裝貨量,充分利用運輸能力,降低企業的單位成本,并增加能源運輸投資者的回報。
與輸電和輸氣相關的其他部門,如質量監督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在傳統監管機制中并未提出。沒有各部門的全面監督,在運輸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監管錯位,監管缺乏以及沖突隱患。而意大利各輸電輸氣企業都標有明確的工作范圍,輸電和輸氣監管政策主要負責的工作包括:對輸電輸氣的安全監管,例如對輸電輸氣過程中的建設、運營、維護和安全應急工作等;制定輸電輸氣保障方案;開展運輸企業安全審查以及關鍵資產綜合分析;審批和價格監管等。通過建立權責分明的輸電和輸氣安全監管機制,設立牽頭機構,簽訂并部署各類運輸方式中各自安全保護職能,實現對輸電和輸氣安全保護的負有全責,并獲取相關部門的支持,從而全面提高電力系統對輸電和輸氣的監管力度。
針對當前輸電和輸氣監管政策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開展對意大利相關政策的研究。通過研究得出,當前在監管方面,應當打破傳統能源運輸的整體監管結構,有關部門應當根據實際發展的不同階段,適當引入競爭,促進輸電和輸氣的可持續發展。但打破傳統監管結構時仍然會存在新能源運輸企業組建方式不明確,競爭模式不明確等問題。因此,針對這些問題,在后續的研究中還將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從而實現輸電和輸氣監管政策的全面實施,提高社會可接受性,改善能源運輸與環境的相容性。